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沟西—西官庄铁矿床位于苍山县沟西铁矿区,鲁西隆起区南缘尼山—白彦断块凸起与陶枣断陷盆地之间,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为全隐伏矿床。岩性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局部夹磁铁石英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角闪片岩等。矿石为低品位的贫铁矿,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通过对苍山县沟西—西官庄铁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对进一步寻找沉积变质铁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矿区位于处于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与中祁连构造带复合部位,属漳(县)-武(山)断陷盆地西段,总体构造线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矿体赋存于新近系第二、三岩性段,严格受北西向车厂-漳县-盘古川正断层(F1)控制,矿床的形成受新近系、北西向断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种因素控制。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低阻层中微弱的高阻体为本区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数据的计算机图象增强技术、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南部江阴—太湖地区的隐伏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增强图象的目的,在于揭露与地质有关的综合信息所表现的隐伏构造。在研究区,目前已推断出三类较明显的断裂构造: 1.线性构造:常州—江阴断裂;无锡—苏州断裂;南阳山—白茆断裂和北西向及北东向的太湖断裂。 2.弧形构造:常州—江阴—香山—沙洲弧形构造;茅茂山—龟山—虞山弧形构造和宜兴—无锡弧形构造。 3.苏州环形构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贺兰山东麓银川盆地、贺兰山东麓断裂及黄河断裂构造特征。银川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分别受贺兰山东麓断裂和黄河断裂控制。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首次在内蒙古渡口村青年农场一带发现黄河断裂出露至地表的证据,表现为石炭纪羊虎沟组与中新世干河沟组断层接触,特征清晰。  相似文献   

5.
阜新盆地构造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阜新盆地是辽西地区的一个晚中生代小型断陷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经研究表明,盆地剖面形态为典型的地堑式,平面上为北北东走向,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两侧的边界断裂在成盆期内发生了剪切走滑、挤压逆冲和拉张裂陷等复杂的构造变形;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与边界断裂斜交的雁行状背斜和洼陷以及多组断裂构造。主要的控油构造样式有入字型、雁行状、铲形正断层-滑脱断阶、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等。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  相似文献   

6.
黄骅拗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和走滑式两种基本构造样式。在盆地尺度内,按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点,伸展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伸展拗陷、伸展拗断、地堑断陷、多米诺半地堑断陷、滚动半地堑断陷、复式半地堑断陷、跷跷板断陷、伸展断拗8种次级构造样式,并基本遵循伸展拗陷—伸展拗断—伸展断陷—伸展断拗演化序列,这种演化序列与岩石圈的流变学特征和递进伸展变形过程有关。走滑构造样式受深断裂走滑作用控制,可分为雁列式走滑构造和帚状断层组。  相似文献   

7.
阜新盆地构造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新盆地是辽西地区的一个晚中生代小型断陷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经研究表明,盆地剖面形态为典型的地堑式,平面上为北北东走向,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两侧的边界断裂在成盆期内发生了剪切走滑、挤压逆冲和拉张裂陷等复杂的构造变形;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与边界断裂斜交的雁行状背斜和洼陷以及多组断裂构造。主要的控油构造样式有入字型、雁行状、铲形正断层滑脱断阶、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等。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断鼻和断块等,分布于生油洼陷周围,非常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茅东断裂带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特征,结合离散元模拟实验,分析了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构造反转及断裂活动特征,探讨了茅东断裂带作为断陷盆地在现今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反转构造特性及正断层反转控震机制.结果表明:(1)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发生构造反转,促使盆地中先存正断层再活化以及浅部地层褶皱变形,但盆地中先存断层总体仍保持正断形态;(2)构造反转过程中,应力应变汇聚易优先发生在基底断层面上,并逐渐向沉积地层中传播,最终在浅表触发构造形变;(3)茅东断裂带属于活动断裂群,以茅东断裂等控盆边界断裂(基底断裂)活动为主,沿着该类断裂,应力应变汇聚明显,具备中、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断陷内其他隐伏的次级先存断裂也存在活动可能性,且断块间地层在压扭应力场下存在应力应变汇聚,同样具备浅源小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早白垩世演化过程长期存在争议.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盆地内主要断层及其东缘的郯庐断裂伸展活动在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肥盆地东部白垩系朱巷组、响导铺组、张桥组的断裂-沉积响应.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伸展活动的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持续至古近纪末.同时采用2DMOVE模拟软件对断层的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认识.该时期合肥盆地呈现复合式断陷构造格局,盆地东西部受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与吴集断裂的伸展作用控制,出现了北北东向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同时,盆地北界及内部近东西向南倾断裂(寿县-定远断裂、肥中断裂、肥西-韩摆渡断裂)的伸展活动,又控制出现了近东西向、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式盆地,总体上为复合断陷盆地,其伸展活动发生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与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0.
昌福山矿区构造可归纳为3个构造特征:第一该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以背斜构造为主体;第二该矿区缓断裂构造发育,发育的F、F、F三条主要缓断裂构造,均为切层式滑覆断层,且均具有"层位"性;第三该矿区是以"扇"型主干断裂构造构成矿区的边界断层。并分析、研究了昌福山矿区构造形成机制及演化。  相似文献   

