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述了被害人在废止死刑过程中的地位及被害人因素在死刑废止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刑罚理论角度论证了被害人在刑罚理论中的缺失,提倡建构被害人补偿制度为废止死刑的进程奠定民意基础,探讨了被害人保护措施以推动死刑废止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死刑可能随着公众文明程度的提高而自然消亡,但在现阶段却不可人为废止死刑。第一,人的基本权利具有不可通约性,而人为废止死刑就等于法律默许人们可以选择用自己的自由换取他人的生命。这不仅牺牲了故意杀人的受害对象,而且有损于法律的公正。第二,部分国家废止死刑后,又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恢复死刑的呼声;且废止死刑主要是为了在专制社会防止死刑的滥用,在今天的民主社会,废止死刑的前提已然丧失。第三,预防论废止死刑的理由也不成其为理由。以预防论看死刑,并不存在死刑的存废问题,而只有如何适用死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解决的是死刑核准权的归属问题。死刑核准权收归后面临的问题是诉讼程序的行政化、程序内容的空洞化以及程序正义性的缺失从而使设置该程序的目的落空。因此,需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诉讼化和程序正当性构建。  相似文献   

4.
关于死刑存废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及其存废,是人权领域的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直到今天,死刑存置论者与死刑废止论者仍然是各执一词。作者站在死刑废止论的立场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死刑又称生命刑、极刑,是刑罚方法中最严厉的一种:自刑罚产生以来,死刑就以其程度的严厉性、影响的广泛性以及社会的强制性而居于重要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处于各刑罚的核心地位。本文主要从死刑的历史发展、死刑的立法、适用问题、死刑的限制等出发,分析死刑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基于此对死刑的存置与废止以及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阐述,同时也提出一些理论上的见解和实践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已充分说明,死刑的适用并没有遏止贪污贿赂持续上升的犯罪率,死刑的威慑力非常有限。鉴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废止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适用,并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惩处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的车轮将人类带入21世纪的同时,也把"尊重人权、文明法治"的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要求人类更理性、更文明的看待和解决死刑在当今法治建设中的定位和去向问题。死刑的废止和限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废除死刑的改革有利于昭彰法治的公正,人类向更文明方向发展。本文就死刑废除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通过程序正义和司法正义来保障社会的安全作出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死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没有受到怀疑。自从18世纪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主张保存论与主张废除论围绕着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死刑价值、是否符合刑罚目的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从死刑的效益性、公正性、人道性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可以对死刑价值问题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死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没有受到怀疑。自从18世纪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主张保存论与主张废除论围绕着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死刑价值、是否符合刑罚目的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从死刑的效益性、公正性、人道性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可以对死刑价值问题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死缓制度作为中国独创的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作用重大。本文以死刑的刑事政策为基础,对死缓的性质、撤销事由、查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对于死刑的存废,应该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应然性看,死刑并不能有效预防犯罪,同时,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满足民众的报应情感,更要改造罪犯,使之回归社会,因此,死刑没有存在的必要,应予废除;从实然性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我国死刑废除的司法实践,因此,就我国现行死刑制度而言,应予保留,但应当严格限制其适用。  相似文献   

12.
以理性的视角看待死刑问题,从理性情感以及死刑的立法、适用和执行全方位构建死刑观的理性大厦,有助于解决旷日持久的死刑存废之争,为死刑的未来命运勾画出清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比较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死刑执行的方法、场所与时间、程序和死刑执行人数,得出对我国大陆死刑改革的启示是:借鉴台湾地区把死刑犯心神丧失作为死刑暂停执行的一种情形;借鉴台湾地区把特殊纪念日作为死刑暂停执行的一种情形;增加死刑执行的透明度;适当延长死刑的执行期限;适当的时候公布死刑执行人数。  相似文献   

14.
自首制度从产生之初就对我国刑罚的裁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首从宽原则在死刑裁量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适用自首制度,为了规范死刑的裁量,也为了更好的实现刑罚目的,我们有必要对自首在死刑裁量中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对自首从宽的理论根据进行了评鉴,然后从刑罚目的的角度对自首在死刑裁量中的价值进行审视。本文综合阐述了在死刑裁量中对自首者一律不应当适用死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指对人的生命的剥夺的一种刑罚,是刑法中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死刑作为对罪大恶极的罪犯的一种惩处,确实抚慰了一些人的心头之恨。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和现今人权运动的兴起,其带来的弊端愈来愈被认识到。而错判死刑的结果,是人的合法权利被剥夺,同时人的生命权不是因为死刑的存在受到保护,而是因为死刑的存在受到侵犯。  相似文献   

16.
边沁是完全从功利论的角度主张彻底废除死刑的,但其理论存在着不足:以"感觉"为基础的功利论极易变种为支持死刑的理论根据,以功利优先于正义为特征的刑罚目的论给惩罚无辜留下空间,在生命观上强调人之生命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功利论应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引入其理论,这样就可在抽象的刑罚制度层面将死刑排除掉,最终确保在以分配正义为原则的具体刑罚制度适用中彻底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7.
死刑替代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死刑制度改革。国外死刑替代措施的立法例与构想有四种:以绝对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以相对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以有期徒刑替代死刑;以不定期刑替代死刑。在我国应当以特殊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以特殊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时,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的内容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死刑缓期执行,是贯彻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于限制死刑、减少死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死刑缓期执行有关适用方面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一些认识误区,因而,有必要对死刑缓执行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据此,笔者着重论述了死刑缓期执行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程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2):130-133
为了避免死刑制度的滥用,贯彻我国刑法的少杀、慎杀原则,我国设置了死刑复核程序.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作出了部分修改,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以新《刑事诉讼法》为前提,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其不足并寻求完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