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BMPs方法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流域治理的现状,介绍了暴雨径流最佳管理措施(BMPs),并将其应用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提出了在小流域应用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库区流域的新农村、新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康晓霞 《汉中科技》2012,(6):10-10,5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提高和完善,是小流域治理的发展方向,是新型的小流域治理。柳林沟小流域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变当地群众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汉丹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对历史资料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丹江流域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陈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多发生在坡耕地和疏幼林区,水土流失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夏秋多、冬春少的时间变化规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垂向空间变化规律.结论 应采取以生态修复措施、工程措施和封育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费用与效益,为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国民经济可行性评价提供借鉴.方法 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结果 在陈家沟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得到的经济效益为3717.55万元,生态效益为13190.1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结论 小流域治理的国民经济评价表明,项目综合效益巨大,切实可行.应将生态效益纳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  相似文献   

5.
临沧县水土流失根源于小流域。本文通过剖析临沧县小流域水系分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等因素,提出必要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白石流域位于太原市娄烦县杜交曲镇小白石村,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根据其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134-134
小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面源以及水土流失。在分析小流域污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以水质为基点,以总量控制为指导原则,确保饮用水安全,确定优先控制单元,实行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面源控制、流域生态修复以及加强流域水污染环境管理一体化综合整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星云湖流域水土流失,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能够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典型的土壤侵蚀RUSLE模型,选用能体现流域特点的估算模型分别计算出了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等五个因子,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出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并统计分析流域的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北部和东部区域,其中,子流域中主要集中在螺浉河小流域和北部坝区小流域,乡镇中主要在路居镇,用地类型主要为其他用地和耕地;其次流域内平均侵蚀量最大的地形主要集中于25°~35°之间,以半阴坡坡向为主。应加强螺浉河小流域和北部坝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坡度大于25°和坡向为半阴坡的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适宜耕种,应加强退耕还林工作,优化未利用地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流域内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莫古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该流域自治理以来,综合考虑到土地利用、地貌部位、空间结构、措施类型以及治理与开发等问题,合理地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使林草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防线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南溪河小流域是贵州省桐梓县第五期"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治理区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流域的流域概况、治理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治理模式.方法 以冉家沟小流域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所得治理模式用于冉家沟小流域治理,每年拦蓄径流20.18万m~3.拦截泥沙5.71万t;给当地增加收入634.99万元;加速了当地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结论 冉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玉山县宅前小流域开发治理规划为例,指出红壤地区小流域治理指导思想和应遵循原则,提出以山顶及坡度≥25°的山坡营造防护林,坡度<25°的山坡实行等高开垦为水土保持措施;同时兴修水利,建立山地灌溉体系,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此小流域开发治理将为我国南方未开发的红壤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红河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各县(市)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既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单元,又当成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的单元,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融为一体,把水土保持的宏观生态、社会效益、与农户的微观经济活动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经营格局,具体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开发小流域效益、建立商品生产基地、进入市场经济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朝阳县满达小流域的治理开发,为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流域治理产生明量的“四大”效益。该流域竣工验收后,经过8年的运行,效益更加突出。现对满达小流域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温爱存 《甘肃科技》2016,(3):138-140
九峪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近几年天水市麦积区治理比较成功的一条小流域,该流域通过建设水平梯田、人工建林植草、进行沟道治理等措施,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意识,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重庆市南岸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为评价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2为分析平台,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TIN模型,数字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矢量图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矢量、栅格数据转换,地图代数运算等操作步骤,获取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和侵蚀强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杜琦 《甘肃科技》2014,(7):36-37,43
蒲池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近几年麦积区继藉河示范区项目之后治理的一条比较成功的流域,通过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总结了一些适合麦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方法,为新时期生态建设提供了样板,树立了典型。尤其是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在相似流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类活动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桥子沟(包括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两个对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eoWEPP模型对不同时段内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开展了1988-2000年水土保持治理效应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两子个流域各阶段径流深及输沙模数与实测数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说明GeoWEPP模型适用于桥子沟;在阶段1(1988-1990年)、阶段2(1991-1995年)和阶段3(1998-2000年)三个阶段,桥子沟土壤侵蚀状况均有好转.对比发现,在实施了土地利用整改措施的阶段1-阶段2时期,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均得到改善,而在阶段2-阶段3时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桥子东沟土壤侵蚀改善效益明显高于未实施措施的桥子西沟,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时期流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关系密切,说明合理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流域下垫面条件,能有效地减缓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土壤侵蚀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有效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开展土壤侵蚀监测、防治和小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建省小流域水质污染分散、治理难度大的现状,着力构建全省小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小流域监测网络共布设636个水质监测断面,并对全省2017年小流域水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全省小流域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开展全省小流域水质管理、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和省对小流域治理非常重视,每年国家投于水保的资金上百万元,治理经费数量可观。但是怎样才能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使其真正用到小流域治理中,并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呢?本文拟针对小流域治理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意见。一、重点流域要能上能下,奖罚分明现在重点流域治理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一旦列为重点流域,就象坐上了“铁交椅”,不管治理效果好坏,每年照样拨给投资,即使治理效果很差,也一直投资到治理期满。有的治理到期,验收不合格,还要延长治理年限,结果花多钱很多,治理效果确并不理想。同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