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硅胶H/羧甲基纤维素/硝酸铵作载体,用磷酸三辛酯/四氢呋喃/硝酸/乙醚(3:18:2:18)作展开剂,镧、铈、镨、钕、钐之间能相互分离;轻稀土和钇能能完全分离;在轻重混合稀土中能单独分离镧、铈、镨、钬、钪。本方法能用于分离、测定独居石中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2.
在稀土定量分析中,单一稀土元素的测定是稀土分析中最重要而又比较困难的任务。本文论述了薄层层析法分离、测定铈组稀土混和液中各个稀土元素的方法。经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氯仿萃取后,选择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P204):甲基异丁基酮:异丙醚:异丙醇:硝酸(1∶4∶3∶3∶0.4)混和液为展开剂,测得镧:铈:镨:钕:钐的R_f值分别为0.13、0.20、0.25、0.29、0.40,镧、铈、镨、钕的线性范围为0.5μg/μl~4.0μg/μl,钐为O.5μg/μl~3.5μg/μl:测定灵敏度可达到7.8×10~(-8)克,对镧;铈;镨;钕;钐(7∶3∶3∶1)的混和标样分别作10次平行测定,其标准偏差依次为0.021、0.024、0.024、0.026、0.018,变异系数依次0.098%、0.12%、0.18%、0.26%、0.59%,为对独居石样品进行回收率测定,镧:铈、镨、钕回收率均在96.0~104%之间。用本法测定独居石中个别铈组稀土元素,镧、铈、镨、钕均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前言以环烷酸为萃取剂分离稀土元素,十余年来有很大进展,但用于稀土之间的分离工作发表的不多;1974年以来国内成功地用它分离了钇和非钇稀土;至于对非钇稀土之间的分离未见报导。在环烷酸萃取体系中,相邻轻稀土的分离因数,以镧与铈之间较大,β_(Ce/La)2.2~2.4。我们曾研究了镧铈镨钕混合氯化物(RECl_3=0.51M)——1.8M环烷酸(氨化率48%)煤油溶液萃取体系中轻稀土的分配,测得β_(Ce/La)~2.5,β_(Pr/Ce)~1.2,β_(Nd/Pr)~1.3表明环烷酸适用于轻稀土、特别是无铈轻稀土中镧的分离。工业级环烷酸作为萃取剂有易乳化的缺点,目前均加入异味较重的C_9—C_(11)混合醇或辛醇破乳,同时也要求提供防止乳化的其它方法。为了考察环烷酸萃取分离轻稀土的性能,本文用经过纯化的一定馏份环烷酸(以煤油为稀释剂)在氨化率45%时不使用其它添加剂,在单级萃取平衡的基础上,对镧镨钕  相似文献   

4.
我省寻乌矿为一个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这是一种新型的稀土资源。它储藏量大,是我省重要的稀土资源之一。就稀土各元素的配分情况来看,高镧低铈,富含镧钕,同时钐、铕、铽、钇的含量也较高,特别是钐铕在目前世界已知稀土矿中含量最高。该矿用P—204萃取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稀土分离成氧化镧铈富集物、氧化镨钕富集物、中稀土氧化物和重稀土氧氧物等四种成品。在氧化镧铈富集物的成品分析,不但要求分析稀土总量,更重要的是要求分析La、Ce含量。限于矿区的设备条件等原因,目前无法开展这方面的分  相似文献   

5.
