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伽达默尔寻求的是一种超出科学的“经验”概念之外的“诠释学经验”。他认为“诠释学经验”的本质特征是“内在历史性”,即“有限性”。“诠释学经验”的“内在历史性”是由它的“时间性”规定的,基于“时间性”才能阐明“诠释学经验”的本质特征。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性”显现自身为“有限性”。“诠释学经验”的“有限性”是对存在的“洞见”。“诠释学经验”具有的“有限性”是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经验”区别于黑格尔的“经验”概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西方诠释学的主题之一。我们可以把西方诠释学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作者中心论”诠释学;第二阶段,是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第三阶段,是以利科尔为代表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建构一种方法论与本体论相统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代表了诠释学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3.
抓住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的联系,使得“艺术即经验”的美学思想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是杜威对康德将实践经验、认知经验与审美经验割裂的思想的革命性突破和超越。然而其试图将“经验”与艺术完全等同的片面和偏激则又导致了泛艺术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儒家“天道”还是老子“天道”,都不存在“自由主义”内涵。它们也从未成为中国人争取自由权利的武器。宪政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政治经验,是确立相对稳定的经济政治秩序并达成基本共识的结果。中国宪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奠定宪政的经验、制度基础,而不是嫁接出诸如“天道自由主义”之类超验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与著名哲学诠释学家洪汉鼎先生,就中西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对话与学术探讨。其内容涉及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差异与联系;中西诠释学和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契合点与内在关联;哲学诠释学经典文本与诠释文本关系之论和中国“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及“解释者比原作者更善巧”义之间的交叉点;哲学诠释学的“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与中国的“格义”“通经致用”“借古鉴今”之间的异同处;以语言为主线的哲学诠释学本体论转向,透显出汉藏佛经翻译所蕴含的外来佛教中国化的深层旨趣。本次对话,中西比较,相资为用,相得益彰,启人慧思,且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对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跃进"运动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大跃进”运动失误的原因,认真反思其深刻教训,主要历史经验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拘泥于旧有的经验、做法和模式,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是必要的,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诠释学在其历史嬗变中,经历了三种主要形态:文本诠释学、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在每一种形态上它都以特殊的方式实现着对人的生存的终极牵挂并与人的生活保持着紧密的实践相关性。这表明:诠释学将实践理性引入自身之内,为自己昭示出了一种实践性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用“私人语言”与“我们共同的语言”相对,这种相对是语言的发音过程。“私人语言”是呼唤“大家都来看”的我的感觉的一瞬间,“命名感觉”就是“说”一个词,意义是从命题开始,并以命题为结束的思想的过程,闪电般的思想就是理解。思想贯穿经验及分割一个经验,逻辑使我们永远被一个经验所吸引,于是逻辑最终形成我们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9.
藏传绘画不仅是藏族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藏族化的重要形象资料和活的“标本”。目前,国内外学对传统绘画作品进行断代研究主要以经验断代分类法和自然科学手段断代分类。章中作结合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对西藏传统绘画作品的“经验断代分类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提出开设初中美术“第二课堂”的形式、必要性,并对“第二课堂”开展的教学内容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离不开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都是在同各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所取得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倾向斗争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反倾向斗争经验.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及其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饮酒》实际上包含了“忘世”、“忘我”、“忘言”三个层次,指向的是一种审美化人生哲学的建立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在选稿过程中,怎样从众多的来稿中评价某篇论文的学术价值。作者根据多年编辑实践经验。概括为三个字:“新”、“深”、“实”。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西藏大学2006年的教学工作,部署了2007年的教学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迎评促建”这一中心,进一步做好六方面的教学工作,达到“评建创优”的目标,努力实现西藏大学“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15.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的作品,充满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处于多重困境之华人的人文关怀。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位有着中西文化双重经验的作家自我心历的写照,通过"梦想:天堂美国"、"‘他者’:无根漂浮"和"碎梦:无路逃遁"三个层面对她那一代人的"美国梦"进行了描写和剖析,力图通过现身说法,让国人了解旅美华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针对驾驶人危险辨识影响因素,开展危险辨识试验数据与自我报告数据的采集,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危险辨识时间划分为3类,进而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危险情境特征对驾驶人危险辨识时间有影响,交通情境越混乱,所需时间越长,且交通情境越危险,所需时间相对越短;同时,驾驶人特征及其经历对驾驶人危险辨识时间有影响,男性的危险辨识时间较女性更短;摩托、电动车驾驶经历越丰富,危险辨识能力相对越好;驾龄、驾驶里程与自行车驾驶经历对危险辨识时间并无显著影响.环境因素和人口社会学因素对驾驶人危险辨识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教学机房的建设、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计算机教学机房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介绍了一些有效可行的保证机房正常、稳定运行的“软”保护方法,不需任何投资、不存在兼容性问题,且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18.
从欧氏几何空间,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空间的时间性3个方面进行论述,从空间概念的由来、空间概念和现代建筑运动的紧密关系、物质材料对空间的直接影响、空间和时间体验等方面出发,展开讨论,对空间概念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解析,旨在对被经常论及的"空间"概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年壬阳明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复杂而曲折的,经历了"遍求百家"、"出入佛老"、"五溺三变"的思想漫游历程.而青年王阳明的思想漫游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从其少年时期就一直伴随着王阳明的"成圣"追求的心路历程.正是青年王阳明所经历的这种复杂而曲折的思想漫游,不但构成了其早期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而且对其以后成熟形态的思想格局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我们解读阳明心学的奥秘也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戴熙论画,以闲、静、淡、远的风格为“四美”,又进而以识、学、才“三长”兼备,才得画道之成,他提倡“形为心役”的创作,认为造化重于笔墨。他认为文人画应是“名心尽净”、“游戏人间”,故提倡“趣”、“灵和”、“天真”。在学古的择向中,戴熙窥元而追宋,有“振起北宋”之志。他对“四季山水”说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对风格学有独到的美学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