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含硫废气和有机废气的来源与危害。较详细地论述了中空纤维膜法、双极膜法处理含硫废气,中空纤维膜法主要是使用利用膜上的微孔将气、液两相分隔开来,并利用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硫;双极膜法主要利用电能为推动力去除硫。吸收膜法、选择性分离膜法、传质分离膜法处理有机废气,主要利用吸收剂吸收废气中的有机物、膜对气体的选择性分离、不同物质在膜中的传递速度不同而处理有机废气。  相似文献   

2.
针对半导体材料、器件生产工艺中的废气和废水的治理,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和相关设备。①利用碘盐、铜盐和锰盐以及多级逆向喷淋的设备对实验室MOVPE工艺尾气及砷化镓材料制备中砷烷、磷烷污染的治理。②生产规模的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磷化姻,重掺砷硅单晶材料及器件的工艺中,腐蚀间排放的废气中砷、磷、硫、氟、氯及氮氧化物酸根离子的治理。用椭圆隔板式喷淋吸收塔或双塔式喷淋吸收设备,用氧化剂及碱液吸收的治理方法。③治理半导体工艺废水中砷、总磷、各种酸及重金属等的污染。用碳酸钙中和后,加铁盐经絮凝沉降一体化装置治理废水。经治理后的废气、废水经环保部门检测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EDTA络合铁盐法脱硫是一种新的高效脱硫方法。由于此法具有硫容量大、净化度高、脱硫速度快、脱硫液再生容易、所需设备及操作较为简单并能同时脱除无机硫和有机硫等基本特点,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1966年以后国外已经陆续有专刊报导,国内也有一些单位正积极研究采用此法脱硫,并已编有评述性资料对此法进行介绍。为了供国内有关单位在探讨用此法脱除天然气中的硫时选择脱硫液的较适宜的pH值及Fe~( )和Fe~( )的浓度比等条件作参考,本文测定了Fe~( )(Fe~( ))-FDTA络合体系的电位-pH曲线。  相似文献   

4.
该技术采用湿法脱硫,用石灰水溶液作为吸收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固体产物。烟气分成若干小部分后喷人吸收液中,以鼓泡方式通过浆液向上流动,并完成二氧化硫的吸收反应和烟尘捕集。净化后的烟气经反应器上部的除雾器除去其中的雾状水滴,然后通过烟筒排人大气。  相似文献   

5.
改性石灰吸收HCl气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NaOH溶液处理CaO生成的改性石灰在350~760℃温度段对HCl气体吸收效率较原始石灰有显著的提高.通过对改性石灰吸收HCl气体过程中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来分析改性机理,研究表明:改性石灰的表面结构不规则,晶体规则化程度也较低,煅烧时分解速度较慢,新反应面的出现速度适应反应持续进行的要求,反应后的产物层多孔,这些均有利于对HCl的吸收.原始石灰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后的产物种类相同,而改性石灰的产物成分在各温度下不一致.此外先生成的产物如CaCl2·2H2O可与未反应的石灰结合形成固溶体CaCl2·Ca(OH)2·H2O.  相似文献   

6.
2-巯基苯并咪唑与N-氯苯磺酰亚胺钠盐(氯胺B、氯胺T、氯胺Cl、氯胺M和氯胺N)进行反应,生成了相应的N,N′-二(芳磺酰)亚磺酰胺-S-(2-苯并咪唑)钠盐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由元素分析、IR、MS和~1H-NMR得到确证。这些化合物在色盲乳剂中的感光性能经测试后发现,具有较好的超增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和法测定煤中硫量的原理是使煤在氧流中燃烧,生成的气体用H_2O_2溶液吸收,全部成为H_2SO_4状态,然后用NaOH滴定。但用这一方法测定全硫量有下面的一些困难:(1)煤样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硫酸盐较多时,硫分易固定于灰分中。(2)燃烧时生成的SO_3形成分散的雾点,不能完全被H_2O_2吸收,以致逸出液面造成损失。(3)对含硫量在3%以上的煤,由于硫的有机化合物在氧流中燃烧不完全,而使  相似文献   

8.
从硫化钠脱硫残液中直接回收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从硫化钠脱硫残液中直接回收硫的方法。控制吸收液中硫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摩尔比在1.1左右,调整pH值在1左右时,以反应开始时加入的硫离子的质量为基准计算的硫产率可达102%  相似文献   

