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云南六种家鼠染色体银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云南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白腹巨鼠(Rattus edwardsi)、社鼠(Rattus niviventer)、刺毛鼠(Rattus fulvescens)和王鼠(Rattus rajah)的核仁组织者区(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s)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通过分析各个种动物染色体上核仁组织者区的位置来探讨这六种动物之间存在的亲缘关系以及可能的演化途径。从而得出这六种家鼠可能的演化线路可分成三支:褐家鼠和黄胸鼠代表着其中一支;社鼠、刺毛鼠和白腹巨鼠代表着另一支;最后一支是王鼠。  相似文献   

2.
广西亚热带地区的鼠类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俊勋 《广西科学》1994,1(4):67-71
广西亚热带地区农田生态环境中栖息的鼠类有31种(松鼠科除外),其中桂东北15种,桂西北14种,桂西南23种,桂南17种。鼠类组成以鼠科物种占绝对优势,种类多属于东洋界华中区(Ⅵ)种华南区(Ⅶ)的成分,除竹鼠、帚尾豪猪和青毛鼠外,广西境内的种类大多数为滇南山地亚区(ⅦB)的种类。鼠类的群落结构分为桂东北中山-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和黄毛鼠(R.losea)群落,桂中丘陵孤峰平原-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R.norvegicus)群落、桂南中山低山丘陵-黄毛鼠、黄胸鼠和板齿鼠(Bandicotaindica)群落、桂西南低山丘陵-黄毛鼠、板齿鼠和黄胸鼠群落,桂西北中山丘陵-黄毛鼠、小家鼠(Musmusculus)和黄胸鼠群落.广西全区鼠密度平均11.51%,77.27%的县鼠密度>11%;92.05%的县鼠密度>7%,鼠类生物量;桂东北33.0只/hm2,桂西北37.5只/hm2.桂中42.0只/hm2,桂西南49.5只/hm2;广西全区平均42.0只/hm2。对鼠类对广西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鼠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骨髓细胞为材料,对两种家鼠属(Rattus)动物,即黄胸鼠(R. flavipectus),褐家鼠(R. norvegicus)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家鼠、黄胸鼠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42,它们的一般核型相似,其差异仅在于祸家鼠No.1和No.9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而黄胸鼠则为端着丝点染色体。Ag染色表明,虽然两种家鼠出现Ag染色阳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黄胸鼠的变化范围为3-9,褐家鼠的变化范围为1-6,但其位置都在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另外,还发现有两个黄胸鼠具有超数染色体,其染色体数分别为43、44。  相似文献   

4.
云南褐家鼠和黄胸鼠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昆明地区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的核型.其染色体数目均为42.其中褐家鼠含有十一对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二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七对中着丝料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而黄胸鼠核型中,具有十三对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七对中着丝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另外,文章还对这二种动物的染色体进行了G分带、C分带和银染色研究,探讨了二者的亲缘关系以及它们在家鼠属(GenusRattus)动物中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用骨髓染色体制片方法,对南京地区褐家鼠和黄胸鼠的核型、C带和G带进行了现察分析,并与前人报道作了比较,发现它们的核型和带型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分析我国的家鼠属动物的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日本黄脊蝗的核型和C─带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梁俊勋 《广西科学》1998,5(2):156-160
在45m2室内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下进行褐家鼠和黄胸鼠取食行为生态学特征的研究。观察结果显示,两种鼠对所提供的食物的日平均取食量和觅食时所付出的活动行为强度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日内的7时、15时和23时之间的摄食量和活动量的差异均极显著。当所提供的食物源有选择机会时,褐家鼠选择的平均取食量是玉米碎>稻谷>大米;黄胸鼠是玉米碎>大米>稻谷,无食物选择机会时褐家鼠的取食量是稻谷>玉米碎>大米;黄胸鼠是大米>玉米碎>稻谷。褐家鼠和黄胸鼠在寻找选择食物的过程中,通常付出的活动行为强度(量)是23时点>7时点>15时点。褐家鼠和黄胸鼠的取食行为特征表现可用“摄食时间+食物源+行为反应”的模式表示。同时指出鼠的取食行为与防治实践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三都溴调查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02只,隶属于啮齿目的黄胸鼠、针毛鼠、黄毛鼠和小家鼠;食虫目的臭鼩。栖居室外的以黄毛鼠占绝对优势,为当地野鼠总数的95.21%,携带的寄生螨数多达80%以上。室内的以黄胸鼠较为重要。从其体外检获寄生螨类11种:似太平洋无前恙螨、印度囊棒恙螨、陈氏爬虫恙螨、地里纤恙螨、毒刺厉螨、努氏厉螨、鼠预毛厉螨、土尔耳厉螨、福建棘厉螨、山区血革螨和巴氏禽刺螨,其中以地里纤恙螨最重要,占检出恙螨鼠总数的98.6%。室内黄胸鼠的血清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呈强阳性。室外黄毛鼠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氏体,从而证实黄胸鼠和黄毛鼠是当地钩体病和恙虫病的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10.
黄胸鼠是我省主要害鼠之一.由于黄胸鼠的特殊生境,一般灭鼠效果差.为了筛选出一种毒效高的杀鼠毒饵,笔者用溴敌隆、杀鼠磷、杀鼠1号3种化合物对黄胸鼠的毒效和致死耗饵量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0.05‰溴敌隆,1.5‰杀鼠1号和0.5‰杀鼠灵对于防治黄胸鼠都有明显的效果.其中溴敌隆的适口性最好,但1.5‰的杀鼠1号最经济.此外,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都有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湖侧褶蛙及阿尔泰林蛙的核型、C-带、银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刚  徐宁 《贵州科学》2004,22(3):54-57
本文报道了产于新疆伊犁的湖侧褶蛙(Pelophylaxridibunda)及阿尔泰地区的阿尔泰林蛙(Ranaaftaica)的核型、C-带、银带。产于中欧的湖侧褶蛙的第8、11号染色体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而且几乎每条染色体都有端粒区C 带,在一些染色体上还有居间区C带;而产于新疆伊犁河谷的湖侧褶蛙的第8号染色体是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1号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只有着丝粒区C-带,没有端粒区和居间区C-带。本文认为这种染色体核型上的差异是同种不同地域种群的染色体多态现象。阿尔泰林蛙与田野林蛙的第6号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本文认为两者同是欧洲林蛙群2n=26与亚洲2n=24的林蛙群的过渡种类。  相似文献   

