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为了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逸散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颗粒运动方程理论,对煤尘颗粒进行数值模拟,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浓度的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学模拟,得出皮带机尾煤尘浓度的逸散规律,并与实际测试的粉尘浓度及落尘分散度数据相结合对皮带机尾粉尘逸散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煤厂输煤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逸散规律模拟是可靠的.该研究结论为选煤厂输煤皮带机尾的粉尘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采用粘尘剂、多面空心球、二氯甲烷实现一次多点采样,用 Masyersizer X分散度仅直接测定粒度分布的新方法,并用它测定了矿井巷道粉尘浓度和粒度情况.对漳村矿某一回风巷道断面的粉尘分布情况分析证明此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3.
研究陶瓷车间粉尘浓度、空间变化、粉尘中22种元素含量。粉尘滤膜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TXRF、AAS对22种元素进行测定,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各作业点粉尘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各工序粉尘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5μm以下粉尘分散度的平均值为81.85%,粉尘中游离SiO_2平均含量为30.59%。粉尘中Al元素含量最高,K、Na、Ca、Mg、Fe含量次之,各作业点粉尘中Mn、Cu元素平均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Zn、Pb和Cd元素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Zn元素含量普遍较高,而Cd元素含量普遍较低。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同及各作业点粉尘中元素含量不同,表明粉尘数量、粉尘成分受不同工艺影响。建议陶瓷生产企业在开展粉尘危害性评价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改进排风设施、加强空气净化和对流,做好从业人员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层分散效应。对宾馆和居民住宅10层以上楼盘的室内积尘的粉尘分散度采样检测,分组测定随楼层递增10层、10-层、15-层、20-层和30-层楼高的粉尘分散度。经偏斜度统计分析,随楼层增高分散度呈对数递增趋势,相关系数r=0.9557。随着楼层的增高粉尘分散度增高,颗粒物粒径有变小的趋势。而小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比增加,将加剧人体的健康危害。对30层以下的楼层而言,通过入住高层住宅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暴露危害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层分散效应的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治理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1 2L哈特曼管、20L球、振动筛落管3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上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并对最小点火能测量有重要影响的湍流度、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质量进行了定量测量和比较·在上述3种装置上借助最小点火能测试仪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对影响最小点火能测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与测量表明:粉尘分散方法以及粉尘初始湍流度的大小对粉尘分散度影响很大;气流携带法(20L球)对粉尘的分散最好,堆积法(1 2L哈特曼管)次之,自由下降法(振动筛落管)最差·因此,振动筛落管不适宜作为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  相似文献   

6.
在改进的哈特曼爆炸装置中测定了硅钙粉尘云爆炸的下限浓度;研制了测定粉尘浓度的光电探头;对田中达夫计算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的理论公式进行了部分修正;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所得的硅钙粉爆炸下限浓度的理论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从粉尘点火模式探讨了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复合推进剂的点火机理.采用改进的哈特曼管粉尘爆炸装置,进行了高氯酸铵/铝粉/二茂铁(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的过程,研究了组分、环境温度、湿度对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粉尘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升高;而随着温度的增加,粉尘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则降低;此外,高氯酸铵和二茂铁的质量分数是影响混合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综掘面粉尘运移规律,根据气固相两相流理论,采用离散相模型对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粉尘质量浓度分布存在3个区域: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粉尘质量浓度从掘进面到巷道出口沿程上总体上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在掘进机前出现质量浓度峰值.通过分析掘进机对风流流场及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掘进机影响下的粉尘分布规律;通过现场实测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得出了压入式通风风流作用下的粉尘运移规律,为综掘巷道安全、可靠、有效的粉尘防控技术的研究和粉尘质量浓度的降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哈特曼装置上粉尘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浓度和湍流速度对粉尘爆炸猛烈程度和粉尘云最小着火能的测试有很大影响.针对1.2 L哈特曼装置上的粉尘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了1.2 L哈特曼管上不同位置高度的粉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粉尘浓度随哈特曼管高度位置分布很不均匀.对于哈特曼管电极位置高度,当点火延迟时间170 ms、计算浓度为500 g/m3时,其粉尘测量浓度近似等于计算浓度;当计算浓度低于500 g/m3时,其测量浓度高于计算浓度.当计算浓度大于500 g/m3时,测量浓度低于计算浓度.哈特曼管上粉尘浓度随高度分布的获得,为最小着火能在不同装置上的测试比较提供了数据,为粉尘爆炸数学模型的检验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漳村矿井上作业场所选矸车间、洗选车间以及道路运输三种环境进行布点测试,实地的采样,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得出合理结论,为漳村矿地面粉尘治理提供了数据依据。本文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控制标准出发,确定了控制含二氧化硅粉尘的控制依据,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测定,为矿井提供了的粉尘浓度控制范围,为预防尘肺病提供基础资料,减少粉尘对煤工身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ESP电场粉尘非稳态收集过程数值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ESP电场荷电粒子非稳态收集理论,得出非稳态收集过程中驱进速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紊流传质原理,推导出紊流掺混系数的表达式,并且针对收尘极板表面存在层流边层的事实提出新的极板处边界条件.