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采用UV/Fenton试剂降解SDB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在初始p H为3.0,Fe2+浓度为0.033 mol·L-1,H2O2分2次投加,总投加浓度为0.89 mol·L-1时,室温下紫外辐射反应30min,SDBS降解率可达89.01%.将UV、Fenton、UV/Fenton 3种体系处理SDBS废水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UV对Fe2+催化H2O2氧化降解有机废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UV/Fenton试剂中各个因素对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影响,确定UV/Fenton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保持UV/Fenton体系的基准条件不变,通过改变pH值、H2O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考察这些因素对UV/Fenton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Fenton试剂对高浓度舍酚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和较高的反应速率.当苯酚初始浓度为1 000 mg/L时,紫外光波长为253.7 nm,反应时间为25~40 min,pH值为6~7,H2O2浓度为40~50 mmol/L,Fe2+浓度为28~30 mg/L时,苯酚去除率可迭90%以上,满足后续生物降解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UV/Fenton氧化处理难降解腈纶废水,研究了Fe2 和H2O2的投加量、pH值、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有机物的浓度等条件对降解腈纶废水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UV/Fenton试剂氧化处理腈纶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水样pH3,Fe2 浓度为10 mmol·L-1,H2O2浓度为20 mmol·L-1,紫外光照强度为l000W(λ=365nm),光照时间为50min,COD降解率最高达62.77%.  相似文献   

4.
UV/Fenton试剂降解染料甲基绿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UV/Fenton法降解甲基绿溶液,探讨了H2O2浓度、Fe2 浓度以及pH值对甲基绿脱色率与去除率的影响.UV对甲基绿光降解反应的速率起促进作用,H2O2浓度决定甲基绿的去除率,Fe2 浓度是影响降解速率的主导因素,而随pH值降低甲基绿反应速率明显增大.比较了甲基绿在光降解过程中的色度去除率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表明总有机碳去除率滞后于色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UV/Fenton/杂多酸体系光催化氧化结晶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光助Fenton反应产生大量·OH而使有机物得以氧化降解,杂多酸具有强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可以作为Fenton反应的活化剂.研究以结晶紫为底物,考察了UV/Fenton/杂多酸体系对染料的降解作用,考察了pH值、H2O2的用量、Fe2+的用量、杂多酸的引入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实验条件:在结晶紫的浓度是20 mg·L-1时,加入2.4 g·L-1 30%的H2O2,0.02 g·L-1 的Fe2+,0.024 g·L-1的磷钨酸,pH2.7时反应60min后测得脱色率高达95%.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能有效地促进结晶紫的氧化脱色,引入杂多酸催化剂后,可增强Fenton试剂的反应活性,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Ⅰ型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单独的过氧化氢(H2O2),Fe2+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均对胶原蛋白无降解作用。但是,在经过氧化氢和Fe2+构成的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后,胶原蛋白发生了降解。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随着羟基自由基的增加(H2O2+Fe2+浓度增加)而加强。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是瞬间完成的,其对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随着H2O2和Fe2+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体中普遍存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选择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O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其进行降解,并深入研究了以下4个因素:Fe2+初始浓度、H2O2初始浓度、初始pH值、LOM初始浓度对降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并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筛选出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即选取pH=6.5,Fe2+初始浓度、H2O2初始浓度分别为0.1 mmol/L,0.5 mmol/L,处理初始浓度为50μmol/L的LOM水溶液,反应5 min后LOM的去除率达到89%。umu试验结果显示在Fenton氧化降解LOM过程中,体系的遗传毒性在反应初期迅速降低,之后降低速度减缓,同时体系的抗菌活性也随着反应进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在线分光光度法研究水溶液中活性深蓝染料B-2GLN的Fenton氧化降解过程。考查Fe SO4和H2O2的初始剂量、p H以及活性深蓝染料B-2GLN的初始质量浓度对染料降解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离子色谱法对Fenton氧化后的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Fenton氧化过程中,在线分光光度法是研究活性深蓝染料色度去除率的一种快速、方便及可行的技术,含活性深蓝染料废水的Fenton氧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Fenton氧化过程降解活性深蓝染料B-2GLN的最佳条件,即H2O2最佳剂量为2.635 mmol/L,p H为2.7,催化剂Fe2+的投加量为0.069 6 mmol/L;水溶液中活性深蓝染料B-2GLN的分子结构只是被Fenton氧化分解而未被完全矿化(300 s)。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废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Fenton氧化降解.考察了H2O2及Fe2+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降解反应的条件是:pH为3.0,H2O2与CTAB浓度质量比为1:2.3,Fe2+质量浓度为20.0 mg·L-1.当CTAB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TAB的去除率可在30 min达到90%以上,H2O2浓度的增大有助于提高TOC的去除率.降解产物中检出CHOOH和CO2等.实验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解法可以快速有效除去废水中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0.
