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价值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现实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为男性向往的产物——内向、无私、温顺。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向传统的父权社会挑战,以女性话语为中心,展示了一个相貌平常但个性独立的女权主义的典型。女权主义意识渗透到作者及女主角简·爱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生活、爱情和经济的角度来探讨作者的经历对简·爱形象的塑造的必然影响。  相似文献   

2.
女性身体成为新闻热点,背后隐藏着男性文化霸权对女性的宰制。这种宰制借助新媒体、商业资本、道德、法律规范等组成一个庞大的男性文化霸权同盟,既不断地炮制女性身体事件,又不断地对女性身体以规训。同时,女性身体事件中女性也存在着以身体作为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冲击男性文化霸权的规训,塑造女性自我新形象。但男性文化同盟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不断地诱导这些女性追求着“假的需要”,走向自我迷失。我们要反省男性文化霸权,也要反省女性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迷失。  相似文献   

3.
赵玉莲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61-65,153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女性话语模式和女性欲望的书写上,突破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与本能欲望被强大的男权中心社会意识、叙事语体所覆盖的局面,挣脱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桎梏,挑战男权文化。然而女作家们在"私人空间"中的"身体书写",在对男性社会性别角色进行大胆的反抗、突围的同时,也在自身的局限中,无可奈何地陷落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权利与目光,女性一直在妥协与抗争中挣扎。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中,青年女性面对“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美”的强权语境,开始选择正视与理性思考身体的价值,并且开始选择以“体育运动”作为改变手段。本文通过对城市青年女性“运动塑身”体育行为的剖析,揭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学意义,倡导更多女性树立正确的身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吴翌晖 《科技信息》2009,(30):I0242-I0243
性别意识形态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并影响着我们观察体育、参与体育和思考体育的方式、方法。与其它社会领域一样,男性在体育领域中一直都拥有特权,男性占统治地位,以男性为标准,以男性为中心 而女性参与体育则一直处于落后,被限制的地位。文章客观分析了当前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及其对妇女平等参与体育的影响,从性别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妇女参与体育不平等现象的意识形态根源,并为实现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提出了改变男性概念、改变女性概念和改变体育实施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时代”一个特有的现象就是对男性之美的极大关注,从形体与神情两方面对“世说新语时代”秀骨清相的人物之美展开分析,可以把握那一时代男性之美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总结起来,即形体上以高、瘦、白、丽为审美标准,神情上以清、秀、远、朗为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容貌之美的诱惑甚于德性之美的焦虑。《国风》作为女性创作且大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集,突出体现了女性的“好色”观。具体包括:清晰的“性别”及角色意识、以形貌之外形美和德性之内在美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以真挚的情感为精神内核、因礼教约束而形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女性身体不同“文化移入”的差异,人们对于女性身体的审美观照有着不同的感受,审美对象在当下也获得多重的语义张力。本文尝试从三方面反思置于后现代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女性身体及其与审美对象,意识形态,审美视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10.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11.
审美的误解     
长期以来,审美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审”“美”,也就是对美的欣赏、观照,由此,美学家们或者不遗余力地探究美的本质,或者对审美之“审”做出种种规定。笔者认为,无论是英语中的Aesthetic还是汉语的审美不能被理解为“审”“美”,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又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反思,它追求人生的诗意化。在当前审美文化研究的热潮中,首先厘清“审美如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诱导人们参加体育审美实践活动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念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发展和提高对体育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为体育审美教育走向 2 1世纪的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更具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4.
性俚俗是体现人自身生产的一种民俗文化,性俚俗的文艺表现与艺术审美则是这种文化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显现与升华。但目前有关的研究较为缺乏,以致成为禁区。因此主要结合中国的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论证三项内容:性与审美的关系,性俚俗与美感的关系,性俚俗与文艺表现、文艺审美的关系。较深入地探讨性俚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呈现方式,特别是当下文艺的表现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复仇剧以重点表现人相比 ,中国古典悲剧更注重表现情。大团圆结局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开明天子和清官的企盼 ,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的传统审美心理的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悲剧的这一审美特性有明显的缺陷 ,然也有其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女性图书馆员的内涵美作为图书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说,它决定着图书馆品牌的塑造和长期发展。从审美文化视角出发,对女性馆员的内涵美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图书馆的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酒广告语言具有语言美的一切特征,它们不仅仅满足于用字规范、词语搭配准确、语法使用规范,还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了当代流行的文化元素,把古今文化因素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融人其中,使得这些酒广告语言变得家喻户晓,成为广告语言中的经典之作。该论文主要从酒广告语言的形式美、风格美、情感美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太极拳基本动作、美学艺术、音乐融合以及多媒体"视听觉"欣赏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过程中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使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蕴含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达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目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美本身"是一种先验的价值标准和绝对的价值实体,具有极致性与自足性."美的分有"描述了作为永恒的价值范型的"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之间的价值等级关系,而"美的回忆"则强调了作为完满的价值理想的"美本身"对美的追求者的价值范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体育美学是研究和揭示人们在运动实践中的体育美与运动美的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研究了裁判员仪表美的体现及其与内在美的关系,着重指出在竞赛中裁判员仪表美是充分表现出职业特色和审美观点,以确立楷模形象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