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州市桂岭镇兴德村自乾隆年间开始制陶,至今已有200多年,始终薪火不绝,且还保留着原始而罕见的制陶技艺——泥条盘筑法与泥片模制法,是研究广西原始陶器的重要样本.通过田野调查,深入访谈了相关技艺传承人,并结合文献资料,论述了兴德村传统制陶技艺的工艺流程、制陶工具、器型与用途,从工艺、历史、社会意义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的独特...  相似文献   

2.
正海南省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是黎族人民长时间段的生活实践中留下来的文明印痕,是海南岛黎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黎族制陶技术历史久远,海南三亚、陵水一带即有拍印几何印纹的陶器遗存,从目前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海南的陶器至少有长达六千多年的历史。目前留存至今日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堪称中国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吴文波 《科技信息》2012,(12):280-280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新石器时代告别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傣族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傣族制陶的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成坯有无转轮、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方式。焙烧有露天焙烧、封闭半焙烧和窑内焙烧等方法。但傣族的原始制陶术已处于"濒危"的边缘和即将消亡的状态,亟待拯救和保护。本文陈述了傣族制陶技艺中最突出的慢轮手工制作过程,提出了传承和发展傣族制陶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西宾阳县邹圩镇下窑村制陶技艺历史悠久,其制陶原料包括采自本地的黄白色和红色陶土、天然土釉红珠土以及白色化妆土;成型方法有拉坯成型和模制成型两种,使用的主要工具有陶轮、泥弓、抵手和陶拍等;烧制陶器的窑炉分为龙窑和阶梯窑两种,阶梯窑烧成温度超过1200℃,最高可达1300℃以上。调查认为,宾阳下窑村制陶技艺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等文化特性,应加强对其制陶历史、工艺和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麦饭石陶瓷     
本发明属于一种民用陶瓷,是将麦饭石与现有的制陶的原料配制烧结成的陶瓷瓷具.具体来说就是在制陶的原料高岭土、石英中加入麦饭石,或是在高岭土、石英、碗石、滑石、介牌土、熟料、塑县土、风化石的制陶料中加入麦饭石进行配制,然后加工,生产出陶瓷瓷具,如民用缸或坛、罐、茶具或小件陶制品或美术陶制品.原料配比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剑川县甸南镇白族传统制陶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剑川县甸南镇海虹上登村白族传统制陶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记述了该项传统技艺的原料、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市场现状和相关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7.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 ,采用不同导热性能的原料配方来制作适用的陶器  相似文献   

8.
我国瓷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它是由制陶技术发展而来的。据考古发现,商周时出现了“釉陶”或青釉器皿,如尊、碗、瓶、罐等,兼有陶和瓷的特点,被人们称为“原始瓷器”。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7,(1)
唐门紫砂,在宜兴紫砂界无人不晓,好评如潮。自明清以来,唐门世代以制陶为业,名家辈出,极一时之盛。如唐凤芝、唐祝和等,均是紫砂界公认的制壶名家,作品风靡天下,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爱。唐永才是唐氏第四代传人,他自小就受父兄的影响熏陶,痴迷于制陶技艺。他遵循“艺精于勤”的祖训,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紫砂艺术殿堂里辛勤耕耘,从未有丝毫懈怠,终于锤炼出一手精湛的制壶技艺,成为唐氏新一代中出类拔萃的陶艺家。其妻吕黛琳,也出身于制陶世家,其作品深得业界人士的好评。1986年,他们的女儿唐朝红开始随父母学艺制壶,经过刻苦的钻研,唐朝红练就了…  相似文献   

