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832-7835
确定苏里格气田西区低阻气层的成因机理,可更好地指导测井气层识别。依据苏里格气田西区岩心压汞、扫描电镜和测井资料,从储层目的层段电性特征研究入手,结合目前国内外对低阻油气层成因的最新认识,对该地区低阻气层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该区储层岩性细及微孔隙结构发育、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高不动水饱和度是造成苏里格气田西区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这为测井识别低阻气层提供了科学依据,准确评价此类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层段,是有机质含量高、含气丰度高的优质页岩气层,但该层段却不具有高的电阻率,较低的电阻率往往会导致利用电法测井信息的阿尔奇(Archie)、西门杜(Simandoux)、双水模型等公式计算获得的含水饱和度远远高于实验分析值。为提高页岩气层关键参数的计算精度,开展了寻求利用非电法测井信息计算含气饱和度的方法研究。在深入分析该区页岩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及低阻成因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电法测井求取含水饱和度的局限性,阐述了利用非电法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可行性该新方法有效避开了电法测井中的低阻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低阻页岩气层段含水饱和度计算数值偏高的问题,在研究区应用效果明显,为该区页岩气储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出现的储层异常低电阻现象,提高测井评价的准确性,研究页岩气储层低阻的形成原因及机制。首先对低阻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及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结合岩心资料,完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的成因;然后通过对扬子地区页岩气储层测井资料的处理,分析储层低阻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造成页岩储层低阻主要包括6个因素:较高黏土含量,过成熟有机质,高黄铁矿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发育差的储层物性及优良的地质条件。实际地层的低阻成因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储层影响因素不同,需要分析相应地质、测井及岩心资料,利用邻井对比和上下层段对比的方法判断储层低阻的主要成因,有利于准确识别含气层段,提高测井解释评价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FF区低阻油气层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FF区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问题,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分析、低阻油气层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研究;最后针对研究区低阻储层识别的难点提出技术对策,建立了该区低阻油层判识标准,提出了多种低阻油层测井识别的辅助方法.研究表明,本区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是目的层孔隙结构复杂及储层微孔率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膜改善了含油地层的导电路径等.采用岩心物理实验和试油刻度与测井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低阻油层的判识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气藏低孔低渗岩性气藏气、水分异差,低阻气层较为发育且气层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探讨造成气层低阻的原因,为低阻气层的识别提供依据。作者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地层水、测井和试气等资料,结合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重点分析了有可能影响该区地层电阻率的不动水饱和度、黏土矿物、粒度、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和泥浆侵入等因素。结果表明,低阻气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微细晶间孔隙发育、孔喉结构复杂造成的高不动水饱和度是气层低阻的主控因素;低幅度构造下气水分异差、高矿化度、黏土矿物和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降低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该区低阻气层的识别与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储层微细晶间孔发育程度及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以提高低阻气层的辨识率。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低阻油层已成为现阶段油田增储增产的主要来源之一.曲堤油田主力油层馆陶组和沙河街组具有明显低阻特征,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识别.为更大限度利用测井资料,提高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精准度,在研究区内低阻油层特征的基础上,从岩石物理成因等方面对曲堤油田馆三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分析;用BP神经网络对低阻油层测井曲线数学特征进行学习和训练,并对其进行识别;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模型对低阻油层进行精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岩石粒度细、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矿物含量高等是油层低阻成因的主要因素;用BP神经网络可有效划分油层、水层、干层等,识别准确率在88%以上;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模型的精度分别为78.33%,79.62%,64%.  相似文献   

7.
低阻油层在Agadem区块分布广泛,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本文以研究区静态、动态资料为基础,开展Agadem区块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分布特征研究。岩芯化验资料分析认为,砂泥岩薄互层和高不动水是形成该区低阻油层的两个原因,在此基础上识别出薄层、高不动水和双重因素成因三类低阻油层,明确单一成因低阻油层产能高于双重成因低阻油层产能。岩芯描述和测井相分析表明沉积微相是本区低阻油层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纵向上沉积能量相对较弱的E1油组是低阻油层主要发育层位,平面上三角洲前缘远端席状砂、远砂坝微相是低阻油层主要分布区域;低阻油层评价及分布研究有效指导了Agadi油田投产方案的编制,实施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研究区块岩心的扫描电镜、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阳离子交换容量测量、铸体薄片及水分析等资料的研究发现,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造成苏77山23段低电阻的根本原因,高矿化度地层水是直接原因,导电矿物影响微弱.由于低阻气层在电性曲线上与气水层、水层差异不明显,应用常规测井技术和解释方法很难有效识别,在解释过程中容易漏掉气层.提出用孔隙度重叠法、阵列感应测井法和束缚水饱和度法进行低阻气层的识别,与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相比,解释精度大幅度提高,并将上述方法应用到苏里格气田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TBM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 ,区内主要含气层系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一段以及下石盒子组盒一段。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统计 ,该地区属中 -低孔、低 -特低渗地层。在充分研究该地区最新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 ,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建立油藏地质特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映射关系 ,确定测井储层参数转换模型 ,划分渗透性地层 ,计算反映储集层基本特性的地质参数 ;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 ,以试气证实的气层、水层及干层为标准 ,建立气层、水层及干层的测井模式 ,制作测井参数图版 ,采用地质、测井、气测相结合的方式 ,逐层逐井对未试气的储层重新进行气层、水层及干层判识  相似文献   

10.
