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T10A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省去随炉降温过程,采用延长保温时间的方法,探寻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球化退火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Image pro plus 6.0进行碳化物颗粒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Φ13 mm的T10A钢在700℃入炉升温至760℃保温10 min,迅速转移至690℃保温80 min后空冷,可获得碳化物球化程度CS3级组织,心部组织与表层组织的碳化物颗粒均匀性,均高于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且硬度与等温球化退火一致。此球化退火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碳化物的球化时间极大缩短,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拥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唐华 《科技信息》2006,(10):284-285
稀土元素能提高9Cr2Mo冷轧辊钢的热疲劳性能、低周疲劳性能、塑、韧性以及细化奥氏体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形态和变质夹杂物的作用,通过添加稀土元素Re以及合理的热处理方式来改善冷轧辊的性能,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电渣熔铸9Cr2MoRe钢碳化物球化退火工艺,通过对调质球化工艺中各因素对球化效果影响的综合分析,重点讨论了9Cr2MoRe冷轧辊用钢球化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3.
塑性变形加速钢中碳化物球化过程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讨论钢中碳化物球化的三种途径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钢经塑性变形后可明显加速片状碳化物在高亚相变温度下球化过程的效果与机理,并提出这种塑性变形和低温快速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在生产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套圈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球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可以得到满足机加工要求的组织和硬度.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相比,形变球化退火工艺不仅大大缩短退火所需时间,而且可以获得细、匀、圆的碳化物颗粒,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型轴承套圈的先进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显微组织切屑样品,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一、二变形区中组织的变化情况,证实了切屑形成是“微区热加工”过程,而碳化物则发生破碎、溶解和“球化退火”过程,在相近硬度下,钢在切削时,球状碳化物组织比片状碳化物组织所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和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对GCr15钢的球化组织的影响。分析得出GCr15钢最佳的球化退火工艺为:在790℃保温3 h然后在720℃保温3 h。GCr15钢在该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硬度适当,大大缩短了球化退火时间,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模拟热轧后不同冷却速率对网状碳化物析出及后续离异共析转变过程中显微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共析碳化物形成温度区间采用快冷处理可以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减小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当冷速控为20℃/s时,采用离异共析处理方式可将球化退火时间降低约2h,硬度可达1.95GPa左右.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表明球化处理后的球状碳化物类型为M3C,冷速的调控不会改变球化处理后碳化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稀土变质钒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球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用变质方法改善钒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用稀土综合变质剂对钒白口铸铁进行了变质处理,使钒白口铁中方块状先共晶碳化物和条状共晶碳化物变为圆整时球状碳化物,韧性和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研究表明,一定的钒量是碳化物获得球化的必要条件。变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高熔点的硫化物、氮化物是VC非均质形核的基体,对VC以离异共晶方式生长起着重要作用。稀土的脱硫脱氧作用,提高了VC—熔体间的界面能,降低了VC的表面能的各向异性,使VC各个生长锥以在致相等的速度增长,从而长成球形。同时,高的界面能有利于在生长过程中球面的稳定性。 稀土综合变质剂正是综合了提供非均质形核基体与提高VC—熔体界面能、降低界面能各向异性的优点,而且前者与后者之间互相促进,因而发挥了较强的球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r12型模具钢常规球化退火工艺的改进,得到了预冷等温球化退火新工艺。并对不同球化温度、不同退火保温时间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进的预冷等温球化退火新工艺合理可行,可获得硬度低于200HB、碳化物颗粒均匀细小的球化效果。球化温度和退火保温时间对组织性能均有一定影响。Cr12型模具钢理想的球化退火工艺为:球化温度940℃,保温至透烧,出炉油冷到400℃,进行730℃等温退火处理,冷却速度为<30℃/h至200℃出炉。  相似文献   

10.