9.
海洋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甲基硫是海洋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含硫化合物。海洋二甲基硫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论述了海洋中二甲基硫产生和降解的基本过程,包括同化硫酸盐还原、二甲基硫前体-二甲基磺基丙的生成,积累和释放,二四收藏 硫的产生及其在海水中的命运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贵州高硫型高品位铝土矿溶出性能,考查了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苛性碱浓度和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以及铝土矿的硫向溶液中的转化率(即硫的溶出率)的影响;还研究了用铝酸钡净化拜耳赤泥洗液的除硫条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开发了一种无臭无害的强力杀菌剂,避免了过去用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漂白粉、氯气等杀菌剂在饮用水、食品、餐具等消毒上所存在的不安全、气味大等缺点。这种杀菌剂是含有亚铁盐和抗坏血酸的水溶液。亚铁盐可以是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或硝酸亚铁。抗坏血酸的用量通常是亚铁盐重量的2~5%,最好是3~10%。抗坏血酸铁的配制是把亚铁盐先溶解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Cu~(2+)的还原状态、抗坏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解氧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可能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高价铜还原为亚铜,亚铜离子与配位剂生成对氧成对氧敏感的不稳定中间体Cu~(Ⅰ)——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立即又被溶解氧氧化为Cu(Ⅱ)——Ⅱ)——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硬软酸碱原理对含硫有机物的化学反应选择性进行了园满解释和预测。重点讨论了硫(Ⅱ)酰化合物,亚磺基化合物、磺酸衍生物和砜以及其它含硫化合物的反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用高温裂解、催化还原法转化测定硫,在文献中已有报导。国内用铂丝还原法来测定总硫。由于通入石英还原管中的气体与催化剂接触不够良好,还原区的裂解温度不均匀,对1ppm以下总硫的测定,此法不甚合适。我们采用高温炉裂解有机硫化物,以铂网作催化剂,氢气作还原剂,使气样通过950—960℃的高温区裂解还原,有机硫就能转变成硫化氢,然后吸收在冰浴冷却的醋酸锌溶液中,用亚甲基兰法进行光度测定,可测到0.09ppm(W/V)的硫。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含硫化氢废气氧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处理难度更大的低硫化氢含量的废气,采用从硫化氢中获取单质硫和氢气的液相回收硫化氢的方法.氯化铁水溶液处理硫化氢的体系包括三氯化铁水溶液氧化吸收硫化氢和吸收液电解再生制氢2部分.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对氧化吸收过程的影响,为回收单质硫的温度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认为60~70℃为最佳的吸收反应温度,在此条件下,既能保证有足够大的吸收率,又能得到易于过滤的单质硫.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2-噻吩磺酰胺(Ⅰ)与草酰氯(Ⅱ)的反应,结果表明:无碱催化下(Ⅰ)与(Ⅱ)反应可生成2-噻吩磺酰异氯酸酯(Ⅲ),根据反应摩尔比的不同将同时生成N,N′-二-2-噻吩磺酰草酰胺(Ⅴ)或2-噻吩磺酰草氨酰氯(Ⅳ)。在吡啶催化下,反应主要生成N,N′-二-2-噻吩磺酰乙二酰脲(Ⅵ)或(Ⅲ)与2-噻吩磺酰氯(Ⅶ)的混合物;讨论了反应可能的机理;确定了用该反应合成2-噻吩磺酰异氰酸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ACDA)为结构单元,与芳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2-氨基-1-环戊烯-1-二硫代羧酸缩芳醛希夫碱——2-(取代基苯亚甲基胺基)-1-环戊烯二硫代羧酸,对其红外光谱吸收峰随结构、基团的变化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团特征吸收峰的位移变化与共轭体系大小、基团的电子效应及基团在分子中的权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1栲胶法脱硫反应机理栲胶法是在碳酸钠(Na2CO3)稀碱液中添加偏钒酸钠(Na2VO3)、氧化栲胶等组成脱硫液,与原料气逆向接触吸收了硫化氢的碱性溶液经再生塔与空气氧化,使溶液再生并浮选出单质硫,溶液循环使用。反应分为4个历程进行。(1)碱性溶液吸收H2S生成HS-:Na2CO3+H2S=NaHS+NaHCO3。(2)硫氢化钠(NaHS)和偏钒酸钠(NaVO3)反应生成焦钒酸钠(NaV4O9),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硫代乙酰胺溶液的稳定度和它在氨性缓冲溶液(pH=10)中水解,完全释放出硫离子之后,作者把硫代乙酰胺作为标准溶液代替硫化钠用于比色分析测定微量硫离子,并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亚甲基兰法和钼兰法的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与用硫化钠为标准液的标准曲线作了对比,它们曲线的斜率完全相等。上述两种测定方法(其它方法未验证)的结果表明,硫代乙酰胺可以代替硫化钠作标准液,用于比色分析中测定微量硫离子,在各种化学工业和科研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螺二邻二亚甲基噻吩(Ⅶ)和环二邻二亚甲基噻吩(Ⅷ)可通过硫转换试剂1.1-硫-双苯并眯唑和2.3-二羟甲基噻吩(Ⅳ)作用生成的2.3-二亚甲基-2.3-二氢化噻吩(Ⅶ)的聚合而成。螺环化台物和环状化合物的形成认为是以双自由基中间体机理进行的。监根据四谱性质的分析确定其结构。哈普[1]报导了若干新的硫转换试剂的合成及其反应,为硫转换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的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