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相或固相模板方法150℃,2小时合成了T-磷酸铝或纳米磷酸铝,并就它们对Cr(Ⅵ)、Ni(Ⅱ)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Cr(Ⅵ)、Ni(Ⅱ)离于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这类化合物对Ni(Ⅱ)的吸附性能比对Cr(Ⅵ)离于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六次甲基四胺模板固相方法合成得到纳米磷酸铝,TG研究表明纳米磷酸铝从室温到1000度范围的热稳定性好.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ALPO4及其模板化合物对Cr(VI)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它对Cr(VI)的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六次甲基四胺模板固相方法合成得到纳米磷酸铝 ,TG研究表明纳米磷酸铝从室温到 10 0 0度范围的热稳定性好 .通过吸附试验 ,研究了AlPO4 及其模板化合物对Cr(VI)的吸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它对Cr(VI)的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较低温度下,用模板固相方法合成了硅磷酸铝,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XRD、IR和ICPS的表征,并用溶液吸附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比表面。  相似文献   

5.
用环硫氯丙烷分别与o、m、p-苯二胺进行开环、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巯基苯二胺型螯合树脂。3种苯二胺异构体的反应活性顺序为:p-〉m-〉o-。研究了这类树脂对贵金属的吸附性能,其中以含p-苯二胺结构的树脂性能较好。它对Au(Ⅲ)和Ag(I)具有高的吸附容量;对Pd(Ⅱ)有一定的吸附;但对Pt(Ⅳ)则几乎不吸附。  相似文献   

6.
在较低温度下,用模板固相方法合成了硅磷酸铝,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XRD、IR和ICPS的表征,并用溶液吸附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比表面.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PMBP缩苯丙氨酸乙酯、PMBP缩色氨酸乙酯席夫碱以及它们的Cu(Ⅱ),Co(Ⅱ),Ni(Ⅱ),Cr(Ⅲ),Fe(Ⅱ)金属配合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表征;测定了席夫碱及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活性,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这几种化合物对2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茶渣对Ni(Ⅱ)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Ni(Ⅱ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茶渣吸附Ni(Ⅱ)的影响。在吸附时间1 h、茶渣投加量1.2 g、Ni(Ⅱ)初始浓度200 mg/L、茶渣粒径60目、pH值11.2情况下,吸附率可达81%。表明了茶渣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聚环硫氯丙烷与咪唑进行高分子反应,合成了以聚硫醚为主链、侧链带有咪唑基团的螯合树脂(简称PSIM)。该树脂对Au(Ⅲ)、Pd(Ⅱ)、Pt(Ⅳ)、Ag(Ⅰ)等贵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mmol金属离子每克树脂)分别达6.01、5.53、3.43和4.73,对Hg(Ⅱ)的吸附次之,对Cu(Ⅱ)、Zn(Ⅱ)、Cd(Ⅱ)很弱,而对Pb(Ⅱ)不吸附,并考察了介质酸浓度对PSIM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新的高Tc的稀磁半导体(DMS),利用自旋局域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对3d过渡金属(TM=Ⅴ、Cr、Mn、Fe、Co或Ni)掺杂的Ⅱ-Ⅳ-Ⅴ2(CdGeP2和ZnGeP2)以及Ⅰ-Ⅲ-Ⅵ2(CuGaS2和CuGaSe2)黄铜矿半导体的电磁性质进行系统计算.结果发现:Ⅴ或Cr掺杂的Ⅱ-Ⅳ-V2将出现铁磁(FM)状态,而Mn、Fe或Co掺杂的Ⅱ-Ⅳ-Ⅴ2将出现反铁磁(AFM)状态,Ni掺杂时,DMS的磁性非常不稳定;在TM掺杂的Ⅰ-Ⅲ-Ⅵ2的DMS中,Cr、Mn掺杂的CuGaS2和CuGaSe3将表现为FM状态,而当V、Fe、Co或Ni掺杂时,Cu(Ga,TM)S2和Cu(Ga,TM)Se2则表现了AFM性质.Cr掺杂的Ⅰ-Ⅳ-Ⅴ2以及Ⅰ-Ⅳ-Ⅵ3黄铜矿半导体将可能出现较高的居里温度(Tc)。  相似文献   

