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胶州秧歌是中华民族乐舞文化上的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是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外联系.从安锅组班到人物以及服饰等方面的特色来分析,可以看到它是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2.
太谷秧歌发源于太谷民间,而后流传于太谷附近的县区,太谷秧歌剧目无论剧情还是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太谷民俗风情的特征.太谷有太谷秧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优秀演员和由来已久的编唱习俗.  相似文献   

3.
定州秧歌戏,又称"稻秧歌"、"苏秧歌"、"大锣腔"、"干板秧歌戏"等,是发祥于定州黑龙泉一带,并流传于河北省及周边县市的乡土戏曲形式。它那独特的唱腔风格、诙谐的唱词、风趣的化妆无不渗透着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及民间文化,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固定传播方式。文章从定州秧歌戏的音乐本体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为进一步探讨、研究这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太谷秧歌发源于太谷民间,而后流传于太谷附近的县区,太谷秧歌剧目无论剧情还是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太谷民俗风情的特征。太谷有太谷秧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优秀演员和由来已久的编唱习俗。  相似文献   

5.
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胶州秧歌是中华民族乐舞文化上的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是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外联系。从安锅组班到人物以及服饰等方面的特色来分析,可以看到它是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4,(1):52-55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是山东人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艺术品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表现艺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舞蹈--健身秧歌的渊源与历史发展、特征及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发现:秧歌的表演与开展具有实现奥林匹克精神所强调的友谊和团结,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世界和平和建立和谐、美好社会的目标等宗旨与功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点的各种秧歌表演为我国即将举办的奥运会和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和民族团结的崇高理想提供烘拓: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中国大地和平欢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传统秧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从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交流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健身秧歌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此外,从全民健身运动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对健身秧歌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从传统秧歌到健身秧歌的转变符合我国大众的文化观念,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健身秧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健身者的学习和锻炼,并且运动形式多样,动作自由活泼,对场地要求不高,健身成本低,符合居民一般的体育消费水平,易于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李婷婷  杜学工  周凯 《科技资讯》2009,(11):218-218
本文通过对高校开展陕北秧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开展陕北秧歌的措施,认为只有加强学生和学校领导对秧歌运动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推动陕北秧歌在高校快速有效的开展,促进高校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健身秧歌是一项新兴的健身项目,并在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广泛开展,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教法实践等研究方法入手,从改变大学生对健身秧歌的认识,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对这一新兴选项课目教学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健身秧歌成套动作演练时肢体语言与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美感,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语言和口令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正确的动作顺序,还可使动作之间的连接流畅紧密;开放式的考核方法即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又是一种增强学生表现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巴蜀秧歌习俗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秧歌源远流长 ,是巴蜀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自娱自乐的生产劳动歌谣。作为民间歌谣 ,巴蜀秧歌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个性而具有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作为民俗事象 ,巴蜀秧歌所运载的深厚历史积淀和丰赡文化意蕴 ,更是探索研究华夏地域民俗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走向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秧歌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与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探讨长期秧歌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和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秧歌舞锻炼中老年女性的左、右足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和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长期坚持秧歌舞锻炼能有效地维持较高骨含量,提高机体的下肢肌力、改善平衡能力,是中老年女性防治骨质疏松症和防摔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祁太秧歌是山西晋中一带民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其中许多关于描述婚姻家庭冲突的剧目,结合乡土社会民众生活史,可以发现其内容蕴含着底层社会女性对于男权的勇敢反抗以及对幸福婚姻的追求,传达着女性尊严的话语权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本主义关照.  相似文献   

14.
随机抽取长期从事秧歌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158名作为秧歌舞组,抽取其他非从事秧歌舞锻炼的中老年女性160名作为对照组,测试她们的体质指标、调查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秧歌舞组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标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对参加第三套全国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学习的女大学生进行学习前、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相关指标测定的对比实验和身心健康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第三套全国健身秧歌规定套路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改善,对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等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3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原由,制约因素的多元的,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1)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2)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候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3)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台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4)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5)东部不断强化开辟地下空间与利用,西部期盼“红旗河”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我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页岩的脆性控制着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对页岩气层的体积改造和页岩气的增产极为关键。以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岩石力学等实验对龙一1亚段的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孔隙-裂缝结构以及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不同脆性矿物、有机质以及埋深的页岩脆性特征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龙一1亚段脆性最高者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石英、长石和黄铁矿等脆性矿物的总含量大于50%,它们能够调节岩石断块的剪切滑移,所积累的能量大于完成岩石整体剪切破坏过程所需的能量;有机质及其在成熟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孔隙与微裂缝可促进裂缝的拓展、贯通以及连接,有机碳含量越高,裂缝系统越发育;随着埋深增加,页岩的脆性下降,岩石破裂模式由复杂的劈裂型向单一的剪切型转变;龙一11、龙一12小层脆性矿物和有机碳含量最高,脆性指数分别达到了61.31%和60.70%,为压裂甜点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