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自我怜悯量表(SC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三量表,对1 161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我怜悯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怜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怜悯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有显著正向直接预测效应,通过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也有间接预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达47.62%。该研究结果对预防农村初中生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紫箫记》是汤显祖最早的剧作,演李益和霍小玉悲欢离合事。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来看,此剧当属于正剧,可是《紫箫记》读来有种淡淡的感伤情绪。这是因为他采用了可以"引发怜悯与同情"的悲剧处理,其明显特征表现为引起是悲剧冲突主体目的的合理性和平静的基调和冷处理的手法。以致全剧虽以大团圆结局,却笼罩在淡淡的幻灭感之中,营造了人生如梦亦如幻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车耳 《世界知识》2013,(23):52-53
慈悲,从佛教层面讲就是恻隐怜悯之心。“慈”指的是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指的是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之要,全生为重”。进一步讲,慈悲心是形容人心肠善良态度慈和之意,俗话讲就是心肠好。慈悲的近义词有和善、慈爱、体恤和宽容,它的反义词则是冷酷和残忍。慈悲和同情不完全划等号,其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  相似文献   

4.
为把握《麦克白》这一悲剧的实质,揭示麦克白能够引起观众怜悯和恐惧的深层意义,有必要对麦克白夫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选择死亡是理想爱情被愚弄的绝望、人格尊严被亵渎的哀凉、社会信任被涤荡的反抗。杜十娘死亡叙事的情节建构让读者产生怜悯与悲伤、愤懑与惋惜、赞赏与批判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权力和荣耀》中威士忌神父虽然违背教义,有着种种罪过,但是逃亡路上慢慢学会了怜悯与爱;中尉尽忠职守,成功逮捕了神父,却觉察出隐约的失落;在神父与中尉二元对立的背后是作家对救赎之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在当前的底层叙事中独树一帜,他以民间化的立场来审视和评判现实社会,他对底层经验的表述,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充分介入到对象内部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之中,用切近底层的话语表述还原了底层生命个体的无望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明代诗人徐渭笔下极少涉及明艳美丽的女子,而是将笔墨转向封建女性中受迫害、受压抑的弱势女子身上,对其各样的不幸与痛苦抱以怜悯与同情,成为当朝"节妇"、"烈女"苦痛心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龙隐 《世界博览》2010,(24):79-79
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和内涵,告诫人们要拥有一颗善良、仁慈、怜悯、容忍之心,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以安东尼澳·奎罗的悲喜剧《殉情》为例,阐释了莱辛在《汉堡剧评》中的情节布局理论,表现为:主线单一,布局匀称;与行动关系最密切的发现和突转,引发观众的怜悯或恐惧;人物的性格既是多色调、多层次激情的混合与斗争,又是超载性格和常见性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对638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逐步线形模型(HLM)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1)情绪劳动及其各维度与情绪耗竭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相关不显著,但表面行为与情绪耗竭呈显著正相关,而深度行为与情绪耗竭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情绪智力对深层行为、表层行为、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均具有调节...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融入"三言"中,建构了形形色色的男性形象死亡形态,丰富缜密的叙事建构产生了韵味无穷的的审美意蕴。为义而死,死生伟大与崇高;为欲望而死,死生痛斥与警醒;作恶而死,死生批判与憎恶;被冤而死,死生怜悯与惋惜。  相似文献   

13.
以情绪因子中的常用情绪词和情绪短语为基础构建情绪词典, 并针对特殊的情绪表达形式, 结合标点符号和表情符号在情绪分析中的功能, 建立情绪规则库。通过对情绪词典和情绪规则的匹配和计算, 实现对中文微博情绪的识别和分类, 并在2013年CCF第二届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中文微博情绪分析评测中取得较好成绩。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赢得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或许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这一悲剧的实质,揭示它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活定向量表》(LOT)和《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对156名初中生气质性乐观、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测试,探讨初中生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知觉、情绪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反思六个维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的悲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呈正相关,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调节反思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情绪自我:情绪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单纯把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可能存在不足,情绪结构是一个多层面的系统,情绪不仅与产生的情境有关,而且与自我建构有关.文章从情绪与情境的关系出发,简要介绍了情绪自我的一般模型,重点阐述了情绪的自我建构模型以及对该模型的验证性实验研究.最后对情绪研究作了讨论及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艺术精神的重新理解,是构建后形而上学文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平台;而重审艺术与童话的关系,则是重启这个诗学命题的一个良好的视角。穿越欲望的童话写作对“月光文化”和“母性文化”的张扬,体现了艺术之爱对于生命存在的关切与怜悯,也从根本上奠定了以“人文关怀”为宗旨的艺术实践的价值基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让人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43名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问卷调查,探讨情绪智力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状况对于情绪智力各分维度的预测效果不太显著,但对情绪智力总问卷的预测效果显著。建立了情绪智力与家庭环境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消极学业情绪与注意不集中方面研究十分有限,本文考察大学生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以3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消极学业情绪问卷、SART任务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别测量消极学业情绪、心智游移和情绪调节策略。结果表明:大学生消极学业情绪和情绪调节策略显著影响心智游移;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均可以调节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选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缓冲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