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房地产泡沫破裂是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快速向系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演变,关键原因是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具有内在的风险扩张机制。次贷市场不透明,以及缺少流动性保障的交易机制、评估普遍存在"助涨杀跌"的顺周期效应、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不力、营销模式隐含了很高的道德风险等制度性因素,对次贷市场的风险集聚和危机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有可能因此陷入中长期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地区之间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必然成为各国、各地当前和今后抢滩发展的战略抉择.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风险剧增,传统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更加注重内需建设.国际金融危机也加快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的步伐,科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为我国金融业提供了教训,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为此,分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原因和影响,由此提出我国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凸显信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生 《世界知识》2008,(14):12-12
德网社会学家乌尔里西·贝克就风险和全球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认为这些风险促进了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风险不受空间、时间和社会的限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很好地诠释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由于亏损而收紧银根、严格控制信贷,  相似文献   

5.
张明 《世界知识》2008,(9):12-12
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借款人被赶出家门;贷款人濒临破产;金融机构爆出惊天亏损;房地产市场供需萎缩、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被显著削弱。消费和投资乏力,可能把经济拖入衰退。从长期来看,危机终将过去,美国经济终将反弹。但是,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王慧 《科技信息》2009,(20):361-362
本文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房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我国房贷市场运行状况,降低房贷风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楚书  吴磊 《科技信息》2008,(1):250-250
04—06年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的政策挤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引发了这次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级房贷危机)。和危机前的美国一样,今日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的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中国房价也节节攀高,央行从去年开始连续5次加息。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此次的次级房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警示。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是美国房产市场泡沫的结果。近几年来,在美国房产价格上升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美国住房贷款的条件比较宽松,再加上非传统抵押贷款工具的发展,结果助长了房产市场的投机和投资,逐渐形成了房产市场的泡沫。2007年以来,随着房产价格和利率的逆转,大量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终于爆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这场危机也会给美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它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御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不同经济体形势严重"分化",大宗商品市场巨幅"暴跌",新兴经济体风险全面"暴露"。一定程度上,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2015年比2008年更加艰难。展望2016年,全球经济"后危机时代"仍将延续,整体呈现一个弱复苏格局,分化的态势仍未实质性改变,美国经济相对稳健,欧日复苏仍将疲软,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层  相似文献   

10.
余翔 《世界知识》2010,(7):13-13
<正>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2005年曾指出,欧元要想克服美元的在任优势和网络优势而与美元"平起平坐",则需美国犯一系列严重的政策错误或者遭受国际收支平衡危机。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曾一度让欧洲以为等来了美国出错的机会,但未料等来的却是希腊债务危机。一时间看空欧元的情绪弥漫市场,"欧元崩溃"、"放弃欧盟梦,回归国家主权"的呼声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的“大市场”原则受到了更强烈的质疑,尤其是美联储对于资产泡沫的“事后清理策略”广为人所诟病.但通过观察整个金融危机爆发的经历,不难发现美联储该策略的合理性.同时对比了中美金融监管,发现了美国式监管精神的核心更加强调监管者的“有限理性”,以一种“后发”而非在“完全理性”前提下的“先发”方式进行监管,这样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美国式监管的优势恰恰在于巧妙地整合了“危机”与“发展”的关系,在此监管方式下,“危机”并不会摧毁“发展”,反而变成了“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令许多人对金融创新及金融衍生品谈虎色变。这对于正处于金融创新起步阶段的中国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当前中国应当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不但要加快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还要深化投资银行在业务、融资方式和监管方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外客源国之一,日本访华客源市场处于缓慢的发展态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是出现了负增长,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日本旅行市场的消费动向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开发日本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条件下日本客源市场的旅行目的、旅行天数、旅行人数、消费动向、海外旅行目的地选择等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家庭经济行为理论,讨论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家庭在投资、消费和生产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不但对家庭投资产生了挤压,而且改变了家庭的消费结构,降低了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信心,同时加剧了家庭内生产对商品性生产的替代。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特殊教育政策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其内在的法律依据与保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政府依据法律对特殊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政策方面的倾斜给美国特殊教育事业注入了充足的养分。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如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师资匮乏、从业教师压力大等客观问题。从美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法律动因入手,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特殊教育的政策动向,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觅求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两次危机存在的异同点,总结出其对我国完善金融体系、预防金融危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已席卷全球,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如何从这次危机中来看待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晨娇 《太原科技》2008,172(5):19-2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急剧加强,通过对财务危机预警定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从实际出发寻求具有较强适用性的预警建模方法,以提高企业对财务危机预测和警示的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系统自组织理论,基于1987年1月至2009年8月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Day Closing Price)进行指数序列长期趋势分析和对数收益序列非线性验证,论证了美国金融系统是一个具备自组织条件的复杂系统。根据系统自组织临界理论,结合沙堆模型原理分析并解释了2008年10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系统发生突变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