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话语的嬗变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从五四以来套在"黄金枷锁"中的曹七巧对失语的挣扎到80年代《方舟》中的"寡妇俱乐部"模仿"男人话语"的尴尬再到90年代的林白等力图用"躯体写作"创建"女性话语"的决绝,这一话语嬗变过程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女性意识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绚丽的风景,其当前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命体验的抒写,情感个性的张扬,女性话语的构建。本文试着对女性散文的当前特征进行一番梳理,找出女性散文还存在的一些缺点,展望女性散文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目前女性散文发展困境,并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作出指引。  相似文献   

3.
网络综艺节目作为当代大众文化重要的传播媒介,是文化批评中值得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聚焦女性话题,反映女性生活、工作、情感等内容的"女性向"综艺节目开始涌入大众视野。"女性向"综艺节目对女性主体话语表达、女性身份形象塑造、社会性别建构等话题的讨论具有进步意义,是当代女性真实生活状况的一个镜面折射。文章试以"真人秀"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通过分析"女性向"综艺节目中女性形象的生成逻辑、价值追求以及女性意识等,来探究女性主义在时下大众媒介中的话语建构与表征方式,反思以网络综艺节目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认知。  相似文献   

4.
所谓复杂叙述是指在叙述文本内部各种意识形态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对话机制等叙述问题。知识话语主体、民间话语主体与女性话语主体彼此争夺叙事优势 ,从而生成三种含混策略 :含泪型复杂叙述、惊恐型复杂叙述和怨恨型复杂叙述。叙述者在意图表述过程中其潜意识的波动轨迹总是不肯向既定的意识形态规则靠拢 ,总是有一种远离的趋向 ,进而导致价值判断上的混沌行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散文创作在现代语境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意义表现在对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勾连、对主流话语的解构、对散文特征的承传,这远远地超出了散文创作本身。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纪》将话语权给予以珀涅罗珀为代表的上层女性和以十二女仆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从女性视角改写荷马史诗《奥德赛》,女性话语逐渐将男性话语挤压出文本。这两种女性话语在解构和颠覆男性话语的同时,在女性话语内部也引起话语权力的争夺。本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叙述声音入手去分析《珀涅罗珀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不同阶层的女性话语对峙,以及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以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女性意识又不免染上了男权话语的色彩,形成了“双声”同构的两性话语共生的现象。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叙述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作者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肖剑南《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具有细腻、平实、新颖等鲜明特色,推进和深化了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对于构建一套切合散文文本的本体性理论批评话语,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08,(19):259-259
铁凝小说包含着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叙述方式,但她大多数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是采用的女性视角,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对面》则是铁凝第一部完全以男性的视角进入叙述的小说。这种独特的叙事话语表现手法,更使得铁凝小说《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也使得我们随着小说中那位男性叙述者的眼睛,看到了女性隐蔽的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关爱、理解和体贴。  相似文献   

11.
评析了美国犹太作家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运用多重叙述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叙事结构。并认为小说中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对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在政治重压下的疯癫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孩童视角和"视角越界""侵入话语"等叙述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2.
从性别研究角度看,投影在文学艺术中的有男权话语也有女权话语,还有两种性别话语彼此扭结、共存其中的“性别复调话语”。透视历史上的“凰求凤”、“人神恋”文本,对于研究者从深层次上把握作为文字叙事模式的“性别复调”,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必须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充分考虑背后的权力关系,即叙事运作的策略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郑兰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71-1376
《墙上的斑点》作为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而倍受关注。作为女性主义思想家的伍尔夫,致力于用写作来争取女性话语权。《墙上的斑点》通过对叙述视角、关键词及幻象进行精心修辞设计,成功传达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模式,在借鉴了西方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特点之后,实现向现代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1980年代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年代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相似文献   

17.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了以欲望叙事为突出特征的世俗化叙事。此消彼长之下,世俗化叙事终以构筑身体神话的方式,取代之前的新神话叙事成为了当代小说的叙事主流。但在此历史进程中,启蒙叙事与世俗化叙事的话语博弈,又于90年代中后期催生出了神性写作这一新的小说叙事话语。从神话叙事到新神话叙事,再到世俗化叙事与神性写作,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发展流变,已然自成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8.
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自然保护的领袖,其力作《我们的国家公园》曾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我国作家张炜的散文集《我选择,我向往》蕴涵着浓郁的生态意识。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等方面分析缪尔、张炜上述作品中以"鸟"意象为载体的生态意蕴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探索文学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决定了其叙事的流动性.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探索文学的叙事仍有一些基本的立足点和叙事特征.作为一种解构性叙事,它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小说叙事规范的消解和对"深度模式"的拆除上;作为一种极具张力的叙事,它又往往在同一文本中并置两套截然相反的叙事语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