11.
球形大孔聚氯乙烯树脂(PVC)与多乙烯多胺反应,生成胺化交联树脂.胺化树脂与含硫试剂和异硫氰酸苯脂反应,制得不同硫脲结构的TU-Ⅰ和TU-Ⅱ螯合树脂.TU-Ⅰ对Au(Ⅲ),Pt(Ⅳ),Pd(Ⅱ)有很大的饱和吸附量,吸附Au(Ⅲ)时出现边吸附边还原析出金的现象.TU-Ⅱ在低酸度下对Pd(Ⅱ)的吸附率仅为15%,而对Au(Ⅲ),Pt(Ⅳ)的吸附率仍在90%以上.TU-Ⅰ,TU-Ⅱ不吸附或少量吸附贱金属离子,显示出对贵金属离子的高选择性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粘土-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铬(Ⅵ)离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壳聚糖与粘土的结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并研究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粘土或壳聚糖相比,该吸附剂对Cr(Ⅵ)离子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强.吸附除去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粘土质量比为0.04,pH值4~6,Cr(Ⅵ)离子的质量浓度≤10mg/L,吸附平衡时间为40min,吸附荆用量为8.0g/L.  相似文献   

13.
对0Cr32Ni7Mo3N双相不锈钢进行了1 180℃~1 220℃的固溶处理。采用XRD、OM、EDS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固溶温度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升高,γ相含量逐渐降低,Cr、Mo和Ni在两相中的分布趋于均匀;Cr和Mo在两相的分配系数K_(Cr)和K_(Mo)对材料的耐蚀性起主导作用,K_(Cr)和K_(Mo)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材料的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半固态钢铁材料流变轧制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自行设计的半固态钢铁材料直接轧制系统对弹簧钢(60Si2Mn)与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半固态浆料直接轧制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浆料在轧制过程中,液固相会产生分离,导致液固相偏析,影响轧制产品的组织及性能;只有当固相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固相颗粒才会发生塑性变形;仅经过一道次轧制,但轧件的力学性能也相当高。同时发现,浆料与轧辊温差等因素将导致轧件产生表面裂纹;若轧件宽向上没有约束,一定会产生边裂。  相似文献   

15.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l2O3,Ag-Y,Cu(Ⅱ)-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Ⅱ)-Y和Cu(Ⅱ)-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Ⅱ)-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Ⅱ)-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Ⅱ)-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Ⅱ)-Y;Cu(Ⅱ)-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含苯1%)时,每100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g。  相似文献   

16.
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特性吸附及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盐度为5‰的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2)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pH盐度对吸附百分率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吸附对固-液界面电性的影响和不同盐度(s=2.5‰,5.0‰,7.5‰)时吸附Cd(Ⅱ)后变化的等电点,结果表明: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为特性吸附,固液界面的电性变化及等电点移动与体系的pH和Cd(Ⅱ)的吸附量有关,盐度上升,吸附量降低,由吸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Schiff4型大环聚醚化合物L的Ag(Ⅰ)、Cn(Ⅱ)、Zn(Ⅱ)、Cd(Ⅱ)、Co(Ⅱ)、Ni(Ⅱ)d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运用SRB法对分离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软木三萜酮(I),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常春藤皂甙元(Ⅳ),海棠果醇(V),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β-香树精(Ⅶ),α-香树精(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X),除化合物Ⅱ之外,其余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SRB法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Ⅲ、Ⅳ和Ⅵ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盐度为5%。的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pH,盐度对吸附百分率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吸附对固-液界面电性的影响和不同盐度(s=2.5‰;5.0‰;7.5‰)时吸附Cd(Ⅱ)后变化的等电点。结果表明: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为特性吸附,固液界面的电性变化及等电点移动与体系的pH和Cd(Ⅱ)的吸附量有关。盐度上升,吸附量降低,由吸附~pH曲线和海水中锅的溶存状态可知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表面络合沉淀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SBA-15为硬模板,吡咯为含氮碳源,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有序含氮介孔碳(NMC).该材料具有高度有序开放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647m2/g和0.8cm3/g,最可几孔径为3.5nm,碳氮比为11.3,其表面具有多种含孤对电子或带正、负电子的官能团,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Cu(Ⅱ)、Zn(Ⅱ)、Ni(Ⅱ)、Cr(Ⅵ)和Mn(Ⅶ)等离子的吸附研究表明:在50ml/L稀溶液中,该材料对各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依次为Cu(Ⅱ)>Cr(Ⅵ)>>Ni(Ⅱ)~Zn(Ⅱ)>>Mn(Ⅶ),对Cu(Ⅱ)离子表现出选择性吸附,溶液中98%以上Cu(Ⅱ)离子可被吸附.NMC对Cu(Ⅱ)、Cr(Ⅵ)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有高饱和吸附容量,分别高达120.7mg/g和322.6mg/g,为有序介孔碳(CMK-3)的1.4和2.1倍.该材料循环使用3次后,依然保持很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