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癸酸包覆的Fe3O4水基磁流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H3·H2O为沉淀剂,化学共沉淀微乳液中的Fe2 与Fe3 离子来制备正癸酸稳定的Fe3O4纳米粒子水基磁流体.用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了所得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等.考察了搅拌时间、水体积、丙酮体积与正癸酸量对形成Fe3O4水基磁流体粒径及其分布、多分散度与稳定性等的影响.在综合以上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8种正癸酸包覆的Fe3O4水基磁流体.用光子相关光谱仪与透射电镜测定了Fe3O4水基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多分散度等.实验结果表明,磁流体的数均粒径约为10~20nm;在稳定性方面,正癸酸包覆的Fe3O4水基磁流体放置6个月,未观察到相分离.用一步法制得了双层正癸酸稳定的Fe3O4水基磁流体,制备了单层正癸酸包覆的Fe3O4磁粒子的固态样品,用IR、TG、DTG与DSC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组成与性质.测定了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其值为1.85kA/m.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磁流体密封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探讨了磁流体密封组件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基本计算。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旋转磁流体的非磁性矿物分选法,从磁流体微元体模型受力状态出发,对旋转磁流体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以流体力学、铁磁流体力学、离心力学等理论基础为手段,建立旋转磁流体伯努利方程,为旋转磁流体分选法的理论完善和工业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旋转容器中磁流体液表面形貌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线型激光同步斩波调制投影的多步测量方法。采用与容器同步转动窗口斩波调制的线型激光投影方法获得了稳定的磁流体表面投影线,同时采用长时间多圈测量的平均和亮度增强效应,获得了高亮度和对比度的磁流体表面投影线;采用高透光率的亚克力盖板,实现了磁流体密封与高透光测量的双重功能,研究并给出了考虑亚克力板折射率对测量结果影响的磁流体高度测量公式;构建了磁流体形貌测试实验台,并开展了不同转速、不同磁场强度下磁流体的形貌测量验证实验,通过多组实验测量提高精确度,并与理论分析进行磁流体变化规律对比验证。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测量在旋转运动中的磁流体表面形貌,真实反映磁流体受到磁场、离心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旋转轴磁流体静密封承压能力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磁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理论,研究旋转轴磁流体静密封轴向承压能力的结果。推导出单级磁流体密封轴向承压能力的数学表达式为Δp=(μ0xm 1)MΔH。分析了磁流体密度、磁性能、密封结构对承压能力的影响,为磁流体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米磁性液体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磁流体的工艺过程,对所制得的系列磁流体进行了检测和表征.通过详细的实验研究,总结分析了磁流体制备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探索了一条简便易行的磁流体制备工艺路线,为磁流体的产业化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泥浮沉试验存在粘度大的问题,采用磁流体静力分选技术,进行了磁流体浮沉煤泥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磁流体可以取代常规浮沉试验的结果,拓宽了磁流体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关于磨料磁流体射流可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前混合磨料射流和后混合磨料射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两种磨料射流技术均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磁流体推进技术展开研究。通过Fluent软件对磁流体中磨料运动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试验装置验证了直流式磁流体推进装置能够对磁流体产生增压效应,形成了直流式磨料磁流体射流。在直流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交流式磨料磁流体射流的优点,展望了交流式磁流体推进技术在磨料磁流体射流上的应用前景。通过电磁场方程以及流场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在磨料射流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将磁流体密封技术用于密封润滑油的研究。回转轴转速除了与磁流体密封件的性能有很大关系的磁流体的性质和磁场强度之外,又着重阐述了回转轴转速是影响磁流体密封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磁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出发,对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所具有的悬浮能力进行了理论推算;结合超顺磁理论分析了磁流体重力悬浮过程中磁场梯度,磁场强度以及磁流体本身性质等因素的作用,并对磁流体重力悬浮过程作了描述;采用自制磁流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同所作的分析及计算基本相符;成功地把Pt,Pb等致密物质悬浮起来。  相似文献   