12.
草绿异色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珍稀昆虫草绿异色蝗DimeracrisprasinaNiuetZheng)的染色体C-带核型.该种蝗虫(副模1)的核型为2n=22+XO,,全部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C带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3号染色体具有端带,5号染色体C带带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起源的松属三个种的胰酶—吉姆萨C—带核型.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的中间带分别为34,24,24条,着丝粒带分别为18,20,20条,而对于一条染色体臂来说,最多出现一条或二条中间带.所有带纹的形态相似.而大小各异.在同一有丝分裂相中,中间带到着丝粒的距离相等(在仅出现一条带的臂上).三个种C—带在分布上的主要区别是:马尾松有一条染色体不显任何带,而油松和黄山松所有染色体均显带.  相似文献   

14.
大蹄蝠的核型、G-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G -带和C -带。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 2n =3 2 ,NF =60 ,No .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 ,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 ;且有若干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15.
家蚕染色体的C-带及其扫描电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蚕早期胚为材料,对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C-带的研究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分裂相都显示染色体上有C-带,其中4条染色体上常有C-带深染;性染色体中Z染色体亚端部普遍显示有C-带.表明家蚕染色体C-带可能属于非着丝粒型C-带,与其弥散型着丝粒理论相辅.  相似文献   

16.
The Karyotypes,C-banding Patterns and AgNORs of Epinephelus malabaric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IntroductionThestudyonfishchromosomeswasstartedabroadinthethirtiesofthetwentiethcentury .Butduetoimperfectfixedmethodsandtechniques ,determinationwasstronglysubjective ,inadditionfishchromosomesbeingmuchsmallerthanthoseofhumanspeciesandothermammals ,plantsandinsects ,thereliabilityofearlyresearchresultswasratherdeviated .Afterthefifties ,thepreparation ,observationmethodsandtechniquesofhumanchromo someswereconstantlyimproved ,andin 1 970s ,variouschromosomebandingtechniqueswereestablished .…  相似文献   

17.
玉斑锦蛇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的染色体核型和带型,为探讨锦蛇属的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重要的证据。方法以产于贵州的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为研究材料,应用染色体的核型、C带、银带分析技术。结果玉斑锦蛇的核型为2n=38,含有20个大型染色体和18个小型染色体;每条大型染色体两端均具端粒区C带;第1,2,5,7号染色体具着丝粒区C带;第4号和第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C带浓染,几乎占据整条染色体;标准NORs位于第11号染色体。结论玉斑锦蛇是迄今已报道的锦蛇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端粒区C带最多的物种;锦蛇属的标准NORs具有属的银染特征。  相似文献   

18.
鹌鹑和石鸡的核型及C 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鹌鹑和石鸡的核型、C带,并与已报道的近缘种家鸡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鸟的核型基本一致,但与家鸡的核型有小小差异-两鸟的核型公式为:2N=78=4SM+2T+2ST+zMwT+2ST+4T+62mT/D,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鸟类核型在进化过程中有较强保守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