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邱冬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05-5307,5321
X-Y型天线座的天线,其方位角速度会随着俯仰角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在目标飞抵天顶时,存在一个无法正常跟踪的"跟踪盲区"。研究了"跟踪盲区"的来源。理论推导了正割补偿原理,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适合船载雷达使用的程序引导法在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方位俯仰型天线座存在顶空"盲区"现象。为解决卫星过顶盲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生盲区的原因,并结合天线自身的特点,给出了一种新的用波束覆盖的方式,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站观测系统的目标角度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站目标飞行平面的二面角不变量和方位序列支援的仰角参数估计方法。根据推导出的二面角关系,利用纯方位序列计算出目标在平面上投影的航向角,可方便地解出目标运动平面的水平补角和二面角,最后给出目标仰角序列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方位噪声对仰角误差的影响。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单站纯角度观测的非线性问题。仿真实验表明:估计的目标运动的不变参数效果好,仰角预测序列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PS/CSM双定位模式的车载导航系统。一方面通过GPS实现对目标方位的精确跟踪定位;另一方面利用GSM网络定位实现大范围的跟踪。通过GPS/GSM网络定位相结合,做到了对目标跟踪的无间断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遗传粒子滤波算法解决纯方位机动目标跟踪时,由于进化过程中大权值父粒子产生新生代粒子的变异方式比较单一,会导致目标在机动时跟踪误差较大和收敛时间长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在进化时调整新生代粒子的分布方式及变异幅度的改进遗传粒子滤波算法,以扩大粒子分布范围、多样化变异幅度并提高粒子接近机动目标真实运动状态的可能性。经仿真实验验证,本文的改进遗传粒子滤波算法能有效提升纯方位机动目标跟踪的收敛速度,减小跟踪误差,提升系统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6.
纯方位系统的可观测性,是指系统在纯方位观察条件下,能唯一的求解目标的运动参数。针对三维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目标,首先建立了观测器与目标之间的矢量图形以及矢量方程;并通过解矢量方程转化为对观测矩阵的分析,最后利用克莱姆法则以及矩阵秩的概念对纯方位系统跟踪的可观测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到了观测器在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匀加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观测性结论:匀速直线运动观测器的观测指数恒为常数,目标是不可观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观测器的观测指数非常数时,目标是可观测的。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机载纯方位目标运动状态的观测性分析中是可行的,对观测载机优化轨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6自由度电磁方位跟踪器在墙幕式立体投影虚拟环境中的注册方式. 将跟踪传感器以一定姿态置于空间中已知点处,根据其在虚拟环境屏幕坐标系和电磁跟踪系统坐标系中的方位输出值,确定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实现跟踪器的注册,从而可实时将跟踪传感器的方位输出值转化为在屏幕坐标系中的方位值,实现了虚实世界的融合. 实验结果证明,该注册方式简单、可行,注册偏差在10mm内,精度满足基于自然交互的多感知虚拟现实系统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强烈的海杂波干扰以及目标起伏严重制约了高频雷达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性能,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频雷达的数据融合与跟踪算法.通过加权最近邻关联来融合多频数据;通过无味卡尔曼滤波输出跟踪结果.在中国东海舟山海域进行了为期10d的数据采集实验用于验证系统性能.研究了多频雷达数据特点,给出了合适的距离、速度和方位的融合门限及权重设置方法,建立了从检测到跟踪整套处理流程,并提出了用于检验多频工作性能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目标在线时间、航迹分裂数目、跟踪区域和定位误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据融合和跟踪滤波显著延长了目标在线时间,提高了目标检测概率并减小了定位误差和跟踪中出现的航迹分裂数量,增强了跟踪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约束仅方位跟踪粒子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杂波干扰下适用于平面机动目标实时定位的粒子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运用贝叶斯递推方法,分析了通用粒子滤波算法.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了目标机动的多模式模型.针对约束仅方位跟踪(CBOT)的实际条件,推导了粒子滤波器中的最优重要密度公式.综合粒子滤波算法和约束仅方位跟踪理论,得出了约束仅方位跟踪粒子滤波器的伪码.对约束仅方位跟踪粒子滤波器的研究表明:在目标受到道路图之类的约束假设下,可以去除对本站作特定机动的要求;可在杂波环境中、目标作任意非线性机动的情况下,实现仅方位跟踪;跟踪定位距离大、角度宽;采用最优重要密度,可大大减少粒子数,降低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移动目标波达方向估计定位跟踪过程中,实时性差、精度低、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锁角环路的DOA估计定位跟踪算法.该算法采用锁角环路(DiLL)结构实现信号的波达方向(DOA)估计和定位,并实时随信号角度变化自动调整方向,以实现信号方位的跟踪.为了减小非线性和噪声对定位跟踪性能的影响,通过UKF滤波将估计目标信号的干扰消除,以提高信号方位定位跟踪的精度及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较高分辨率的DOA估计信号,能够对多个移动目标的方位进行有效定位跟踪,系统的精度、效率和稳定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压制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雷达天线方向图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无干扰、SSJ(self screening jamming,自卫式干扰)、单SOJ(stand-off jammer,远距离支援干扰)、多SOJ情况下常规雷达、频率捷变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计算公式,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可有效地对雷达在干扰条件下进行效能评估.利用该方法对多种情况下的雷达探测区域进行仿真,得到雷达探测区域分布图和盲区系数,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SSJ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减小严重,基本无法正常探测,但形状规则;SOJ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不规则,在干扰方向上探测距离减小显著,在其他方向上仍可达到较大的探测距离,频率捷变雷达可有效对抗压制性干扰.由多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的研究和仿真可见,干扰布局不同盲区系数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2.
