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张娜  付文中 《科技信息》2012,(8):187-188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发现海明威在此作品中通过主人公尼克表达了其对待自然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尼克"遍在"于自然,即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非人类生命体的生存权利,倡导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他又企图"超越"自然,即征服自然,信守人类利己主义原则,忽视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只承认自然物满足人的需求的工具价值。这两方面的矛盾构成了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惑,也赋予了文本一种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堪称其中的典范,他的"自然之道"思想涉及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造成的。道家老子"自然之道"的内涵是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考察的问题。通过分析老子的"自然之道"理论,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当下社会发展仍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一生创作了大量讴歌自然的诗歌作品。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的自然观在诗歌《丁登寺》中体现为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在对大自然的复归中,人性才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5.
在时代的河流中,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在变化,审美在变化,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人们呼唤绿色的呐喊声中进行着相应的变化。优秀设计师开启了"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共生"的时代,当人们贪婪地感受着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时,不经意间步入了"人与自然共存"的新时代。文章针对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提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蕴含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天、地、人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斯皮尔伯格在他的系列科幻片里通过电影语言表达与老庄相契合的生态哲学观,告诫人类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君临万物,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在所有生命种群和整个生态环境中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探析道家“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和"既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与"和"为基石的道家思想感悟,形成了与今天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密切相关的思想。"道"与"和"在新时期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自然与人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趋向于"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这条"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是新时代的自然和谐之路,是人类走向进一步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相结合,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试图揭示父权制世界观统治下女性同自然倍受压制和迫害的悲惨处境。戴维.劳伦斯的中篇小说《公主》,讲述了主人公"公主"在代表工业文明的父亲极端的教导方式下异化性格的形成,及其充满矛盾的自我寻找过程,以及其异化的性格如何最终导致了代表着人类自然本性的罗梅罗的悲剧下场和自己荒诞的结局。作者通过描写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几近异化的关系,向我们揭示了女性及自然在父权统制下的悲剧局面,呼吁人们回归自然本性,从而体现了其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回望2005年,魔鬼苏醒,大行肆虐。他不断幻化身形和招法,强调着他的存在和威力,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和智慧。他先假扮成海神波赛东,狂怒地震撼印度洋海底,卷走几十万人的生命。之后,他又改名换姓为“卡特里娜”,一扫美国的光荣与财富。进而,他的重掌拍在克什米尔的大地上,南亚诚惶诚恐。年底,他在鸟类和人类之间设计了一个恶作剧,想证明人类所标榜的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否为叶公好龙。他让恐怖情绪在全球蔓延,让智者们自感说出“历史的终结”有多么可笑。他激发种族骚乱、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以嘲笑人类建设和谐社会的梦想。魔鬼不好惹,他有人类难…  相似文献   

10.
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不同手段化解气候风险,从而顺应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适应气候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看,把"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生态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本内涵。合理规范人的行为成为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平性和生态道德,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自然环境被破坏,使得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全球性的问题在中国变得更为严峻;城乡工业的发展,污染物的排放正在侵蚀着中国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变了我们和整个生物圈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应当是和谐共处,而不是肆意破坏.只有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地进行创造性设计,才能在建筑环境中做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2.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聚着生态伦理的高超智慧。它肯定了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提倡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真剖析其蕴涵的合理的生态价值,对缓解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克猛  刘栋  鲍玮 《科技信息》2010,(15):161-161,170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新形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考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推崇顺应自然,以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和延伸,是人类经历生态危机后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重新反思。在审视自然、精神与社会旨趣的基础上,人类确立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范式和功能要求,形成倡导"生态政绩"、"低碳消费"、"绿色生产"、"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16.
在《简.爱》中,罗彻斯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的生态观:只有自然和人高度和谐,克服人类中心主义,人和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纯洁美好。罗彻斯特幸福的失而复得、精神上的毁灭与新生是他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失衡状态恢复到人和自然和谐状态的过程。罗彻斯特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因而他不得不承担责任,受到惩罚。最后他清醒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了最原始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欲望。这类神话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为特征,从中体现出的非生态思想,或从文化根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荣 《科技资讯》2014,(27):94-95
该文将从人的本质出发,指出生态问题的实质是当前人类在处理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危及了人类的生存、自由和尊严等本质,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其实质也决定了生态问题的呈现只能是两种形式:一是,生态发展违背了人的生存、自由和尊严,我们称之为"生态异化";二是,实践观念中的理性品质弱化或者受到忽略,我们称之为"实践异化"。这两种形式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生态发展背离了其第一原则——不能危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由此,这也决定了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方向,即从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合理性的控制着手。  相似文献   

20.
诗意的生存     
张愿贞 《科技信息》2010,(31):I0166-I0166,I0159
本文主要从生态文学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西方特别是美国自然文学家和生态作家们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述"诗意生存"思想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将它付诸实际行动的。通过研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只有热爱自然,关注生态,身体力行参与环保,维护生态平衡,才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才能有人类的诗意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