对于粉尘非稳态收集过程的二维粒子输运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运用逐次超松弛迭代法构造静电除尘输运方程的差分格式,利用Matlab仿真语言进行数值仿真,得到静电除尘器电场非稳态粉尘收集过程中不同时刻粉尘粒子的质量浓度分布规律,并根据断面质量浓度分布得出分级效率.对模型不同断面的粉尘质量浓度的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基于非稳态收集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的收集效率比传统理论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轴流导叶式旋风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颗粒分离机理,提高分离性能,采用五孔球探针测试仪及等动采样法对轴流导叶式旋风管内气固两相流速度与压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分别对不同导流锥和排尘结构参数下的纯气流流场及颗粒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旋风管内气流切向速度分布呈典型的准Rankin涡结构,固相颗粒分布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分为近壁的密相区与中心的稀相区。减小导流锥下口内径,采用带有排尘侧缝的单锥排尘结构有利于旋风管内颗粒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根据Mie 散射理论,采用连分式递推算法,进行了微粒散射的数值模拟。借助特殊函数库得出简化的Mie 散射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省去了推导的复杂性,同时提高了计算程序运算速度。利用水溶胶模拟大气溶胶进行光散射实验,采用三波长法计算得到各样本的平均粒径,根据消光定律模拟出微粒浓度与光强变化之间的关系,为空气中微粒浓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面颗粒质量浓度、金属元素含量、垂直消光系数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后轨迹模型及天气分析图, 分析2014年5月25-26日湖北武汉市监测的沙尘天气过程。结果表明, 这次沙尘暴源起新疆南部塔卡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巴丹吉林和腾格尔沙漠, 随着冷空气向东向南传输, 兰州和银川PM10小时浓度分别超过2000 μg/m3 和1000 μg/m3, 武汉PM10小时浓度超过500 μg/m3, 沙尘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沙尘期间武汉市以粗颗粒污染为主, PM10浓度陡升, PM2.5占PM10 的含量下降到约35%。沙漠粉尘示踪元素Ca, V, Ba和Fe 浓度增加4 倍以上, 所占的总量百分比也增加一倍以上, As, Se, Cr, Cu, Zn 和Pb 等当地的人为污染源排放的金属元素浓度约为先前的1/5~2/5, 所占总量百分比下降明显。激光雷达观测到两次明显的沙尘沉降过程, 在近地面层(500 m 左右)存在均匀的消光系数大值区(最大0.086 km-1)。以此例说明结合气象和环境的多种观测手段综合分析输入型空气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6种不同粒径分布的微米铝粉在不同浓度下的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浓度和粒径对铝粉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爆炸产物的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铝粉的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随铝粉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最适爆炸浓度(copt=500g/m3)时三者均达到峰值.随着铝粉粒径的减小时,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呈指数增加趋势,且在铝粉粒径小于10μm时,其增幅更为显著.爆炸过程中的铝粉粉尘云的燃烧时间随铝粉浓度的增大呈指数规律衰减并趋于平缓,同时随着铝粉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光伏组件自然积灰特性,可为光伏组件清灰提供理论指导。以本校光伏组件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对其积灰物理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其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数量级相同且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合理性。籍此,模拟分析了湿度、污秽浓度、颗粒粒径、风速等因素对光伏组件积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度变化对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影响较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量与污秽浓度呈正相关变化;粒径对污秽颗粒沉积的影响大于风速对污秽颗粒沉积的影响;小风速时加剧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大风速时则有一定的清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工业安全角度出发,对实验煤样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在高德伯儿格-格瑞瓦尔德炉中对潞安常村、漳村贫瘦煤的最低着火温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煤粉质量浓度、喷吹压力以及粒度对最低着火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着火温度随煤粉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升高,随喷吹压力和煤粉粒度的增大而升高.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素与最低着火温度的函数关系,从而为贫瘦煤工业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废茉莉花茶渣作为吸附剂,对含Cr(VI)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Cr(VI)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废茉莉花茶渣吸附Cr(VI)的影响。在吸附时间2小时、茶渣投加量为30g/L、Cr(VI)初始浓度为40mg/L、茶渣粒径60目、 pH值2.5时,茶渣对Cr(VI)吸附率达98.7%。温度越高,茶渣对Cr(VI)吸附效果越好。废茉莉花茶渣对Cr(VI)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是比较合适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HMX粉尘与FOX-7粉尘的燃爆特性,评价其潜在危险性,利用1.2 L哈特曼管式粉尘云爆炸装置,分别对粉尘浓度、粒度、环境湿度对两种物质最小点火能(E_(min))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类HMX、5类HMX与FOX-7三种粉尘着火的最敏感浓度分别为916.66 g·m~(-3)、833.33 g·m-3与833.33 g·m-3;所对应的Emin分别为12.45 m J、15.75 m J、19.01 m J。粉尘浓度、环境湿度对两种物质的最小点火能均有显著影响;最小点火能随粒度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40#皮带运输平巷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对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运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是可行的.在通风除尘设计中,当巷道风速为3 m.s-1时,排尘效果最好,粉尘质量浓度整体保持在3 mg.m-3以下;皮带运输速度为2.5 m.s-1时粉尘质量浓度较低;定期进行壁面洒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