P204-HCl-H_3cit体系铈镨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含有柠檬酸(H3cit)的P204-HCl体系中,料液酸度与柠檬酸浓度对铈和镨分配比、分离系数及萃取容量的影响.采用FT-IR光谱仪分析了铈镨分离系数提高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204-HCl-H3cit体系中,铈镨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稀土元素的萃取容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料液酸度pH=1.0、柠檬酸浓度=0.25mol/L时,铈和镨的最大分离系数为1.71,稀土的最大萃取容量为27g/L,其指标优于相同酸度下的皂化P204-HCl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考察了六元瓜环(Q[6])与系列镧系金属离子在硝酸镉(Cd(NO3)2)存在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6])只与镧系金属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四种离子配位,形成1∶1的配合物,而与其余的稀土金属离子不发生直接配位作用,这一特性有可能用于轻稀土离子与重稀土离子分离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镧稀土添加剂在16Mn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镧稀土添加剂对16Mn钢的夹杂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富铈稀土添加剂进行对比.实验表明,高镧稀土添加剂能有效变质16Mn钢中的夹杂物,减少夹杂物的数量,改善钢的力学性能.当La/S(质量比)为2.5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高镧稀土添加剂能有效替代富铈稀土添加剂进行稀土钢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K.Jung、H.Specker报导,用异丙醚/四氢呋喃/硝酸(100+80+4)作展开剂。能分离稀土元素。本文对此进行了试验与研究,发现这个展开剂在该比例的情况下,以硅胶H作载体,分离效果不好。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展开剂中各组分的作用,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各组分的绝对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分离稀土的最佳条件。另外我们发现用硅胶H作载体,拖尾现象很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在硅胶H薄层板上进行硅烷化的方法,并考察了硅烷化次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大大地提高了分离效果。本文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用3×12厘米~2和20×20厘米~2的薄层板,进行单独和混和稀土元素的分离试验,发现镧或铈能同任一稀土元素分离;轻稀土元素之间除了错和钕不能相互分离外,其它诸元素之间都能相互分离;在轻重稀土元素之间,除钐与重稀土诸元素的R_f值相近、铕和铽的R_f值相近外,也能得到分离;在轻重混和稀土中还能分离出钇和钆。由此可见,该方法为从独居面中分离各稀土元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年前,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从瑞典人阿累尼乌斯发现的一块矿石中分离出了含有稀土的物质.从此,揭开了稀土研究的序幕.稀土是由性质十分相近的镧、铈、镨、钕等15种镧系元素和与它们性质极为相似的钪、钇共17种元素组成,习惯用R或RE表示整个稀土元素.过去,由于稀土不易制取和分离,对其应用尚缺乏经验,所以人们对稀土的认识几乎是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稀土的开发与应用,为此,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应用反相纸层析法从轻稀土元素中分离并测定镧及铈的一种方法。使用经过盐酸处理的N_(235)为固定相,以0.025 M的二乙三氨五乙酸(DTPA)与3M硝酸镁的混合液为展开剂,当展开剂的pH值达2.6时,可以从铜、铈、镨、钕盐类的混合物中分别分离出镧及铈。经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镧及铈的平均回收率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减落和电阻率的测量,研究非晶态合金(Fe_(1-γ)Co_γ)_(82)Cu_(0·t)Si_(4·4)B_(13·2)(y=0,0.01,0·02,0.05,0·10)的结构弛豫。在25~350℃温区内,所有合金淬态和经退火处理后的弛豫谱都有两个峰。第一和第二峰的峰位温度或最可几激活能值Q_(mp)对Co含量(y)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在驰豫谱第二峰出现的温区内,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线性,对y<0.05的合金还有小峰出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用DSD法、X射线衍射法以及电镜观察分析了Cu_(71)Ni_(10)Sn_5P_(14)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证明该合金在晶化前发生非晶基体的相分离。此后,两种成分不同的非晶相分别按多型性晶化及共晶晶化的方式进行晶化反应。整个晶化过程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The Busemann fun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opology and geometry of a complete Riemannian manifold. In this paper, the Busemann functions on the real classical domain of the first type and the Cartan domain of the fourth type in the explicit formula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用超声波脉冲透射技术获得了三元非晶态合金(Fe_(100-x)M_x)_(83)B_(17)和二元非晶态合金Zr_(100-x)M_x的声速,并确定了它们的杨氏模量。对于前者合金元素M指Cr,Mo,W,Zr和Co;对于后者指Fe,Ni和Co。文中讨论了声速与组分的原子百分数含量x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近程有序,合金元素密度以及不同尺寸原子之间的随机堆砌引起的致密化等对声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20.
在"低碳Fe-W(Mo)-Co(Ni)合金研究(A)和(B)"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合金的硬化特性及硬化机理。本系合金具有显著的时效硬化特性:在550℃进行时效处理5~10min,硬度就将上升20~30HRC。时效曲线上出现的二次硬化暗示在时效时有两种硬化机制在起作用。实验表明,在时效过程中Co-Ni合金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而高钴合金则未发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