金属离子和氧化剂对甲基橙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 ,金属离子对甲基橙光化学降解的影响较小 ,其顺序为 Fe2 + >Y3 + =La3 + >Mn2 + =Zn2 + .氧化剂对甲基橙光化学降解有较强的影响 ,其顺序为 KIO4 >K2 S2 O8>KBr O3 ≈H2 O2 .Mn2 + +KIO4 ,H2 O2 +Fe2 +对甲基橙光化学降解的影响非常显著 .  相似文献   

11.
研究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去除效果, 并考察n(H2O2)∶n(Fe2+)、 H2O2投加量、 溶液初始pH值、 反应时间和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n(H2O2)∶n(Fe2+)=5~25时, 盐酸左氧氟沙星、 化学需氧量(K2Cr2O7法, CODCr)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随二者物质的量比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当H2O2投加量为15 mL/L时, 盐酸左氧氟沙星、 CODCr和TOC去除率分别为88.40%,5952%,3380%; 当pH=3时, 盐酸左氧氟沙星、 CODCr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240%,5952%,3451%; 盐酸左氧氟沙星、 CODCr和TOC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去除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当反应时间为3 h时, 去除过程基本完成. 在pH=3, 温度为20 ℃, H2O2投加量为15 mL/L, n(H2O2)∶n(Fe2+)=10的条件下, 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去除效果最好, 达9640%.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苋菜红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采用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苋菜红的浓度,并分析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4.14×10~(-6)~9.10×10~(-5)mol/L,最低检出限为4.81×10~(-9)mol/L;荧光猝灭常数为1.91×10~(12)L/(mol·s),且高温小于低温Stern-Votmer曲线的斜率,结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苋菜红与CdTe量子点结台的焓变△H~θ=1.063kJ/mol,熵变△S~θ=91.36 J/(mol·K),自由能变△G~θ=-26.62 kJ/mol,即该过程为吸热和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紫外光作用下α-萘酚的冰相光转化规律, 考察了其影响因素, 分析了光转化产物, 并推断了反应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作用下, 冰相中α-萘酚可以发生光转化, 其转化率随α-萘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随光强的增大和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天然松花江水中α-萘酚的光转化较纯水中快; 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有利于α-萘酚的光转化; 加入NO-3,NO-2,HCO-3,Fe2+,Fe3+和Mn2+均促进了α-萘酚的光转化, Cl-对α-萘酚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 通过GC-MS检测出冰相中α-萘酚的4种光转化产物, 推测其光转化途径为缩合、 氧化和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旋转填充床(RPB)中进行了O3/FeSO4·7H2O(用Fe(Ⅱ)表示)和O3/Fenton两种高级氧化工艺处理模拟聚乙烯醇(PVA)废水的研究,考察了Fe2+浓度、初始pH、RPB转速、反应温度以及气相O3浓度对PVA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3/Fenton工艺比O3/Fe(Ⅱ)工艺表现出更好的PVA降解性能。在O3/Fenton工艺中,在初始PVA浓度200 mg/L、pH=2、反应温度25 ℃、RPB转速1 000 r/min、O3浓度30 mg/L、气体流量90 L/h、液体流量30 L/h、Fe2+浓度0.8 mmol/L、H2O2浓度35 mg/L的条件下,PVA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4%。此外,还对O3/Fe(Ⅱ)和O3/Fenton工艺降解PVA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两种工艺中PVA降解反应均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均相共沉淀法, 通过调节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尿素浓度, 经700 ℃烧结后合成一系列Y2O3∶Er3+,Yb3+上转换微纳米晶颗粒. 