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XRD、化学分析法、NH3-TPD,IR等方法对大孔β沸石和经酸处理后的β沸石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酸性进行了考察。用连续流动反应测定了催化剂上的甲苯歧化反应性能;通过DTA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结焦情况。实验表明β沸石经酸处理后发生骨架脱铝,酸量降低,B酸量减少大于L酸量减少;酸处理的β沸石甲苯转化率降低,但歧化率升高,活性衰减减慢,催化剂上的结焦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CNDO/2方法,研究了不同H(M)ZSM-5杂原子沸石的表面酸性,优化了杂原子的成键参数,结果表明,沸石表面B酸性与羟基质子电荷顺序一致,用气相脱质子能预测杂原子沸石表面酸性,与实验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以程序升温脱附(TPD)为主要实验手段,对二乙胺在5种不同沸石分子筛上的吸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对二乙胺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但不同的沸石分子筛对二乙胺的吸附能力受其结构和表面酸性特征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适用于交联条件的有效吸附部位为一与沸石分子筛表面酸性有关的弱化学吸附位;二乙胺从不同沸石分子筛表面脱附的动力学与晶内扩散有关,其表观脱附活化能分别为:75.4kJ/mol(5A)、51.5kJ/mol(13X)23.2kJ/mol(菱沸石)、35.6kJ/mol(NaY)和56.9kJ/mol(ZSM-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吉林省东辽县天然丝光沸石催化甲醇氨化反应的规律,考察了酸处理,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比和接触时间对样品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H3-TPD,Py(NH3)-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得出了催化剂活性与其酸量存在对应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微波技术在制备水滑石和柱撑水滑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制备水滑石的过程中使用了微波技术进行晶化,并与常规晶化方法进行了对比.XRD结果表明微波晶化法可以在约8分钟内达到常规热晶化法24小时一样的效果.在制备1,5萘二磺酸柱撑水滑石的过程中,使用了微波技术进行离子交换插入.XRD结果表明,微波作用10分钟与常规热交换法72小时具有一样甚至更好的离子交换效果.用微波插入法制备了磷钨酸柱撑水滑石,XRD和TPDE结果表明磷钨酸分子与水滑石层板离子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沸石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固体杂多酸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脱镁叶绿酸-a甲酯在不同溶剂、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来研究其光谱性质.脱镁叶绿酸-a甲酯最大吸收波长较长,为668.5 nm;在极性溶剂中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在中性(pH=7)条件下,荧光强度最小;在酸性条件下,当pH=2时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V-Co-β和V-Ni-β沸石,并以TMS对V-Co-β和V-Ni-β沸石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两亲性沸石催化剂.运用XRD、FT-IR和S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环己烯水化相界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沸石骨架未被破坏,能分布于水、油两相界面,V-Co-β沸石对环己烯水化的相界面反应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4 h,环己烯与水的体积比为1∶1,相界面面积(cm2)与催化剂质量(mg)比为1∶0.175,环己烯的厚度为0.3 cm,在不加共溶剂及静置的反应条件下,环己烯的水合率和环己醇的选择性分别为6.5%和53.3%.  相似文献   