10.
周晓彤 《科技潮》2007,(7):61-61
宜兴紫砂一直以来享誉中外,而作为制陶名家的潘国胜、范春娣夫妇在他们经营的七彩居,演绎着七彩陶艺。这对工艺美术师、优秀的陶艺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世界艺术家联合会的会员,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将紫砂壶的手工艺制作推向了又一个颠峰。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科学世界》2006,(8):82-87
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绚丽文化,同时也是世界陶瓷的故乡,英文中的“瓷器”就是用china这个词来表示的。现在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陶器.是我国裴李岗和磁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其代表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最高烧成温度约为900℃左右。其后.陶器的制造工艺一直都在发展,到了大约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6世纪),我国的制陶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制陶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青釉瓷器.其烧造温度要求在1200℃以上,瓷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釉质,从而拉开了我国五彩缤纷的瓷器发展的序幕。接下来主要发展了两大瓷器类型。一为色釉瓷,一为彩绘瓷。色釉瓷包括各种颜色釉,如钧窑.汝窑、定窑和龙泉窑等;而彩绘瓷则主要涵盖了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瓷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中国早期的制陶、冶炼等工艺思想中,还是在后来有着相当长时期发展的本草学、炼丹术、农学等学科中,都大量散见着许多宝贵的古代化学思想。这些尚不系统的,然而又具有开拓意义的古代形态的化学思想、观,点、认识以及实践,从自然观、运动观、方法论诸方面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发展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囊》2012,(8):I0047-I0047
变形虫式管理(AmoebaManagement)是由日本京都制陶公司创造的一套经营管理方式。变形虫管理变形虫管理方法是指一个企业由一个个被称为变形虫的最小组织单位构成,与一般的管理制度一样公司设有总经理、副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等阶层,但与一般管理制度不一样的是“变形虫”管理方法以“变形虫”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  相似文献   

14.
胡敖君 《科技潮》2007,(4):F0003-F0003
胡敖君出生于宜兴紫砂村的一个制陶世家。他自幼随父母勤学制壶技艺,从1974年起即开始专业制作设计,1991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97年创办“胡艺斋”创作室。  相似文献   

15.
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出土,主要见于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遗址,琼结邦嘎遗址,林芝红星、居木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两个遗址。陶器造型与那一时期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卡若化与锄耕农业及猎狩生活联系密切。陶器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刻纹、堆纹、压纹、磨光花上。制陶工艺包括对原料选择加工、成型与装饰、烧制方面。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业受生产力的制约,落后于同一时期内地出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化。它体现了西藏氏族部落社会的化风格,有强烈的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16.
闽越手工业生产部门主要有制陶业、建筑业、冶铸业、纺织业和造船业,这些行业在先秦的基础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些行业的生产水平,到了西汉中期的前段(汉武帝时代的前期),已与中原内地十分接近或基本一致,在铁器的使用和制造上,表现尤其突出。闽越手工业生产既保留了许多本民族独特、合理和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又学习和吸收了中原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7.
闽越手工业生产部门主要有制陶业、建筑业、冶铸业、纺织业和造船业,这些行业在先秦的基础上却有了较大的发展,有些行业的生产水平,到了西汉中期的前段(汉武帝时代的前期),已与中原内地十分接近或基本一致,在铁器的使用和制造上,表现尤其突出。闽越手工业生产既保留了许多本民族独持、合理和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又学习和吸收了中原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二里头遗址的一批陶器样品,对其主量和微量元素作了聚类和因子分析.结合XRD分析,发现二里头遗址不同发掘区域的陶器各自聚为一类,且同一出土单位的陶片尚能聚为同一亚类.这一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出土陶器应由专用陶窑供应.由此推测,二里头遗址的不同区域聚居着不同家族或氏族,并拥有各自的制陶作坊.  相似文献   

19.
王永燕 《遵义科技》2006,34(6):52-54
文学艺术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的边缘艺术。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浓缩各类艺术于一身,是形象地反应社会生活,表现社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的载体。盆景艺术也是一门边缘艺术,它吸收和运用园艺、绘画、雕塑、诗词、制陶等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情景再现的艺术表现,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感情体现的载体。因此,盆景艺术覆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人类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以学会制陶术开始的……。” ——恩格斯——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路途,这个被称为"火的艺术"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