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ITR)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结构、 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并分析上转换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前驱体溶液中的pH值对Y2O3∶Er3+,Yb3+粒径影响较大, 随着pH值的升高, 粒径明显增大, 样品在绿色(500~600 nm)和红色(650~700 nm)的上转换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红绿比逐渐减小; 尿素浓度对Y2O3∶Er3+,Yb3+纳米颗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PbO2电极的改性及非均相电催化氧化废水中的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热分解 电镀法制备Ti基PbO2电极(Ti/PbO2)、 F-掺杂Ti基PbO2电极(Ti/F-PbO2)和F-,La3+共掺杂Ti基PbO2电极(Ti/F-La-PbO2), 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Ti/F-PbO2电极和Ti/PbO2电极的表面结构, 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Ti/PbO2电极、 Ti/F-PbO2电极和Ti/F-La-PbO2电极的晶相. 通过加速电解寿命和电催化降解废水中硝基苯的实验, 研究F-掺杂和F-,La3+共掺杂对PbO2电极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使用SEM和XRD测试分析了Fe3+/MgO的表面结构及晶型, 并将自制Fe3+/MgO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处理废水中硝基苯的实验体系, 探讨了电解体系中相关因素和催化剂用量对废水中硝基苯及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La3+掺杂使电极镀膜表面晶粒细化; 不同掺杂均影响晶体生长的晶面取向; F-掺杂提高了PbO2阳极的电解寿命; La3+掺杂改善了PbO2电极的导电性能; Ti/F-La-PbO2电极的电催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 在电解体系中, 催化剂显著提高了电解反应速率和COD及废水中硝基苯的去除率; 硝基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体中Cd2+污染问题, 采用生态安全型火山渣进行吸附低温水体中Cd2+的实验研究, 分析火山渣吸附Cd2+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火山渣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d2+吸附剂, 1.00 g火山渣对10 ℃,0.5 mg/L水体中Cd2+的去除率达97.10%; 接近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Cd2+; Ca2+,Mg2+,NO-3对火山渣吸附Cd2+有抑制作用, Fe2+和 Mn2+的抑制作用较小; 当NH+4和NO-2的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时, 对吸附无影响, 当其质量浓度大于50 mg/L时, 对吸附有抑制作用; SO2-4对吸附作用无影响; 质量浓度较大的HCO-3对吸附Cd2+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稀土掺杂的Li6(La2Ca)Nb2O12∶Mn4+远红色发光荧光粉, 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谱技术研究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在Li6(La2Ca)Nb2O12∶Mn4+的荧光光谱中, 以327,494 nm为中心出现2个宽激发带, 在700 nm远红光区出现Mn4+2Eg4A2g跃迁发射峰, 其活化能ΔE=0.437 eV, 即该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及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气相S-异亮氨酸向R-别异亮氨酸的旋光异构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该反应有a,b,c 3个通道,在通道a和c实现旋光异构反应需经过3个基元反应,在通道b实现旋光异构反应需经过4个基元反应;a为主反应通道,决速步骤Gibbs自由能垒为255.0kJ/mol,由质子从α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产生,决速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25×10-32 s~(-1);水溶剂效应使决速步骤能垒降至114.1kJ/mol,反应速率常数增至2.73×10-7 s~(-1),即水环境对S-异亮氨酸旋光异构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萘酞菁镍化合物的合成、 非线性及光限幅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法合成了四叔丁基-2,3-萘酞菁镍(TBNPcNi). 应用调Q倍频(ns/ps)Nd ∶[KG-*3]YAG脉冲激光系统, 在532 nm波长下, 研究了化合物的非线性和光限幅特性. 在高斯单位制(esu)下测得化合物的非线性折射率n2和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2.07×10-11和7.57×10-12, 分子极化率γ′为2.96×10-29, 显著高于金属酞菁分子. 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限幅特性, 当线性透过率为72%时, 限幅阈值为1 722 mJ/cm2, 箝位值为700 mJ/cm2, 有效激发态与基态吸收截面比为4.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