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外语教学既表现为一个语言过程,又表现为一个文化过程.在外语教学中,社会语言、非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干扰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针对语言与非言的差异采取适当的交际教学法,使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体态语言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美国著名的体态语研究专家梅拉比1968年在《当代心理学》杂志上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思想交流的总效果=语言的0.07+声音的0.38+脸部的0.05。如果人际思想交流能被百分之百的理解,语言的作用微乎其微(仅占7%),人的音调、音色、音质占38%,面部表情的作用最大占55%。可见体态语言的交流作用,远远大于口头语言的交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非语言交际,作为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研究的三大课题,两大功能,以及如何把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于外语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交流能更真实的反映主体的思想和感情,特别在操不同语种、不同方言的学生在教学中交流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决定了非语言交流在体育教学中的具有语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考馆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语言素养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了语言交流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作用,阐述了语言交流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培养咨询馆员语言交流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解彦青 《科技资讯》2012,(9):232-232
运用通讯工具进行交流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了交流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细小问题。本文结合生活实际,细致研究,深入思考,总结出在使用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时应当在情境、交流对方的心理、语言风格等方面应当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实际语言运用有着提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的语音,语义与词汇,句法,语用等因素对跨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中英文化交流中。这些因素对与养成中英文化意识,进一步掌握中英语言间的差异,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等有重要的作用,重视这些因素,非常有利于提高英文研究能力,以便跨越不同的文化之间的鸿沟,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反应,是一个文化的结晶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一门外语的习得离不开对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获得。作为学习外语的主要场所,外语教学也离不开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对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本文对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改革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晓川 《科技信息》2009,(28):130-130
非语言交际包括交际语言中所有的非语言刺激,这些非语言刺激的产生是基于行为发出者以及他对环境的利用,这些非语言刺激对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不重视语言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而仅仅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势必会远离这一目标。如能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与非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并融入文化教育,势必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泛读课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以及表达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通过观察与分析语言交流者内在行为方式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非语言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信息,才能有效地提高跨文化语言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习得中的文化习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 《科技信息》2007,(18):165
长期以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外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习得,文化习得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入手,分析了文化习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学生文化习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牢固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学习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主要讨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介绍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主要以谚语、惯用语等为例,分析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在外语语言教学中应大力加强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解决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是生物性的,遗传性的。而在人类语言及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则是心理性的、社会性的和文化性的。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言语行为等方面描述了某些自然语言及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现象,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的两种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即不同性别在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二是传统文化因素。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既有助于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又对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雪莹 《科技信息》2012,(35):210-210,259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功能、分类、信息内容及文化与非语言交际的关系。以期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文化和习惯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中俄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习惯、宗教,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交际语言的差别。文中对这些差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果在平时的交往中能够留心这种差别,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就能更好地促进交流,促进双方的友谊。  相似文献   

16.
王晓焕 《科技信息》2009,(30):143-143,145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民族的全部文化。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并影响、制约语言。俄语数词是俄语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词类一样,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俄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等。本文叙述俄语语言文化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出语言文化单位这一概念,以数词中具有民族文化语义的数字为例论述语言文化单位如何表现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文化因素,受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它决定人们对交际渠道的选择。语言中词语所特有的文化性及联想色彩,在跨国交流时,影响着人们对所交流信息真正含意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英语学习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绝大部分语言输入依靠外语教学课堂,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外语学习者必须发挥其主动性亲自参与这个过程。本文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强调将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参与相结合以提高外语教学课堂语言输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警官学院格斗课程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运用的必要性、使用频率、作用和运用原则4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非语言交流在警察格斗教学和训练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非语言交流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效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学生智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晶 《科技信息》2009,(30):341-341
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而非语言交际的民族性,是由历史、文化、习俗和心理因素的差异决定的。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更为严重。了解非语言文化知识,把握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本文拟从非语言文化差异的现象、成因以及对策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