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人类学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主要成果,旨在描述与分析其理论范式的转变过程,并说明这些研究可能对中国人类学的启示,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研究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 ,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 ,但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 ,取得明显的成就 ,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 ,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人类学研究的影响及其后者对前者的反应 ,说明当代人类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对传统人类学的解构和反思 ,有力地刺激了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视角。人类学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开启了许多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新的互动方式,由此而产生出一种对人类世界的新的认知方式。而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对理解中国的本土艺术,建构中国的本土经验,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佘晓洁  李清华 《科技信息》2009,(33):271-272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于80年代达到顶峰,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意识宣泄的方式之一。其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着重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研究典型的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甚深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20年代乡村社区研究兴起以来涉及到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的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起步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的发展阶段以及80年代至今的繁荣阶段。在论述各阶段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的后续研究需要研究者有效兼顾民族志书写和理论剖析两个方面,从而实现对研究对象更为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30年代林耀华先生就对义序宗族进行了研究 ,80年代中期以来 ,义序的“宗族”活动渐渐恢复 ,90年代末期重新扩建的“义序黄氏宗祠”大功告成 ,为庆祝宗祠的竣工举行了一系列的宗族乡村的传统庆典。从为时 6天的庆典活动可见 ,义序这个昔日宗族乡村的“宗族”关系正在变容中进一步复生着。研究者们对现代宗族问题应该加以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综合考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振勇 《科技信息》2011,(21):I0415-I0416
领导科学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也称作现代领导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信息化、新经济以及全球化浪潮相适应,领导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刻理解领导的本质和职能,探索领导活动的规律,提高领导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传播学在美国诞生,传播效果的研究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传播学以来,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效果理论为主,而对该体系的根源和发展缺乏宏观和深入的梳理和思考。从19世纪美国社会大移民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把不同阶段的媒介效果理论放到具体的社会语境中,阐释每个典型的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思潮对媒介效果理论研究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斯图尔德是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于人类学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进步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文章第一部分概述了他所创立的文化生态学的渊源,尤其是澄清了它与生态人类学之间的关系;接着概括了斯图尔德的三个核心观点,并结合其他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对其理论做出了适当的评论。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首先论述了野外拓展、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概念后,对野外拓展训练中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指出:野外拓展训练符合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野外拓展训练符合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野外拓展训练中师生关系符合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及成果自觉运用到艺术研究当中,便有了艺术人类学,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相关议题有“中国艺术人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人类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个案”,等等。  相似文献   

14.
基本文化分类概念的研究在人类学上是一个很前沿的东西 ,其研究的目的 ,一方面 ,就民族志层面而言 ,自然是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被研究的文化。另一方面 ,在理论上讲 ,是面对后现代主义对已有文化理论的解构 ,以对于我们的研究对象能够更基本、更细致、更深 ,而又更广泛的研究为新切入点 ,使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兼具反省性、批判性及建设性 ,以重建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与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是人类学本土化的关键。发展 2 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 ,不仅要在理论和方法上创新 ,而且还要综合各国学术传统之长 ,掌握多学科知识。创新需要渊博的知识 ,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先专后博 ,在研究中不断扩大知识面 ,是治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周大鸣教授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尤其是都市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发展的现状,美国人类学界当前最关心的全球化与地方化、族群关系两个问题研究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与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的情况;并比较了中美两国人类学家的差异,分析了21世纪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它以网络空间的人与文化为研究对象。本文对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目前发展状况及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市场体系理论、民间宗教等范式的反思,结合人类学对中国社会的应用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如将人类学的社会意义培育于公共空间之中,关注人类学的宇宙观等,并就田野工作的方法、经验及研究选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