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环氧大豆油(ESO)为原料,丙烯酸为开环试剂,在催化剂三苯基膦的作用下以不同配比的环氧大豆油和丙烯酸合成一系列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低聚物,并在紫外光照射下固化成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低聚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A)对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的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丙烯酸含量的提高会导致固化膜热分解温度降低.通过拉力测试研究不同配比固化膜的拉伸性能的变化,发现丙烯酸含量的变化,对固化膜拉伸性能影响显著.通过铅笔硬度、涂膜附着力及冲击强度测试研究了固化膜的其他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含量的增加,固化膜相应的力学性能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原地大豆油的环氧化,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制得的产品质量优于我国标准,并且主要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3.
环氧大豆油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氧大豆油是一种无毒无味的聚氯乙烯增塑剂和稳定剂,其分子量在1000左右,大大高于普通单体增塑剂的分子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随着增塑剂消费量的逐年增长,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公司研制的阳离子树脂催化逆流法生产环氧大豆油,避免了传统工艺采用硫酸作催化剂所带来的开环副反应,又能再次利用醋  相似文献   

4.
紫外光固化环氧大豆油树脂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可作为紫外光固化涂料和油墨等产品的基体树脂的改性环氧大豆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利用环氧大豆油的环氧环的化学活性,先后与丙烯酸和马来酸酐进行反应,分别合成了油溶性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和水溶性的马来酸改性环氧大豆油树脂(MAESO).并用红外和核磁对两种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添加紫外光引发剂后,两种产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可快速固化.合成AESO最佳条件为环氧大豆油:丙烯酸=1.2:1(摩尔比),催化剂三苯基膦的用量为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120℃;合成MAESO最佳条件为AESO:马来酸酐=4:1(摩尔比),催化剂钛酸正丁酯用量为1%,反应温度90℃.  相似文献   

5.
聚氯乙烯中环氧大豆油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时间、温度、接触介质等对增塑聚氯乙烯(PVC)中环氧大豆油(ESO)迁移的影响,并拟合计算得到120℃下增塑剂的迁移扩散系数。结果表明,ESO在低温迁移过程中出现"诱导期","迁移诱导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40℃时,ESO的整个迁移过程处于"诱导期",在96h内未测出质量损失;在80℃时,"迁移诱导期"小于6h;在120℃时,ESO向活性碳和PVC粉末等介质的迁移则没有观察到"迁移诱导期"。通过对迁移扩散系数的拟合发现,在120℃下ESO向PVC粉末以外的其他介质的迁移符合费克定律。此外,在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中加入ESO可以降低增塑剂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6.
以可再生资源的大豆油衍生物环氧大豆油(ESO)为基体,可以制备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但该低聚物所成UV固化膜附着力不佳,力学性能较差.文中利用环氧树脂优良的粘接性能和力学性能来改善纯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固化膜的这些不足.首先将环氧大豆油和环氧树脂混合,利用丙烯酸对环氧基接枝制备了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丙烯酸酯(AESO-EA)低聚物,进一步在光引发剂Doracur1173的引发下共聚得到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UV固化膜.通过拉伸性能测试、铅笔硬度测试、附着力和冲击性能的测试对固化膜进行了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引入了环氧树脂后的固化膜性能显著提高.通过比较分析,当环氧树脂E-44的添加量为环氧大豆油质量的6%左右时,UV固化膜整体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介绍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在泡沫塑料、涂料、胶黏剂及复合材料等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作为成膜树脂得到的固化膜交联密度差、力学强度差和硬度低等缺点,我们尝试将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与多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共混来提高涂膜性能.本研究以衣康酸为原料,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三苯基膦为催化剂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制备了衣康酸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向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中加入不同量的衣康酸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质量分数4%的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作为光引发剂,并讨论了衣康酸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UV固化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应力-应变测试、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吸水率、附着力、铅笔硬度和耐水性等手段对膜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衣康酸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加入量越多,UV固化膜的交联密度越大,膜的力学性能越强,呈现硬而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梁山川 《科技信息》2011,(35):174-174,17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就环氧树脂砂浆在灌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新拌环氧树脂砂浆的性能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随S/P和C/P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韧性和热稳定性的覆铜板用环氧大豆油内增韧改性酚醛树脂.采用FTIR表征了改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用SEM观察了改性酚醛树脂样品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并对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的覆铜板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获得最佳的合成工艺.文中还对改性酚醛树脂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其主要反应机理为:部分环氧大豆油在叔胺催化下与酚羟基进行醚化反应,同时环氧大豆油与多元胺发生扩链反应,最终生成与酚醛预聚体接枝的长链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当环氧大豆油添加量为30%、固化剂含量达7%时,树脂的综合性能较佳.扩链后的环氧大豆油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它与酚醛树脂构成内增韧的交联网络,内增韧结构对改善覆铜板的耐焊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比较分析,概述非甾体抗炎药作用机制、发展进程及发展趋势.结果非甾体抗炎药物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而发挥作用,但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选择性差异造成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使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受限.结论为了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性COX-2/5-LO双重抑制剂及一氧化氮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用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无溶剂法制备不同环氧值的环氧大豆油(ESO),以丙烯酸作为开环试剂合成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将质量比为5%、10%、15%、20%的AESO分别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增韧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计、热重分析、拉伸与冲击强度测试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豆油在固化体系中含量的增加,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和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提高,显示出大豆油对不饱和聚酯体系起到了较好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讲述偶联剂特殊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在导电涂料、水性涂料和环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涂料行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大豆油脚的环氧化反应。介绍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环氧化的影响。为开发大豆油脚环氧增塑剂,确立了较佳工艺条件。同时做了与环氧大豆油增塑剂的应用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南京长江二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应用开辟了在我国应用的先河,也为在其它桥梁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大豆油烷醇酰胺的三步合成法及它的一些应用.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投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条件,从而确定本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提高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豆油加热冒烟刺眼现象原因的不同观点,作者经过研究认为是该大豆油中含有的丙酮不溶物中的非磷脂物质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目前环氧油类增塑剂研制的情况,以及对环氧葵花油合成的实验原理、合成方法、环氧葵花油的精制、质量控制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合成过程中影响环氧值的两个重要条件:即双氧水和冰醋酸的用量做了大量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电力行业,绝缘子的应用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架空输电线路方面,绝缘子是非常关键的材料.绝缘子是比较特殊的绝缘部件,它的类型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逐渐增多,其中主要的类型为电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以及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目前复合绝缘子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为促进和推动电力电器行业的发展,脂环族环氧复合绝缘子得以研发出来.脂环族环氧复合绝缘子具有优良的憎水性,对于硅藻土具有很好的憎水迁移性,同时也具有比普通硅橡胶材料更加出色的耐漏电起痕和电蚀损性能.此外,脂环族环氧复合绝缘子具有出色的耐污闪特性,污闪电压梯度与普通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涂覆RTV涂料的绝缘子相当,并且比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易清洗.本论述主要对脂环族环氧复合绝缘子伞套材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机械和电气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的发展,论述了大豆浸油厂采用这一技术可提高油厂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为油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