廊固凹陷沙三段受构造、油藏、岩性变化、泥浆侵入等因素影响,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油气层难度较大.在分析常规三孔隙度、中子伽马测井及核磁、阵列声波测井对油气层响应机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测井信息,建立多种定性与定量的气层测井识别方法.通过对不同测井系列油气层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的总结和分析,提出测井采集优选方案,建立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解释方法,有效提高了低阻和疑难气层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储量丰度大,但整体动用率偏低,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是动用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常规测井数据对气层响应不明显,和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是影响气层有效评价的主因。通过测井、薄片分析、实验分析、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气层特征与高产富集因素的前提下,探求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对盒1段致密气进行方便、有效地评价。各参数权重分析结合高产富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利用重要参数对气层进行定性评价;选取关键井单采气层的测井、地质参数,建立定量分级评价模型,可对气层进行良好分级评价。气层单井、水平井产能数据与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认为气层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复杂致密砂岩气评价,评价结果可指导直井、水平井开发。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东营组发育低阻油层 ,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 ,在油层解释工作中经常被遗漏。根据孤东油田东营组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 ,结合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具体特征 ,对造成该区低阻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油层水矿化度高 ,构造平缓 ,油藏动力小 ,油层含水饱和度偏高 ,多套油水系统以及原油性质存在的差异 ,这些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 ,对低阻油层的解释工作要从成因角度考虑 ,重视薄层和测井曲线特征异常的层段 ,从而开发出低阻油层的潜在储量 ,以保证油区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3.
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下段低电阻率油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造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因素、测井参数特征及含水率的影响 ,探讨了该区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八区馆陶组下段发现了新的低电阻油层 ,使得该油区新增含油面积 0 .4km2 。低电阻油层是老油田增加新的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为其他油田寻找同类型油藏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孤东油田东营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东油田东营组发育低阻油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油层解释工作中经常被遗漏。根据孤东油田东营组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结合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具体特征,对造成该区低阻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孤东油田油层水矿化度高,构造平缓,油藏动力小,油层含水饱和度偏高,多套油水系统以及原油性质存在的差异,这些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对低阻油层的解释工作要从成因角度考虑,重视薄层和测井曲线特征异常的层段,从而开发出低阻油层的潜在储量,以保证油区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5.
以苏里格庙气田苏6井区研究对象,结合本区的地质和测井资料,通过对该区40口井的现场资料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气层的识别方法,介绍了密度中子包络区间法,孔隙度重叠法,给出了多个解释实例。这些方法对识别低阻气层仍然是成功的。经过试油资料的验证,这些方法在识别气层方面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三塘湖油田三叠统低阻油气层成因,主要是低含油气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和砂泥岩薄互层,并且分析了的各低阻成因对应测井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天然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中,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最主要的产气层,储集了该区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二叠系主要的含气层段为山西组的山1段、山2段和下石盒子盒8段,为一套陆相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山2段发育曲流河、曲流三角洲沉积,山1段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三角洲和曲流三角洲沉积,盒8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微裂缝.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岩石物性资料统计分析并对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根据对该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各气田物性统计分析,将该区储层划分为好(Ⅰ)、较好(Ⅱ)、一般(Ⅲ)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区是气藏发育区,也是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8.
子长地区二叠系盒8段气层组研究程度较低,弄清该区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的研究,总结了盒8储层的特征,分析了储层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砂岩组成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含少量微裂缝;盒8储层物性分析,孔隙度平均5.36%,渗透率平均0.33×10-3μm2,并且盒81段物性好于盒82段;压汞实验表明孔喉偏小,孔喉分选和连通性一般等特点,整体表现出低孔、低渗储层较致密的特征。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砂岩粒度较大、成分成熟度较高的河道主砂体发育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较高;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分布,较强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缺乏的溶蚀作用,是造成子长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的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低阻油层,在研究微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微观成因下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了低阻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因素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阻油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背景、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成藏动力和地层水等地质因素的控制.高矿化度地层水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古咸水的沉积环境和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高自由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受低幅度构造的控制;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在火山运动活跃的地带,火山碎屑和凝灰岩的富集有利于蒙皂石的富集,从而形成泥质附加导电成因的低阻油层.研究发现,将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揭示低阻油层的成因规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苏5区块下二叠统盒8段砂体特征,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层位.通过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盒8段沉积相进行研究,确定盒8段下部主要发育缓坡型辫状河沉积,盒8段上部则主要为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沉积.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对盒8段小层砂体进行对比和追踪,确定盒8段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在研究区西部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展布,而在研究区东部则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特征.综合砂岩累计厚度对砂体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物源区构造活动的减缓和河流作用的减弱导致砂体规模逐渐变小.根据砂、泥岩厚度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将盒8段砂体划分为4种结构类型:连续叠置型、间隔叠置型、互层型和透镜型.砂体结构与储集物性存在密切联系,连续叠置型砂体孔隙度和渗透性最高,而透镜型砂体物性最差,盒8段下部砂体结构及储集性能明显优于盒8段上部,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