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兴起的部分先锋小说,以对时间的全新体验作为小说的构题主旨。小说的时间以“空间化”为主要特征,展现了作家灵魂深处的精神原貌,并将叙事时间推上了小说舞台的重要位置。“空间化”时间在展现新的人生经验的同时,也将小说创作引入了形式主义的岐途。  相似文献   

3.
敦煌话本小说受到变文的重大影响,但是韵散结合的变文不等于敦煌话本小说,变文演变为散文为主的敦煌话本小说的过程中必定接受了另外的叙事模式,这就是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散文为主的说故事。因此,敦煌话本小说之叙事模式应是中国传统的说故事与变文叙事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抒情文学以诗歌为主,小说叙事文学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的较为迟缓。明清小说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打破诗歌垄断的局面,我国小说叙事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到明清时代才真正繁荣起来,创作出很多可以傲视世界文坛的小说作品,并且创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小说叙事理论,即明清小说评点。学术界已经深入分析与研究明清小说叙事中的写人与叙事,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明清小说既重视塑造人物性格,也注重情节刻画。其重视叙事写人的审美因素,成为我国小说的美学特点。论文以明清小说评点为切入点,基于小说叙事理念,对叙事写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审视,并深入研究明清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结构、"叙事写人"在明清小说叙事文中的地位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叙事学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中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的。  相似文献   

6.
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人文社科领域内的“空间转向”和小说叙事研究的“空间叙事”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对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应以空间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问题,还可进行一些空间叙事的形态、视点、节奏等外围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些都为小说叙事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小说的本来意义为理论基点,从文学自身发展和外部因素促发两个方面探讨90年代小说叙事的个人化趋向,指出小说发展的一种路向一个人化叙事。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主要以三种形态保存下来,首先是依附或夹杂在史籍、笔中存在的零星从谈,其次是大量存在于小说作品前后附附的序跋,再次是以对小说作品的评点形式存在的评论文字。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是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文学批评形式,也自有其体系,应进入深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0.
享有盛誉的唐人小说是在对中国古代主流叙事文体--史传及其传统的继承与内在超越中繁盛起来的。唐人小说借鉴史传叙事方式,又特别发展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创造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运用视角转换、倒叙、插叙大大提高表现力,迈出了小说文体独立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很强,是典型的情节小说。热奈尔的叙事理论可以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上论证严歌苓小说的吸引力:叙事时间上的清晰和速度节奏上的张弛有度;叙事空间上影视的视听效果。情节叙事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家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通俗小说评点和晚清西学东渐思潮下的新小说理论方面,而对于在中国古代小说家族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文言小说及其相关理论,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其实,中国文言小说理论有深厚的积累,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理论大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诗化小说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诗化小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而产生,不断发展成熟,贯穿整个20世纪。它代表了抒情小说的实绩,与写实类小说互补互促,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诗化小说除了保持小说最基本的规范之外,还具有一般小说所没有的诗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叙事内容的诗化;二是结构的非情节化;三是语言的诗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董俊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01-103
叙事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古代小说和讲唱文学,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以电子传媒为主体的现代电视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风格方面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的部分电视专题节目作为个案,对此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微观地理空间是由标示里坊街巷等较小范围的地名建构的地理空间。本文重点关注古代小说中的一种独特的叙事技巧——微观地理空间叙事,对其在唐传奇中的相关例证做了重点解读,进而总结出这一技巧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其在小说史上的渊源与成因,并且梳理了其在宋元小说中的演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唐传奇中微观地理空间的基本功能是以其真实的地理方位增强小说的真实感,部分作品中运用的微观地理空间链则承担了推动情节发展和增强叙事合理性的双重功能;唐传奇微观地理空间链叙事,可能与文本写定前的口述需要、作者本人的长安空间经验以及“长安想象”这三个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作者与读者不再具备同城化的空间默契,宋元传奇小说中的微观地理空间呈现式微之态;反之,由于“说——听”环节上的同城性,宋元话本小说中继续运用微观地理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从古代到现代,其体式发生了转变。叶圣陶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体现了现代小说的体式特点。作品在丰富多样的叙事技巧背后,即表现了潘先生的个性及生命哲学,又显示了现代小说的历史价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