11.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主要活动构造体系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金城 《贵州科学》1993,11(3):18-23
晚期新华夏系的北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在輓近地质时期最为活跃,是孕震和发震的主要构造,大部中强地震的震中位于这两组断裂附近,尤其是北东东向的扭压性断裂,几乎切割了早期所有构造体系和构造带,与地震密切相关。贵州省境的大部地震,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于东经106°以西地区。晴隆—兴仁—册亨及威宁—石门两带为重点震区。另外,有些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而近年又有小震发生的活动断裂带及断陷盆地,显示断裂活动的潜力在增强。上述地区,应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燕山期火山盆地边缘发现的贵溪银珠山铜多金属矿床为例,在矿区地质情况复杂、断裂构造较为发育、部分钻孔已出现有涌/漏水的条件下,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的优势,布置了 3条测线以探明矿区水文地质情况.基本查明矿区主要断裂为FD1、FD2,富水地层主要为侏罗系鹅湖岭组,富水位置为测区中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的成藏规律。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沉积相研究,综合应用了3D Canvas地震解释技术、Geoprob立体显示技术、相干体技术、水平切片识别技术及Voxgeo立体显示技术。结果在贝中次凹发现构造圈闭17个,南屯组油气主要集中在层间构造上,长期的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分配。结论断陷盆地小凹陷层间构造控制了油气的聚集,如果有好的成藏条件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理清方正断陷多期构造叠合引起的盆地变形,断陷内部构造样式多样及构造解析存在多解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震资料的重新梳理、区域构造特征及郯庐断裂演化的分析,结合伸展、走滑拉分、走滑挤压以及后期抬升剥蚀等多期构造叠加对方正断陷的影响,对构造解析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方法,并建立了方正断陷伸展-走滑-挤压三维应力模式。研究认为断陷西部改造程度弱,继承了断陷初期白垩系盆地的伸展模式,断陷东部后期挤压推覆改造强度大,伸展模式已不适用,必须考虑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断陷中部发育的伊汉通断裂走滑特征明显,花状构造发育,以伊汉通断裂为界断陷东西两侧表现为不对称差异走滑断陷特征,伊汉通断裂两侧应用走滑模式解析,因此,对于多构造叠合断陷盆地不能单纯地用伸展模式来解析,更应考虑后期的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复杂断陷盆地构造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顾然  张洋洋 《江西科学》2015,33(1):15-19
湖南省溆浦县龙王江金锑矿区位于湘西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断西南侧,是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结合部的南东侧,主要为龙鼻桥-陶金坪复式背斜及其边缘。在查阅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和矿区构造两方面研究了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主要呈上金下锑分层的分布,矿石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毒砂,矿脉主要为已知的10条,其中有4条为主要矿脉,矿床主要为断裂构造控矿。通过对矿区矿脉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展示了矿区的矿床特征;同时从构造、地层岩性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矿区的控矿因素、分布特征和找矿标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龙王江金锑矿的成矿规律,对矿山找矿远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20.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边界控盆断裂。为系统研究嫩江-八里罕断裂中段,即扎鲁特旗南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活动时代,本研究在1∶5万工农屯等六幅区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并借助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构造形迹的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西缘断裂是嫩江-八里罕断裂控制松辽盆地断陷的一部分。松辽盆地西缘断裂在扎鲁特旗南部地段的研究区内,表现为由10条北东走向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部分右行)的显示"追踪张"性质的北东向断裂,为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场作用的产物。在剖面上表现为"堑垒束",控制二叠系地层隆起带和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的展布。脉岩的年龄测定显示其断裂形成时代约为127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