11.
Nd—Fe—B磁性材料中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硬磁相、富硼相和富钕相着手来研究Nd-Fe-B型永磁材料的氧化性质。实验表明富钕相最易氧化,硬磁相其次,富硼相最不易氧化。Nd-Fe-B型永材料的氧化性质类似于硬磁相。在硬磁相被氧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硬磁相不断被分解。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统计理论计算了量子环中电子的热力势 和磁矩,研究了温度对量子环磁矩随磁场振荡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强磁场作用下的量子环磁矩主要随磁感应强度B的倒数1/B作振荡,而弱磁场时则随B作振荡。对Au量子环,强磁场作用下磁矩随1/B的振荡周期为 ,而弱磁场作用下磁矩随B的振荡周期为 。而磁场一定时,量子环的磁矩随温度成非线性变化。其中磁场较小时,磁矩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为负;而磁场较大时,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为正,而一般情况下,磁矩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号。磁矩随磁场的振荡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矩形坯电磁软接触连铸结晶器内的电磁场和感生电流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频率、结晶器材质电导率、结晶器结构等参数对结晶器上感生电流和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的影响以及感生电流对结晶器内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磁软接触连铸结晶器分瓣体上的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结晶器内部的磁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合理利用感生电流可以增大结晶器内部的磁感应强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一定的频率段范围内,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能增大结晶器内的磁感应强度,而超出这个范围,感生电流对结晶器内磁场的影响不够明显.在高频条件下,结晶器内的磁感应强度主要以外部线圈产生的磁场的透入为主;而频率较低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强磁场对Cu-25%Ag(质量分数)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磁场条件对合金凝固组织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均恒磁场和梯度磁场对合金的凝固组织有重要影响,改变了富Cu枝晶形貌和尺寸,无磁场条件下初生富Cu枝晶分布不均匀,一次枝晶比较长且粗大,枝晶主要以柱状枝晶为主;在12 T磁场条件下,富Cu枝晶分布比较均匀,一次枝晶变短、粗化,枝晶主要以胞状枝晶为主;在负梯度磁场条件下,富Cu枝晶分布不均匀,在试样下部,树枝晶减少,以小平面方式生长的粗大胞晶为主.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利用均恒强磁场控制Cu-Ag合金凝固组织,细化晶粒、减小偏析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反常粘滞、反常阻抗、环向磁场和垂向磁场的吸积盘的色散方程。在弱磁场情况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盘内区存在1种不稳定的单调模式和3种稳定的单调模式,磁场对单调不稳定性表现为非稳因素。随着磁场的增强,单调模式消失,盘内出现4种轴对称振荡模式,其中两种振荡模式是脉动稳定的,环向磁场对其表现为非稳因素,垂向磁场对其表现为致稳因素;另两种振荡模式在波数比较小时是不稳定的,随着波数的增大,这两种模式也是脉动稳定的,环向磁场和垂向磁场分别对他们表现为致稳因素和非稳因素。  相似文献   

16.
Sediments of core YSJD-86GC (referred to as 86GC)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selected for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Combined with the published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sediment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revealed for the study area since the MIS3 stage. The rock magnet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coercivity magnetite is the main magnetic mineral within the sediments. Also, a certain amounts of hematite are present. The King plot and Day plot, which reflect the magnetic particle size, show that fine-grained pseudo-sin- gle-domain phase magnetic particles dominate the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sediments. Comparison of magnetic parameters and geochemical indicators show that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re 86GC sediments reflect a terrigenous input. Simultaneously,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 ied sediment are influenced by the quantity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input, oxidation-reduction conditions of the provenance area, and the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and distance. Sea level fluctuation caused by global climate change was the main factor for variation in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minerals and magnetic particle size of thestudied core sediments. Thus, variation of sediment magnetic properties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used as an indirect indicator of sea level fluctuation.  相似文献   

17.
磁场对互花米草具有显著的生理影响,通过三种生态型互花米草在芽、苗期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erase)等同工酶、游离氨基酸和种子发芽状况的分析,表明四种同工酶、氨基酸代谢和种子萌发明显受磁场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发育期,磁场影响不相同;四种同工酶对磁场的感应强度并不相同,磁场作用具有阈值,特定的磁场强度具有特定的生物效应,而不同的生态型,磁场阈值不同,故基因型不同是磁场生物效应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磁场诱变育种等生产实践和其他有关研究中应注意基因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个表征强磁性纳米材料磁稀释体系磁化强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Gouy法.采用永久磁矩和未偶电子为零的无磁性物质为磁稀释体系,将纳米材料的强磁性稀释后,用Gouy磁天平表征了不同粒径系列的强磁性纳米材料CoFe2O4的磁化强度,探讨了纳米材料粒径与磁稀释体系磁化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谊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数据准确、重现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稀土Fe基3:29和1:12型磁性合金化合物显示硬磁性特征,具有发展成为新型永磁材料的可能性.研究其磁性机理有助于理解其磁性的本质.本文发展了传统的磁价模型,并将其适用性由强磁合金拓展到亚铁磁性的弱磁性合金.利用发展的磁价模型系统研究RFe12xMx,R3Fe29xMx和R2Fe17xMx(R=稀土元素,M=第三掺杂金属元素)稀土合金化合物及其渗碳和吸氮化合物的磁性.理论与实验相符.研究表明:稀土Fe基3:29和1:12型合金化合物的磁性与稀土磁矩相关.合金的弱磁性源于合金内部存在的亚铁磁性.渗碳或吸氮处理,导致合金内部亚铁性-铁磁性转变.导带中的sp电子对于磁性的贡献与重稀土的极化、碳和氮原子的俘获密切相关.发展的磁价模型甚至可以根据稀土化合物的结构式对其磁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强磁性纳米材料磁化强度的表征方法,采用永久磁矩和未偶电子为零的无磁性物质作为磁稀释体系,将纳米材料的强磁性稀释后,用Gouy磁天平表征了强磁性纳米材料NiFe2O4磁化强度,探讨了纳米材料粒径与磁稀释体系磁化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