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蕾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43-47,56
T.S.艾略特在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荒原>一诗的前半部分充分借鉴柏格森对"时间"的哲学阐述,后半部分,诗人在布拉德雷的影响下开始探寻自己的"秩序现".从现代主义时间观的哲学基础、<荒原>文本中时间性的具体分析以及末尾时间观的转变等方面着手,对<荒原>时间观的嬗变做较为详细之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安东尼奥尼情感三部曲入手,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位一生去探索那些人类情感荒原中"不可能的爱"的大师。  相似文献   

3.
郭剑虹 《科技信息》2011,(32):197-197
维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反映中西部生活的最杰出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都以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为背景,为中西部移民们谱写着一幅幅诗篇。《我的安东尼亚》是其最杰出的拓荒作品之一,人与土地及自然的关系贯穿作品始终,回归西部草原正是逃离城市精神荒原的体现。拓荒者精神与日益工业化的社会形成强烈反差,人的精神生态面临危机。从生态视阈来看,《我的安东尼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IBM的梦是什么?构建智慧的地球。曾几何时,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亦不乏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冲动。中国互联网走到今天,"智慧城市"从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京津沪粤深,一幅幅建设的蓝图正铺展开来,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正西伯利亚冻土带,就像一个巨大的双层冰箱。下层常年冰冻,而上层则随季节变温——夏季融化,开启冷藏模式,冬天结冰,重新变回冷冻层。1999年,在这块冰冻荒原上,一架巨大的米-26直升机缓缓升空,机身下连着一条长长的绳索,绳索末端,吊着一块长着巨大獠牙的"冰疙瘩"。这古怪的东西是什么?是远古猛兽的遗骸?是人类祖  相似文献   

6.
魏景 《少儿科技》2014,(4):28-29
<正>细心的同学也许会发现:诸如"体积"、"空间"、"质量"、"力"、"光"、"色",这些常被物理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词和字,也经常挂在美术老师的嘴边。物理与美术,这两门看似南辕北辙的学科会有联系吗?1897年,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创作了一幅名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图1)的油画作品。在这幅画中,高更用树木、花草、果实等植物形象来表现时间和生命的消逝,并问出  相似文献   

7.
<正>野兽派用色奔放,完全不拘泥于物体原本的颜色。这样的画作为什么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他们的作品还被科学家用于色彩视觉的研究,这又是怎么回事?1905年10~11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秋季沙龙里挂出了许多"辣眼睛"的画,其中包括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10幅、德兰(AndréDerain)的9幅和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的5幅作品。这些画作色彩强烈,用笔奔放,令观者看了瞠目结舌。批评家路易·佛克塞尔(Louis Vauxellse)称之为野兽,说:"多纳泰罗被一群野兽包围了",因为展  相似文献   

8.
从大荒野走出来的杨利民,对这片广阔无垠、变幻多端的黑土地赋予了浓烈的文化寓意。他时时表现大荒野的荒漠与苍凉,进而从大荒野中凝练出石油人身上宝贵的品质。其剧作中,在广阔辽远的荒原上,展示了自然、纯净、原始的质朴人性;在贫瘠的荒原上,展示了工人们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在创业之初的大荒原上,展示了一群石油工作者向下、向下、再向下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老狗斗老虎     
一条瞎眼老狗四处流浪。它走了很远的路,早已饥肠辘辘。这天,它来到一个陌生的荒原,突然,一股肉香飘来,它便循着香味跑过去。不远处,老虎捕获了一只鹿,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鹿肉。显然,肉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老虎正吃着,猛抬头,见一条老狗径直跑过来。老虎从未见过这条狗,不知道它有什么来头。"你想干什么?"老虎问。"那还用问?吃肉!""你看看我是谁?"提到"看"字,瞎眼老狗勃然大怒,吼道:"我不想看!在我眼里,你什么也不是!你根本就不存在!"老虎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么大的口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提示】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曾经给你以启发?有哪句警句格言对你的启发最大?【习作指导】老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种东西,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你们猜是什么?对啦,是核桃!核桃好吃又好玩,我画了一幅"核桃脑洞画",你们喜欢吗?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小孩画画,交了一幅空画,老师问:"小明,你画的是什么啊?怎么交了一张白纸呢?"小孩答:"我画的是牛吃草."老师又问:"那草昵?"答:"牛吃了."又问:"那牛呢?"答:"牛?牛吃完草走了."  相似文献   

13.
艾略特创作《荒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荒原。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历史感”和“非个性化”文艺观。长诗隐晦深奥,内涵丰富。以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荒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长诗进行了再创造.赋予其深刻社会意义,使作品作者心灵荒原与西方社会荒原契合,表达了一代人的幻灭。  相似文献   

14.
<正>在距地面750千米的太空飞行的卫星,能监测亚厘米级地面沉降,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我国的"高分三号"做到了。不久前,科学家制成我国第一幅卫星干涉SAR影像,并从影像中提取到亚厘米级地面沉降信息,实现了我国卫星SAR影像干涉测量零的突破。之前,我国的相关研究完全依赖外国卫星。  相似文献   

15.
我有点晕     
正阅前准备你即将看到一幅有魔力的图片,全神贯注地看着它,看着它,10秒、20秒、30秒,很好,抬眼看看周围,你晕了吗?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哥白尼杂志",回复"青铜""黄金"和"王者",看看你能坚持到第几幅。让我们来平复一下心情,如果刚才你产生了头晕目眩、恶心、食欲减退,甚至呕吐的现象,别紧张,那是"晕动症"发作了。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荒原》不朽的艺术魅力借助其独特的语言运用技巧,尤其是语义模糊手法。《荒原》第一人称指代的模糊性和变化性建构了荒原意象思想内蕴的模糊与艰深,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17.
正上美术课前,老师让我们在校园里捡来一些树叶。我想,上美术课要树叶做什么呢?上课铃一响,美丽的杨老师神采飞扬地走进教室,神秘地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大家看,这是什么?说完,她从背后拿出一幅画。我们一看,都被吸引住了。这幅画不是用笔画的,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做的美丽的海底世界。杨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美术课的任务就是开动你们的大脑,用你  相似文献   

18.
有家企业把一个有绘画特长的工人安排干勤杂。他对"份内"工作毫无兴趣,可对"份外"的绘画却乐此不疲。他精心创作的几幅画被收录成集,这本该受到鼓励和表彰,可有人竟在背后说他"不务正业"。要是有个"人才调校中心",将其从勤杂岗位调整到美术设计岗位,岂不如鱼得水?无独有偶。笔者有个学经济管理的研究生朋友,很有点"内才",分配在一个经济综合部门干办公室工作,攻关无术,久不得志。又下乡扶贫一年,因自行其是外出搞社会调查,被说成"自由散漫"而被冷落。要是有个"人才调校中心",将其调整到决策智囊或企业管理岗位上,不就成人之美了吗?  相似文献   

19.
穆旦是中国新诗派诗人中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作为一位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他走过了一个从荒原意识到宗教情绪的心路历程。荒原意识表现为对现实生活、战争、爱情、历史和未来的批判、怀疑、否定以及绝望的反抗。对荒原世界的拯救,诗人的选择是对基督教的皈依。他诗作中的宗教情绪表现为对人生苦难的体认,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对上帝的赞美和祈求。  相似文献   

20.
1979年,我被外派到巴拿马籍的"荒原日出"号工作,同时被外派的还有1名木匠、4名水手和1名服务员。船队中还有来自意大利的高级船员、菲律宾和印度的技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