9.
2,10-环氧蒎烷重排催化剂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2,10-环氧蒎烷重排反应机理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氮碱性化合物的硝酸盐,考察其在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合成紫苏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位的Bronsted酸强度和空间结构与催化活性密切相关,其活性顺序为:伯胺硝酸盐〉仲胺硝酸盐〉叔胺硝酸盐,不同伯胺硝酸盐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2,4-二硝基苯胺〈尿素〈对硝基苯胺〈甲胺-乙二胺-乙胺〈丙胺〈环己胺〈苯胺;具有适宜酸强度的[R^1R^2R^3NH]NO3(R^1,R^2,R^3可为氢、烃基、环状烃基、芳基、羰基等)型硝酸盐催化剂呈现出良好到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证明该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是可行并富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0.
将ZSM-8沸石经离子交换、挤条成型、浸渍、焙烧等一系列处理后制成Pt/ZSM-8催化剂,并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助剂对Pt/ZSM-8催化剂的影响。XRD结果表明,ZSM-8沸石经助剂改性后主体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助剂均匀分布在载体上;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酸性中心有很大的关系,NH3-TPD谱表明,催化剂有强、弱两种酸性中心,IR谱上出现了B酸中心(1546cm-1)和L酸中心(1454cm-1)的特征吸收谱峰,说明催化剂上同时存在B酸中心和L酸中心,助剂的加入对于催化剂的酸量、酸强度、酸性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CNDO/2方法,计算了杂原子沸石表面羟基的平衡键长,进而求得了其红外光谱值,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表明该法对于气相酸性的计算和预测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水滑石分解物表面酸碱性质微量吸附量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在673K、873K和1073K分解Mg/Al摩尔比为3的水滑石生成3MgAlO复合氧化物.XRD测定均显示MgO物相,873K以上焙烧的样品同时存在MgAl2O4尖晶石物相.用NH3和CO2作探针分子,红外光谱测定其酸碱位,主要存在L酸,而碱位是氧阴离子.微量吸附量热测定其表面酸碱强度,发现碱强度顺序为:873K>1073K>673K,而酸强度顺序是:673K>1073K>873K,这种现象可能与1073K样品生成了更多尖晶石及Al3+在表面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加热离子交换方法改性天然沸石以增加其介孔容量,同时以传统回流加热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的改性沸石作为对照,用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NLDFT)和氮气在柱状、孔状硅介质上的吸附模型为依据,计算不同加热方法改性沸石的孔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所选择模型和实际测得的样品等温线有很高的拟合程度。与传统BJH方法相比,NLDFT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孔径分布信息。相对于未改性沸石,微波加热改性天然沸石的介孔直径增加3~5 nm,而常规回流加热只增加直径在3 nm以下的介孔。这主要是由于沸石颗粒在回流加热过程中相互剧烈摩擦,导致沸石的结构受到破坏,沸石由层片状变为粉末状,而微波加热改性后的天然沸石仍保持原来的层片状。微波加热法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天然沸石介孔容量增加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法、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法和微反-色谱技术。综合考察了在PdCu/ZSM-5催化剂上,乙醇、乙醛、乙酸、氧等的吸附、脱附性能,以及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的分布规律,推测出乙醇在该催化剂上气相催化一步合成乙酸乙酯过程中的复杂网络图及反应机理,为改善此催化剂性能和进行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雪李佳  王仁章 《松辽学刊》2005,26(1):50-51,53
用微波辐射技术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探索合适的反应条件.实验中,分别从催化剂的用量、微波输出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投料比四个因素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索,得出最佳的微波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g,酸醇物质的量的比为:1.0:2.0,微波功率为595W,微波辐射时间为30min,产率84.1%.  相似文献   

16.
醇胺类油性剂在金属铝表面上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胺和醇类油性剂在金属在金属铝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通过对有机物(CH3(CH2)nOH,CH3(CH2)nNH2,n=5-19)在金属表面吸附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增加有机物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增强,吸附生成热增加,醇类化合物在铝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大于胺类化合物的吸附强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运用迎头色谱技术和TPD方法,考察了苯和环己烷分别在颗粒或纤维氧化2铝上的可逆吸附和苯的不可逆吸附,室温下苯在氧化铝上能形成3-4分子层厚的吸附层,可逆吸附热小于苯蒸气的液化热。环己烷在氧化铝载体上的吸附比苯弱,脱附速度比苯快。苯的不可逆吸附量仅为氧化铝上单层吸附量的1/4-1/5,脱附活化能在40kJ.mol^-1左右。苯在纤维氧化铝上的可逆吸附可以区分为孔口外表面吸附和孔内凝聚吸附,其脱附曲线  相似文献   

18.
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脱铝超稳Y-沸石作催化剂合成了乙酰乙酸乙酯与乙二醇缩酮和丙二醇缩酮,其产率可达到80%和96%,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规律,发现产物比反应物更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对反应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制备了SO_4~(2-)/Fe_2O_3-Al_2O_3系列固体酸催化剂,评价了各催化剂对醋酸与乙酸的酯化反应活性,该活性与由乙醇和苯探针分子的吸附热所标度的催化剂表面酸强度有较好关联。发现在773~823K温度下处理所得的SO_4~(2-)/Fe_2O_3-Al_2O_3催化剂的酸强度较大,催化活性较高.DTA、IR和XRD分析表明在该温度条件下处理所得的催化剂表面的硫酸根离子以剪式双配位于r-Fe_2O_3之上。  相似文献   

20.
制备并表征了含镓层柱材料,考察了氧化铝和氧化镓交联皂石对β-甲基萘歧化反应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β-甲基萘以异构化反应为主.活性与酸量、选择性与酸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氧化铝交联镓皂石较氧化钦交镓联皂石的活性高,歧化选择性亦高而异构选择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