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在语境分析中固守"实际思维",认为对语境的忽视使得哲学家陷入概括的普遍化并不得不将存在的本源诉诸本质,语境的内容包括客观存在的"背景"和主体的"选择的兴趣"。杜威用语境思想重建其经验理论,并在对经验价值标准及其作用过程的考察中将对语境的忽视与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对应起来,以此完善其教育理论。而语境思想在杜威实用哲学应用于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2.
陈新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0,(31):142-142,144
杜威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切入,结合杜威的教育本质论,知识论,深入分析杜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在教育中的体现,并对其影响作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内部看.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自成体系;从杜威教育思想与社会思想的关系中看.教育则成为他实现社会理想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他始终把教育看作是社会和人之间互相促进的动力性因素.他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服务于教育外的社会目的:改造现存社会、建立"民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何飞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2):169-17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乡村教育思想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和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合理成分,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杜威关于教育价值的思想,简要介绍杜威的价值哲学理论,把价值从超验理性转向经验现实是杜威的重大贡献。杜威主张教育对社会和人的改造和促进价值,并将广义的教育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手段,具有经验的理想主义特色,对当今社会关于教育价值的认识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再谈杜威的教育思想——探讨“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与革新。特别是"做中学"教育原则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同样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而我国现行的教育观念、体制、教学策略等却远不能满足。因此,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肯定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对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效率与教育效率的概念界定入手,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效率意识主要表现作了分析,重点探讨杜威教育效率意识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杜威的生平和个性特征,分析了杜威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陶海萍  李婧 《科技信息》2013,(7):250-250,278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对中国教育影响极大。本文梳理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和发展概况,阐述了其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明确了其在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润喜 《科技资讯》2011,(24):229-230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影响不小,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启发下,在技工学校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提供给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对学校、班主任和学生三个主体的要求.就现实中进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以人为本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负责制的实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报告(Faure,1972)中.首先给教育规划者们提出应把所谓的“终身教育”作为未来教育革新的“主导思想”,它的基本思想是教育应被看作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并非完全创新,在马修·阿诺德(Malthow·Arnold)(Johllson,1972)和夸美纽斯(Comenius)(Kyrasekpolisesks,1968)的著作中以及在古代教育论著中都不难发现其端倪。在他们看来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的一种手段.因为人们一生不间断地学习对己对社会都有好处。杜威(Dewey)也认为,教育和学习是贯穿人一生…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求知欲强但同时情绪化倾向、逆反心理明显的特殊群体。根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构建"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科学内涵,能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提供新思路、新途径;能使高校在构建"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本着一切从大学生根本利益出发的工作原则,通过实施一系列相关措施,促进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特殊内涵,阐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探讨如何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确保"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建立新的工作思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张爱民 《甘肃科技》2010,26(6):183-184
学生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如果能够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出发,探索了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顺应由封闭式教学转型为开放型教学;由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式教育;由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由整剂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中要注重人的和谐发展,教学中应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树立教育目标终身化的理念。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对终身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终身教育突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思想,强调人的一生都要受教育.因而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未来教育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对终身教育的本质与特征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表明,教育技术是支撑终身教育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内因,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平台.教育技术对终身教育的影响是通过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和推动终身教育理念转向实践两个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的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意蕴悠远内涵深刻。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教育具有自成目的性,表现为个体性与情境性,连续性与灵活性,内生性与意义性,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等特征。对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应辩证地认识,既要领会其意义与价值,也要看到其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深受杜威(John,Deney)的启发、影响。杜威坚持教育"实验"研究,他的教育理论著作不仅有其深厚的实用主义课程哲学理想,而且始终贯穿其心理学理念。他的"儿童中心"(学生为本),"做中学"(实践出真知),"教育即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诉求等等都充分体现在2001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然而中国的现实结构,国情变化发展又不断冲击着成长变化迅猛的青少年"独生子女",为此,思考中国课改中的"杜威情结",一方面检讨现实儿童世界应予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梳理"杜威现象"对中国教育进程、教育改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反思"教育即生活"的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