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铈(IV)——乙醇反应体系同时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确定了络合物形成常数Keq、铈(Ⅲ)生成速率常数k2和相应的阿累尼乌氏活性能Ea。结果表明:在298k时,Keq=0.754mol-1dm3,K2=0.244s-1,Ea=64.13kJ.mol-1。  相似文献   

2.
通过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与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D2EHDTPA)的氯仿溶液,从HC1O4是质中对钯协同萃取的研究,采取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L.Pd.A。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 为1gK12=1.67,协同萃取配合物生成常数为β12=1.71。同时计算了协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H12=16.81KJ/mol,△S12=88.0J/(mol.K),△G1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BrO3--Mn2+-H2SO4-丙酮体系的振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与-BrO3--Mn2+-H2SO4-丙酮组成振荡反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振荡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有诱导期,体系电导(L)不随时间(t)变化;振荡周期,L随t发生周期变化,溶液颜色在粉红色与无色之间交替变化,有典型的振荡波型。诱导期及振荡周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4.275kJ/mol和98.153kJ/mol。体系振荡反应物浓度范围[葡萄糖]0.01~0.02mol/L,[BrO3-]0.03~0.045mol/L,[Mn2+]0.06~0.08mol/L,[丙酮]0.27~0.30mol/L,[H2SO4]0.8~1.2mol/L。振荡反应有Br2产生,Br2准一级消耗速率常数kBr2=1.6×10-5S-。对温度、反应物浓度、丙酮、Mn2+、Cl-、底物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pH电位法研究了Cu(Ⅱ)-正已(辛)烷基亚氨二乙酸(H2A)DL-天冬酸、L-谷氨酸(统以H2B表示)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在25±0.1℃,μ=0.1(KNO3)的条件下,测定了该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铁(Ⅲ)-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CTMAB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6.0~7.2的KH2PO4-NaOH缓冲体系中,铁(Ⅲ)与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形成1∶4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2×105L·mol-1·cm-1,铁含量在0~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络合物稳定,用于牛肝粉和茶叶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KOH底液中,Cd(Ⅱ)与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形成的络合物能吸附在滴汞电极上,峰电位E_p=-1.24V(相对于SCE)。极谱波具有吸附性,极谱法测出了络合比、条件稳定常数及络合物还原时的电子转移数。检测限为1.8×10 ̄(-8)mol/L许多阴、阳离子不干扰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铁(Ⅲ)-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CTMAB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6.0-7.2的KH2PO4-NaOH缓冲体系中,铁(Ⅲ)与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形成1:4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90nm,表观魔鬼洋吸光系数为1.72×10^5L·mol^-1·cm^-1,铁含量在0-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络合物稳定,用于牛肝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锌(Ⅱ)-草酸盐-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形成四元混配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9.0的硼砂-HCl缓冲溶液中,形成摩尔比为Zn(Ⅱ):C2O4^2-:SAF:CTMAB=1:1:2:4的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56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560为1.1×10^5L·mol^-1·cm^-1,锌(Ⅱ)含量在0 ̄8μg/25mL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停流分光光度法获得了钛与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配位反应的经验速度方程为:R=k.「Ti(H2O^4+m」.「H4R」.「H^+3O」^-1,反应的表观稳定常数1gK=9.31,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41.91KJ/mol。  相似文献   

10.
在醋酸盐缓冲底液中,锗(Ⅳ)能与槲皮素形成络合物,并吸附在汞电极上,在溴酸盐存在下,形成吸附催化波。使用单扫二阶导数极谱法时,锗浓度在6.0×10 ̄(-8)~2.0×10 ̄(-6)mol/L与峰高有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2.0×10 ̄(-8)mol/L.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Ge(Ⅳ):槲皮素=1:3。平行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2.8x10 ̄6(mol/L) ̄(-2)·s ̄(-1)。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氦为载气,在480~540℃及20~100ml/min 范围内,研究了 H-Y 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歧化反应脉冲动力学,导出了基于表面反应为控速步骤的双分子机理脉冲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测定了反应的有关动力学参数.认为,甲苯歧化,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是按照双分子吸附的S_N2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若干反应实例说明,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时,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的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均相反应中由于不可能有一种物质浓度可以降为零,可以建立平衡态,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而对于有气相产生的复相反应,可以建立平街街态,但改变气相压力可以使反应进行到底。而对于没有气体产生复相(固体液体分别是纯态)反应则不可能建立平衡量态,化学反应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氧化反应标准自由能变与温度关系图的制作原理以及对图的识别 ,进一步认识并掌握这种图解方法在研究高温干态氧化还原反应变化规律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提出将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一种方法,以扩散过程、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等电池反应为例,说明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具体步骤.该方法也适用于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还可以防止将反应错误地设计成不相符的原电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反应层的概念对在微盘电极上进行的前置化学反应(CE)、后续化学反应(EC)、后续均相催化反应(EC’)的基本方程式进行了研究,所得稳态电流方程与解扩散方程所得结果相同,但本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解复杂方程的数学技巧。  相似文献   

19.
反应矩阵在化学反应上的应用(一)—反应定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化学反应中提出反应矩阵的新概念,建立了用反应矩阵刻划出化学反应的反应定理,成功地应用于化学反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50%NaOH,CH_2Cl_2体系中,苯骈15-冠-5催化产生的二溴卡宾与苯乙烯、多芳代苯乙烯反应的相对速率常数K_(rel),讨论了苯乙烯α及β位上芳基取代基数目和空间位置对K_(rel)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