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7,(12):78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主要以开发客家民居、客家小食、客家歌舞为主题,大力开发东江客家文化,从收集、整理、研究河源的东江客家文化的丰富资源入手,通过传承、扬弃和开发,重建河源新的东江客家文化,确立了河源本土文化在客家文化圈中的地位,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分析客家文化产业的特性为起点,对客家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资源类型与产业形式、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区域合作与地方特色等关系,进行学理上的思考,探索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促进客家文化产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从客家文化本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嵌合上来讨论客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应该以民间为主,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寻求对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识;透过客家地区的全体成员参与投入,扩大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力量;在行销客家文化产业活动时,可以规划周边效益;政府可以在资金的提供、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方面提供协助和服务;充分发掘当地文化的"原乡意义",提升文化商品上的"符号价值"即"社会意涵",使商品真正意义上蕴含"传统",增强产品的文化体验性;在将物品潜入文化系统的过程中,突出文化的独特性,力图增强自我主体性的感知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对客家乡村文化旅游作符号学视角的探讨。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实施“符号化旅游”.有利于吸引游客,提升乡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客家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规划、旅游景观、旅游产品、旅游营销中进行“符号化”的策划,为探索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的文化共同鲜明的文化特色之一.在海峡区域合作中体现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发挥闽粤赣边和海峡东西岸客家地区的区域文化合作优势,着力推动海峡客家文化产业群的开发与创新,是海峡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与推动力,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从海峡客家文化产业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内容形式和开发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振兴文化产业政策的大背景下,贺州市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市,建设“区域性民族特色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意义的生产方式,更着眼于意义是什么。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使探求形式背后的终极意义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焦点。通过透视广告符号以缔造"现代神话"为己任的实质及其对广告受众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运作方式,进一步说明巴特以"神话"为核心的文化符号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西方符号学理论入手,试图肃清当代符号学的理论派系,并认同了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学,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文化的产物,而艺术符号与其他符号相区别,最后从文化的视角下探讨和给予艺术符号三个性质和特征:共通性,本真性,陌生性。  相似文献   

10.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识,也是唯一超越时空标明血脉传承的人类印记。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是中华姓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印记华夏民族特有的基因信息符号。伏牛山文化圈作为中华人种的起源地、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也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炎黄子孙根在伏牛山文化圈,中华万姓大多发祥于此。研究表明,目前全国120个人口大姓中源于伏牛山文化圈域内的大姓近78个。加强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文化探析,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增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具文化多样性的云南,在“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3年里,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的文艺全面丰收与繁荣,被国内文艺界和舆论界称之为“云南现象”与“云南模式”。本文着力从文化发展独特性和超前性的立论高度,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成为文化发达区的现实,努力解读、阐释“现象”、“模式”所产生的理性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峡地区强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既有助于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又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库区生态的良性发展。而要真正构建"文化三峡",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就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按照文化的规律办文化的事情。这就亟待构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立足于中长期的文化管理体制,注重对文化生态的培育与呵护,在培育文化产业的同时警惕文化大跃进,避免陷入文化GDP陷阱。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化变迁有良性变迁与负态变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以及旅游地内部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变迁内容和形式.旅游地文化整合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一过程有赖于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在文化帝国主义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文化构成及文化本质文化表现特性及其影响作用的分析,以及其与文化帝国主义所具备的隐性和显性关联,以科学分析网络文化在文化帝国主义中所起的作用,以警示高校中喜爱网络文学的大学生,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我们的网络文化具备自己的民族特色,符合“三个代表”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甘昕 《科技信息》2013,(6):184-185
Along with extens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more and more American films are introduced into China,which makes film title translation much more important.However,film title translation is not an easy job because of cross-cultural barriers.It is a challenge to translators who must handle the issu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process of film title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6.
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菏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我们应因地制宜,运用文化旅游发展理论,积极探索促进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职业教育长久发展的可靠保障.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文化软实力还很薄弱,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点是提升文化精神力,形成深入人心的制度文化,增进文化制度力,同时还应强化文化行动力,三力共同作用,发挥高职高专院校的文化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我们生活感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色彩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色彩”文化中。本文旨在通过色彩的文化内涵探讨翻译实践中有关文化信息传递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植根于社会历史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翻译则是文化身份的再现,受制于源语、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文学翻译的文化再现。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受这一虚构神话的影响,文学翻译中往往展现出一幅歪曲变形的东方形象,这体现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歧视与压制。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文化不同,彼此间文化语义也存在巨大差异。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对文化语义的忽视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鉴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本体性差异与不可通约性,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应该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外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