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历代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评论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词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要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历史形成的 漫长曲折,我们的民族同样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论评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的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以及我们民族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词风至苏轼有了新变,他以词表现充沛激荡的主体精神、激昂热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宏大超达的哲人思想,把词的主体意识格调与境界引入新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对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作一番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确定苏轼咏物词为50首,进而探讨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色,认为苏词咏物善于略貌取神,烘托泻染,拟人映衬,与抒情叙事说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境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说,苏轼在咏物词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7.
周济以词论为后世所知,众多学者对其精辟的词论已做深入的研究,但他的词却甚少有人论及.理论的发明一般都不可能脱离创作实践,周济的词就是其词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杨花是周济词作中常吟咏的对象,在杨花的意象中,词人寄托了春恨闺怨情愁、身世飘零之感、及时代盛衰之叹.在主题内容上更进前人一步,而艺术特色上能摆脱传统杨花词缠绵悱恻的写法,做到豪宕不羁.周济一生钻研词学,后期更是心有所得,从这几首咏杨花词的比较中,能看出其创作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0.
王维新是清代广西文学大家,诗、赋、文、词、曲、乐律、志书均有专集流传于世。尤其是词,创作数量之多,在当时屈指可数,而他对词论,也独有见解。他反对“词为诗余”说,认为词要“发泄脑意”,语言形式上应讲协律。他的理论主要散落在序、跋中。  相似文献   

11.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苏轼的婉约词──兼论苏词与北宋词风的关系[日]正木佐枝子从唐代到苏拭出现为止,词的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以及词集就可以明白,例如晚唐的温庭筠、北宋的二晏、欧阳修、柳永词,以及把温词放在卷首的《花间集》等作品,大致都是婉约...  相似文献   

13.
东坡词最鲜明的特点是它体现了一种真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加上苏轼高度的艺术才华使其在中国数千年诗歌史上魅力独具。而苏词之所以动人,其直接源头还在于诗人本身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语研究作为对批语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语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后世及整个词学批评史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林宁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2):76-77,81
简单机械地“以词论人”,就无法解释普遍存在的“词”、“人”相悖的现象。而关键在于,首先,应注意词产生时代的特殊性和文体功能的特殊性;其次,决不能把这里的“人”仅仅理解为词人的生活个性,而应当着重理解为词人的创作个性,同时还应注意到这两种个性形成不仅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可变的和复杂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和阐述“以词论人”。  相似文献   

17.
苏轼改进了词的叙事文体特征,主要采用"直言无隐"与"弦外之音"两种方式叙事.线型结构与横断型结构是苏词叙事的外在形态,使词体叙事趋于完善.题序加议论再助以用典与隐喻使其词的叙事呈现出两种方式的有机融合,为词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使他的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风貌.  相似文献   

18.
文廷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近来一些论词者将文廷式划归为临桂词派,然而根据文氏具体的的词学宗尚、创作风格来看,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并反对时人斤斤计较于音律;在创作上,他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迥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9.
周邦彦的词,在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是北宋词风向南宋词风转变的枢纽。在慢词长调中,以赋的手法入词,一改柳永词的平铺直叙,多为转折,跌宕回环,结构之法丰富多彩;在秦观词情深词雅的基础上,更重言情体物,向思精工,缜密典丽发展,大量融化唐入诗辞入词,使词更加雅化,善造深融和雅之境,影响波及南宋,明,清,成为婉约之大宗。  相似文献   

20.
杨忠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4):52-55,61
豪放词是苏词中的精华,但是他的豪放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基于其人生豪气的积聚以致勃发而形成的,苏轼的人生豪气经过了初生与初步形成期,发展与挫折期和回转与勃发期三个阶段的漫长积聚之后,才勃发为豪放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