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禾成 《青年科学》2010,(3):20-20
提示:据有关媒体报道,纳斯卡文明以纵横秘鲁沙漠的“纳斯卡线条”而闻名,但关于神秘的纳斯卡文明如何消失,以及纳斯卡线条如何制造,一直是萦绕在科学家心中的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从宇宙的形成至人类的第六感,目前仍有一些难解之谜困扰着科学家,这些谜团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无法超越、具有一定的神秘超自然力量,其中像纳斯卡巨型图案,曾被人们认为是外星人着陆跑道。以下是全球十大未解神秘事件  相似文献   

3.
从宇宙的形成至人类的第六感,目前仍有一些难解之谜困扰着科学家,这些谜团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无法超越、具有一定的神秘超自然力量,其中像纳斯卡巨型图案,曾被人们认为是外星人着陆跑道。以下是全球十大未解神秘事件——  相似文献   

4.
<正>1939年一个下午,两个美国人来到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上,眺望着绵延数英里的一片标记,它看起来像是涂画在一本巨大而神秘的便笺上。在广阔的沙漠上,上千条苍白的线条指向各个方向。他们被纳斯卡沙漠这些像机场跑道一样的线条深深地吸引住了,"对于这些奇异的遗迹,我们心里涌起千百个疑问,突然我们发现夕阳的降落位置几乎正  相似文献   

5.
正鸟岛被称为秘鲁的"小加拉帕戈斯",沙漠、峭壁、海洋、嶙峋的大小礁石岛屿,形成了荒芜却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致。远看静无一物,近看不计其数的海鸟正在岩石上栖息,密密麻麻。秘鲁,神秘现象无所不在。航拍纳斯卡线条的第二天,我来到皮斯科附近的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Reserva Nacional de Paracas),没想到去往著名的鸟岛(Islas Ballestas)途中,又目睹了另一处"圣迹":烛台地画(El Candelabro),正指向160公里外的纳斯卡线条,据说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上世纪30年代,一个惊天发现轰动世界,秘鲁南部的荒原之上竟然存在着世界最大的"地画"。如今我终于有机会飞临这片荒漠,像诸神一样俯瞰这神秘炫奇的纳斯卡线条。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坐在Pisco Airport机场候机室外的长凳上,感受着这片干燥地区强烈的阳光。距离起飞还要一个小时,我随手拿起机场人员给我的一份飞行示意图,上面的十几个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便是著名的"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也是此次飞行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纳斯卡猜想 古代的纳斯卡先民为什么要制作这些图案?一个流行的猜测是,这是给外星飞船用的跑道。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2,(12):34-35
如果你有机会乘坐飞机飞临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高原古城纳斯卡一带,一定会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壮丽场景所震撼:在纳斯卡山谷的荒漠中布满了长度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宽窄不一的巨大线条。它们以直线和箭头形线条为主,也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梯形、螺旋形等几何图形,以及栩栩如生的蜥蜴、蜘蛛、卷尾猴、老鹰、  相似文献   

9.
~~叙利亚——站在古文明的交叉点  相似文献   

10.
《商周艺术》序●蒋廷瑜/著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中国三古文明号称“华夏文明”,中国与古埃及、两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又合称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摇篮。尤其是中国文明,其历史悠久而连绵至今,举世独一无二,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化与...  相似文献   

11.
如果乘飞机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经过并从高空向下俯瞰,你将会惊异地发现,荒原上镶刻着一幅幅绵亘无垠的奇异巨型图画。这些雕刻精美的史前巨画从何而来?它包含着什么寓意?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4)
1992年冬,首钢斥资1.18亿美元购下秘鲁一家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的铁矿,成立了首钢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秘铁")。时隔6年,这座铁矿不仅早已扭亏为盈,而且发展为秘鲁国内第五大出口企业,第四大矿业出口企业(据秘鲁政府1998年7月统计),并成为中国在南美洲最大的实体企业。中国人何以在相隔2万公里之遥的南美大陆演绎出此等业绩?带着对个中奥秘的种种猜测,1998年岁尾笔者踏上了飞往南美的航班。认识"秘铁"首钢"秘铁"位于秘鲁共和国西部依卡省纳斯卡市马尔科纳地区,北距首都利马520公里,南临太平洋。著名的世界之迷——"纳斯卡地画"距秘铁矿区仅80公里。意大利人安托尼奥·雷蒙蒂最早发现了马尔科纳铁矿床,1943年秘鲁以该资源为基础,建立了国家发展钢铁工业公司。10年后,也就是1953年,秘鲁政府实行私  相似文献   

13.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09,(9):5-5
《科学》 中国的起源 这一雕刻精美的玉琮来自于中国东南部的良渚,良渚文化是一个公元前3400年至前2250年的古代文明,在良渚和其他地区发现了远离中华文明传统中心地带却蓬勃发展、令人惊叹的古文明。  相似文献   

14.
我们就要离开工作两年之余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了。不知是因为留恋之情还是出于重游故地的欲念,我们再次踏上了前往也门古文明发祥地—马里卜地区的路途。马里卜位于首都萨那以东170。公里处。很早以前,也门人的祖先萨巴人就在那里建都并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古兰经》中所提到的绿色天堂就是指的这一地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萨巴人筑起据说是世界第一大坝的马里卜大坝(见上左图大坝遗址)。古坝长800米、高17米、顶宽5米。这一水利工程灌溉了周围1600多公顷土地。发达的农牧业使当时的萨巴王朝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5.
周美云 《科技信息》2008,(3):269-270
如何以文明史观指导高三的历史复习?本文拟就中华古文明和世界工业文明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建构文明史的理论体系,以期对高三的复习考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与人才     
创新与文明是共存的.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都与创造力蓬勃发展、创新不断涌现密切相关.古文明以石器、青铜、铁器划分时代,也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新书新碟     
《科技潮》2007,(4)
《失落的文明》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辑推荐:罕见的山水奇景与独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悬念重重的地球之谜与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  相似文献   

18.
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是义先利后,义利统一,是中国古文明初始时期的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孔子的义利观有着丰富的现代内涵,其中种种思想一旦赋予时代新意,便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以文明演进时间维为主脉络,以各时期文化特点比较为特色,系统研究了河洛地区文化与地理环境变迁的相互影响,表征了河洛文明纵向演变系列,探索了河洛文明自仰韶到北宋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演变,表达了自仰韶以来气候环境和文化特征的变化,得出河洛地区是一个独特的人地桕关系统,宋代以前为中国人地关系良性发展的典型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古文明中心区.该文明中心区形成夏、商与东周三代文化(华夏文化),后来与其他文化类型融合,与其他文明地域相互作用,形成高度发达的河洛文化,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本研究是一个探索中国古文明吸收、融合及辐射、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乔桂强 《世界知识》2023,(11):66-68
在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两河流域,一衣带水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逐渐成长为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重要影响力量;另一个则沦为全球政治宗教冲突的焦点地区,大国势力不断介入,难民问题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