楚洪波  徐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2,(10):1236-1238
我国有盲人820万,从事按摩工作的有12万,占整个社会盲人从业人员93%。但是盲人按摩工作者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许多按摩工作者过早换上职业病、慢性病;更有一些高级按摩人才英年早逝。造成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佳主要与按摩人员工作环境因素、工作性质因素和按摩师自身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残联、盲协、卫生部门等社会各界应关注重视盲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从多方面给予他们支持、帮助,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使盲人按摩从业人员能更好的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3.
小导管注浆技术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的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奥支起点~熊猫环岛站区间过地下通道为研究对象,对下穿既有地下通道地层加固的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区间隧道采用的浅埋暗挖施工技术,介绍了小导管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应用实践表明,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的方法可以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降低地层渗水、控制地表下沉,保障了地下通道和地下管线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是城市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中一种有效的辅助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4.
 尹中高速公路的地基土稳定性不能满足公路工程的要求,为了掌握该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特征,采用有限元软件NCAP-2D对尹中高速公路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桩间距、断桩两种情况下的破坏、位移特征。结果表明,旋喷桩桩顶处于塑性状态,旋喷桩桩顶侧向位移大于桩底,增加了基础的稳定性;当桩间距变化时,桩顶土和桩间土的塑形区范围、位移量呈正相关变化,桩顶附近发生塑性破坏的敏感区域;有断桩时,塑形区在断桩处分布范围明显较大,影响地基加固效果。所得结果对于此类公路的建设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盐田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湘东金银铜铅锌成矿带,区内北东向隆起带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区域性长寿—衡阳—观音阁断裂带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它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矿体全部分布于硅化构造角砾岩带膨胀部位内。目前地表已发现1条铅矿体,深部探获20条铜盲矿体、8条铅盲矿体和34条钨盲矿体,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其中主矿体Cu1具中间向西南、西北侧伏20°特征。根据区内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矿体侧伏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近几年勘查成果,提出了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主要在中深部及32号勘探线往西南方向矿体侧伏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了不同浓度荧光增白剂溶液的核磁共振T2谱,建立了T2谱中第一峰的峰点时间、峰高、峰面积等参量与荧光增白剂VBL溶液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溶液的浓度与第一峰的峰高、峰面积之间不存在单值对应关系,而与第一峰的峰点时间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即核磁共振T2谱的第一峰点时间可作为核磁共振法检测荧光增白剂溶液浓度的敏感参量,并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法测量荧光增白剂溶液浓度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于车轮轮辋超声波检测用的手动和自动探伤TR探头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制造出了灵敏度高、盲区小、信噪比高的TR探头,在现场轮辋探伤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建设有很多森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各种类型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围常常要求建设缓冲区,但是如何设计缓冲区宽度的研究很少。土壤种子库是衡量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潜力的重要指标,利用种子库进行缓冲区的设计。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及种子库分析的方法,在核心区内外选择一系列样方,调查样方种子库及其地面的植物种类组成,计算样方与核心区种子库、植物群落的相似性指数,根据核心区外不同距离的样方的相似性指数,确定了缓冲区的宽度。研究结果发现,缓冲区最低宽度在低地为300 m,在流动沙地为600 m,在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为1 000~1 200 m。对于沙漠化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泄水建筑物过流面进行掺气是一种有效的减蚀措施.采用常规的底部掺气设施后,泄水建筑物下游侧墙仍易发生空蚀破坏,其主要原因是边墙存在掺气盲区.在底掺气的基础上设置侧掺气坎,形成较小的侧空腔能明显提高下游近壁掺气浓度,有效消除原掺气盲区.影响掺气设施掺气效率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就是空腔长度,对侧空腔长度尚缺乏计算方法,它的形成机理与底空腔不同.本文笔者通过考虑影响侧空腔长度的结构参数和水力学参数,导出了一种近似计算侧空腔长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