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最大的植物油精炼设备200-300t植物油分离机,日前在南京绿洲机器厂研制成功,并通过验收,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该植物油精炼设备是绿洲机器厂继成功研制开发50t、100t和150t植物油精炼分离系统基础上又一次成功的探索,国产化率100%,各项技术参数均达设计要求。该设备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植物油精炼生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植物油精炼分离机@士俊  相似文献   

2.
国外专利     
近年来,随着肥胖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成人病症的增加,迫切需要一种不含胆固醇的食品。本发明是多年研究的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将大豆蛋白酶解,得到部分分解生成物,再添加植物油、醋、调味料、香辣调味料等,经混合搅拌、均质等制成不含胆固醇且具有耐热性的蛋黄酱调味料。其配方为,植物油65%,食醋10%,大豆蛋白部分分解物(粉末)3%,调味料3%,香辣调味料1%,水8%。其制作实例如下;在1公斤大豆粉中,加9升40℃的水,用30%的苛性钠将pH调到7.0附近,约搅拌1小时再取出离心。经离心分离后,得到8公斤大豆乳液。将上述乳液在90℃加热处理10分钟,冷却后再用30%的苛性钠将pH调到9.0。然后再添加0.84克  相似文献   

3.
一种既能作为热量来源,又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新型营养型植物油──米糠油,已引起欧美国家众多健康食品爱好者的兴趣,它已成为继玉米胚芽油之后的又一新型保健食品用油。米糠油除了绝大部分用作营养食品用油外,还可用于医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米糠油作为烹调用油,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气味芳香,多次高温煎炒也不变色以及耐长时间贮存等,是目前任何一种植物油所不能代替的。米糠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达60%~80%,远远高于其它植物油。它还含有较高的固形植物成分,能有助于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可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这…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与产油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植物油,我们马上会想到厨房里煎炒烹炸使用的油.是的,全世界每年消耗数亿吨植物油,食用是其最大的用途之一.除了烹调外,烤面包、做沙拉等都要使用植物油,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方便食品,更是大量使用植物油,而巧克力则是从可可树种子中取出的特殊植物油可可脂制成的.除食用外,工业上也广泛使用植物油,生产涂料也许是植物油最早的工业用途之一.桐油可以直接用于涂料,许多漆类都是由植物油生产的.制皂、制药、  相似文献   

5.
开发指南     
我国具有开发前途的新型植物油目前,我国具有开发前途的新型植物油有以下几种: 1.番茄籽油。番茄籽出油率为14.2%,加工成的蕃茄籽油外观呈棕黄色,食用时别具风味。 2.葡萄籽油。用葡萄籽加工的葡萄籽油不含化学溶剂,可替代进口的甜杏仁油。 3.红花籽油。红花籽油出油率为18—20%,加工成的红花籽油富含亚纳酸、蛋  相似文献   

6.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含量及三酰基甘油(又称甘油三酯)的结构直接决定了植物油的性质及其使用价值。选取几种在化妆品生产中较为常用的植物油进行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得到茶树籽精油等9种植物油的正模式ESI质谱图。根据植物油的正模式质谱图中准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结合三酰基甘油分子立体专一分布理论,应用自己开发的软件FAC.EXE,计算得出植物油中三酰基甘油分子的结构,为植物油结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多种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食用植物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要有: 米糠油 从米糠中制取,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60~80%,远远高于其它植物油,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脑功能,在欧美国家很畅销。 麦胚油 从小麦的胚芽中提取,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天然维生素E复合体,具有抗癌、防治老年病、健美和延年益寿等特殊作用,是其它食用油不可相比的,走俏国际市场。 王米油 从玉米胚芽中提取,油色金  相似文献   

8.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作为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从油料作物的起源,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脂麻、油菜、花生等主要油料作物种类的发展演变和植物油的出现、发展.全面概述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油料作物和植物油演变发展的基本过程,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发展前景广阔杨兴华我国的食品工业包括粮食、植物油、肉类、乳品、蛋品、水产加工、糖果、烟酒、糕点及饮料罐头制造等25个门类,以及与之配套的食品机械、食品包装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的十几年中,食品工业的产值平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1...  相似文献   

10.
陈继国 《科技信息》2013,(26):430-430
本文介绍了常规理化检测法、计量化学法等检验植物油掺假的方法。对各种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简要介绍了植物油掺假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野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的油料资源,对野生植物种子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正己烷/乙醚(V/V=4/3)作提取剂,0.4mol/L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作甲酯化试剂,采用室温下快速酯交换法制备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测定了6种野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样品所含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其中5种野生植物种子的亚油酸含量为60.45%~79.96%。与几种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被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与常见植物油是类似的,但其亚油酸含量普遍高于植物油。同时还分析了几种水果子的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应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之—亚油酸的分析方法,以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葵花仁油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以聚乙二醇(FFAP)为固定相,氮气为载气,一次进样分析在27 min内完成.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回收率在96%~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最低检测限为0.001 pg.结果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操作方便,是检测食用植物油中亚油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植物油油泥经酸化提纯制取的酸化油及廉价非食用植物油为原料,加重油等石油油料勾兑,配制在常温下可直接供窑炉、锅炉使用的燃料油.并且报道了以酸化油、非食用植物油为原料,经酯交换、热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等加工工艺,生产柴油、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过氧乙酸环氧化,乙酸开环制备植物油醇,用丁二酰氯将POSS接枝到植物油醇中,得到POSS-植物油聚合物;通过在植物油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POSS-植物油聚合物制备植物油乳液,合成了POSS改性植物油乳液脱模剂;研究了该类脱模剂的脱模性能,结果表明,符合混凝土脱模剂标准的要求,且随着POSS-植物油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脱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植物油基脱模剂绿色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3种植物油溶剂(样:制松树油、棕榈油及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和二甲苯分别配制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下称甲维盐乳油)对哺乳动物大鼠和家兔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乳油对大鼠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与二甲苯相比,棕榈油、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分别配制的1%甲维盐乳油降低了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和对家兔眼的刺激性。除精制松树油配制的甲维盐EC对雄性大鼠毒性高于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乳油,而其余植物油配制的甲维盐EC对雌雄性大鼠的毒性低于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乳油。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甲维盐乳油提高了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葵花籽分离蛋白的制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葵花籽不仅可以制取高级食用植物油,而且取油后的葵花籽粕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29%~43%),其中球蛋白占55%~60%,清蛋白占17%~23%,谷蛋白占11%~17%,醇溶谷蛋白占1%~4%,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葵花籽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除赖氨酸的含量较  相似文献   

17.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18.
磁处理对植物油磷脂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粗油中含有磷脂,蛋白质,悬浮物等胶体杂质,造成浑浊,影响油的品质,因而食用植物油一般都需经水化脱胶等精炼处理,本文研究了应用磁场处理技术对植物油的水化除磷脂过程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铅。研究了微波消解体系和消解条件,优化了植物油样品用硝酸微波消解分解,不需赶酸,直接定容上机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省时省试剂,避免沾污或赶酸损失,降低空白值,具有样品消解快、彻底、待测元素损失少等优点,为食用植物油重金属铅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植物油沥青为主要原材料,经醇酸酯化和改性处理,再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催干剂。可以获得相当于桐油比强度1.2~1.5MPa/1%的粘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