双辊铸轧高速钢薄带退火时碳化物的球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实验室新建的水平式双辊铸轧机上进行了W9高速钢薄带的铸轧实验研究,得到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铸带显微组织分布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实验室条件下W9高速工具钢薄带铸轧工艺参数的最佳变化范围·研究了铸轧对高速钢薄带的组织及碳化物形态的影响,铸轧高速钢显微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共晶碳化物组成,不存在鱼骨状莱氏体组织,薄带内的残余奥氏体的质量分数仅为10%左右·碳化物以片层状M2C型为主,呈断续网状分布在晶界上,而M6C型的鱼骨状碳化物很少·铸轧高速钢薄带的退火组织主要为索氏体组织和碳化物·碳化物球化的机理在于铸轧改善了共晶碳化物球化的动力学条件,使碳化物层片明显细化,有利于碳化物的球化,同时铸轧有利...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彩色金相化学染色技术显示淬火态,回火态与退火态的W18Cf4V的高速钢中的碳化物,硒酸试剂使不同类型及其不同合金含量的碳化物以不同的色彩呈现。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常规金相以碳化物的形貌与大小作为碳化物类型的辨别依据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成分(wt.%)为0.62C,2.0Si,1.6Mn,0.99Cr的高硅铸钢经过复合热处理(球化退火+等温淬火)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olympus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测试了实验钢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过球化退火工艺之后硬度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冲击韧性有明显地提高,试样的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奥氏体.在相同的球化退火工艺下,320℃等温淬火60min,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值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40Cr钢球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双相区球化退火研究了热轧态40Cr钢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奥氏体化温度从760℃提高到800℃,冷却速率从10℃·h-1上升到30℃·h-1,组织硬度随冷却速度呈V形变化,碳化物球化率随冷却速度变化正好与前者相反。奥氏体化温度为760℃,冷却速率为20℃·h-1所得到的球化组织球化率高,且碳化物细小,具有良好的冷成形性能,可大幅度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球化退火过程中离异共析转变机制,控制好球化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冷却速率及保温时间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T8钢由于含碳量高,过剩碳化物极多,塑性和韧性差,若热处理工艺不合适,使材料在服役早期出现开裂和破碎的现象。通过SEM,OPM及XRD等试验方法,研究了T8钢组织和性能随球化退火时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8钢在600℃球化退火2 h后,原始组织中的碳化物即可获得充分球化,以粒状形式细小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延长退火时间不显著改变碳化物的球化效果;试样经(770±10)℃保温,6 min油淬后,获得的隐晶马氏体组织硬度最高;试样经180~210℃回火1 h空冷后,消除了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最终获得有球状碳化物均匀分布的隐晶马氏体组织,回火试样硬度较淬火态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4种穿水冷却工艺生产20mm热轧GCr15轴承钢棒材,研究了穿水冷却对热轧及球化退火、淬回火热处理后轴承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前后均采用穿水冷却,控制终轧温度在800~860℃,上冷床返红温度为620℃,能明显降低先共析碳化物及珠光体相变温度,减小热轧轴承钢中先共析碳化物厚度、连续度及珠光体片层、球团大小.退火及回火组织中碳化物厚度减小,均匀性增加,防止了粗大未溶网状碳化物的遗传.热轧及热处理后轴承钢抗拉强度及面缩率均增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GCr15 钢的温变形对球化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光体温变形显著加快了碳化物球化过程。随变形量、变形速度的增加及变形温度的降低,球化速度增加,变形量是影响球化速度最显著的参数。珠光体的温变形促进了在790℃加热、保温过程中渗碳体的溶解和未溶渗碳体粒子的圆整过程。还对温变形试样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ized precipitates in steels depend on the heat-treatment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characteristics of vanadium precipitates formed during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on the hardness of the ferrite matrix in low-carbon vanadium-alloyed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and microhardness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isothermal holding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675 to 750℃, only interphase precipitation occurs, whereas only random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the ferrite matrix during holding at 600℃. Furthermore, during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between 600 and 675℃, both random and interphase precipitates occurred in the ferrite. Nanoscale vanadium carbides with different atomic ratios of vanadium (V) and carbon (C) were the dominant precipitates in the random and interphase precipitates. The sizes of random precipitation carbides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interphase ones. Also, the sample isothermally heat treated at 650℃ for 900 s exhibited a higher hardness with a narrower hardness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8.
以低Si含Al热轧TRIP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实验方法,研究了贝氏体区等温处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等温温度下,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逐渐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实验钢的抗拉强度、断后延伸率和强塑积在不同的等温温度下,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呈现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等温处理工艺下,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呈现降低的趋势,而碳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