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提高凹版印刷中料带张力的控制精度,需要对凹版印刷中的张力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更加精确的张力模型,重点研究电子轴凹版印刷烘干温度对印刷部分张力系统的影响。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包含温度因素的印刷部分张力模型,该数学模型首次考虑了干燥系统造成的料带温度不均匀分布状态;然后从系统输入和输出关系出发,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张力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在电子轴凹版印刷设备上进行实验研究,验证张力模型和数值仿真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烘干温度对张力系统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烘干温度对张力系统稳态性能没有影响,而对系统的瞬态特性影响显著,瞬态过渡过程时间随着烘干温度增高而增长;在电子轴凹版印刷机工作条件下,烘干温度为60~80℃时,瞬态过渡过程时间相比于无干燥系统增长了41%~82%。该研究成果为电子轴凹版印刷张力系统和套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电子轴凹版印刷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反应器过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4种不同系列不同级数的旋风预热器系统的预热过程质量平衡、气体平衡与热量平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为设计和优化预热器系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大容积自然对流层流流动和传热过程的机理 ,经过合理的简化假设 ,对边界层内流体的稳定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流动方程、传热速率方程、质量衡算方程和热量衡算方程描述 ,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该状况下的传热系数的数学关联式。经实验数据检验 ,理论值和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 ,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三传一反"基本原理,建立了四级旋风预热器系统的预热过程气体平衡、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与流体、传热动动力学过程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确立了其求解方法,通过对某厂实例的具体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为设计和优化预热器系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生球干燥氧化过程的热传递现象,采用两段式干燥思想和缩核模型,以热量和质量为介质,考虑工艺过程干燥风向的变化,并根据现场数据辨识出模型的关键参数,建立了链箅机干燥氧化过程的机理模型.仿真曲线显示该模型较好描述了生球水分蒸发、干燥球团氧化与外部空气的质量、热量交换等现象.在机理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干燥球团和预热球团的强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吻合,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球团矿生球干燥氧化过程精确控制和优化提供了模型基础,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了由物质平衡方程和价值平衡方程组成的数学模型,文中对该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双三角钻臂及其液压系统的建模与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双三角钻臂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凿岩无盲区等优点,被凿岩机器人所采用.为了控制钻臂,对轨迹进行跟踪和精确定位,要求建立钻臂及其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而,该系统十分复杂,具有非线性和快时变的特点,要建立其精确的模型很困难,也没有必要.作者从液压系统的流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力平衡方程入手,对双三角钻臂及其液压驱动系统机理建模.在建模过程中,忽略一些对模型精度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获得了系统的简化模型.通过对钻臂的结构和受力进行分析,导出了模型中的参数、液压缸负载力的估算公式和估算方法,为实现钻臂的轨迹跟踪和精确定位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元段内的物料与热量平衡,对固定化酶管式热敏传慈器进行了考察,建立了用联立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描述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用于具体的发酵产物浓度测试,所得出的输入浓度与输出温差之间的关系具有Monod方程的形式,其度化趋势较好地反映了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岩盐水溶机理及溶腔形状变化规律,在岩盐水溶物理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Fick第一扩散定律,导出了水溶造腔腔体边界变化的动边界方程,建立了完整的岩盐溶蚀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求解方法,对岩盐溶腔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盐溶蚀数学模型能够有效的反映腔体形状的变化规律,指导储气库水溶建腔.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泡沫复合驱油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渗流机理、渗流规律的分析,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平衡原理和对泡沫上浮运动等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结合对泡沫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模型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渗流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11.
黄裔华 《广东科技》2014,(14):187-187
高速凹印机是将印刷图案直接制作在印版滚筒上,采用浸墨方式或递墨辊转移方式给墨,印制文字和图像,由放卷、引入、印刷、干燥、引出、收卷六个主要结构组成的技术装备。该设备被用于印制膜袋、纸盒等制品,印制效果精美。今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凹版印刷机的发展需要配套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向高效、高速及品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气浮电主轴转速高,动力学行为复杂,对不平衡激励敏感的特点,基于推广的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高速电主轴转子气体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获得了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与强迫振动微分方程。在分析气浮电主轴系统残余不平衡质量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及不平衡磁拉力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最高工作转速为250000 r/min 的高速气浮电主轴转子系统进行了不平衡激励的谐响应分析,揭示了运行于超临界模式的高速气浮电主轴在不平衡激励下的动力学行为,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高速气浮电主轴转子系统的优化设计、振动控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玻璃窑炉蓄热室内传热和气体流动过程的分析,以热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物性参数与换热系数均取作温度的函数。在单元节点上把格子砖的局部平均温度转化为局部表面温度,以计算换热系数,并应用集总换热系数来引入格子砖内部热传导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主导这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在马蹄焰玻璃窑炉蓄热室的操作条件下,实测结果与计算机数值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运用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能为蓄热室的实际设计和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注塑成型过程充填机理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了注塑成型过程的流动和浇注系统的数学模型 ,采用混合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求解压力和能量方程 ,从而实现了成型过程数值分析 .  相似文献   

15.
大型立式轴流泵站停泵过渡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动机械力矩平衡方程、水量平衡方程以及泵装置系统能量守恒方程,结合水泵全特性,建立了大型立式轴流泵站停泵过渡过程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的闸门运行方式及不同叶片转角对轴流泵站停泵过渡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水力参数和机组转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泵站设计及运行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系统论述了喷雾干燥器内粒子的运动状态与风场流动特性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在传递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马歇尔方程计算了干燥过程中粒子与干燥介质之间的传质传热,通过求解粒子在干燥室内的运动方程而进行喷雾干燥设备设计的粒子运动轨迹法及设计计算程序的计算机实现过程,并用实验数据及理论解对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超精密加工对精度的要求,从机理角度分析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建立了二者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材料热膨胀和材料弹性模量的物理本质都同原子间作用力密勿相关,只是二者的原子间发生作用的起固有别。材料的热膨胀是因温度升高,原子振幅加大,引起原子间斥力增加,平衡距离加大,原子间仍是平衡状态;而弹性模量是两原子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平衡位置,双子间是引力(斥力)状态,该引力(斥力)值同外界作用力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双层皮玻璃幕墙的类型,选取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箱体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模型。然后分析该形式幕墙的传热机理,建立了能量平衡方程,并给出方程中玻璃和遮阳装置总吸收率以及等效辐射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采用CFD方法确定了通风腔中的平均气流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形式幕墙的传热机理,分析了热阻的构成,给出了总热阻的计算方法,最后求得综合传热系数。本文的工作为今后DSF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低温干燥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玉米低温干燥的数学模拟程序,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和霉变两部分。模拟的基本方法即将深床谷物等分为一系列薄层,将干燥时间等分为一系列时间间隔。同时在纯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薄层干燥与薄层湿化方程,考虑谷物与气流间的状态不平衡;引入吸湿平衡含水的质量分数方程,以考虑解析与吸湿间的滞后效应。模拟结果表明,该程序基本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多级连续闪蒸结晶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物料衡算方程、热量衡算方程、粒数衡算方程、溶解度方程和结晶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多级连续闪蒸结晶器的数学模型。对于模型中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提出了以结晶内浓度为迭代变量的新迭代算法,该算法初值易确定并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收敛速度,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值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以一个KNO3三级连续闪蒸结晶过程为例考察了首级结晶器的温度和停留时间以及进料浓度对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