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内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区域内土壤表层及深层样品,采用方差分析、克拉克插值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5.23,2.99,0.25 g/kg. 40~6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5.85,1.79,0.19 g/kg.相同土层深度下,未经人工抚育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受到人为干预过的样地,同时,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比3块典型样地空间格局得出,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大,表现为在东北方向上占优势.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华北落叶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影响鼠类分布的自然制约因素,采用样线法对高原鼠兔的分布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山顶到河漫滩湿地这个小的空间尺度上,高原鼠兔相对密度随高度的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河漫滩湿地的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山顶、坡地和滩地(P0.05),而坡地的有效洞密度最高;(2)从山顶到河漫滩湿地的空间尺度上,土壤质地均为砂壤,土壤pH和土壤温度无明显变化;在0~7.5 cm土层,土壤湿度河漫滩湿地显著高于滩地、坡地和山顶(P0.05),而山顶最低;土壤有机质河漫滩湿地显著高于滩地和坡地(P0.05),山顶较高,而滩地表现为最低;土壤紧实度河漫滩湿地也显著高于滩地、坡地和山顶(P0.05),山顶显著高于坡地(P0.05),坡地最低;(3)3个土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不同生境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0~7.5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都是河漫滩湿地显著高于滩地(P0.0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都是山顶、坡地和滩地显著高于河漫滩湿地(P0.05),而滩地最高;(4)高原鼠兔相对密度与土壤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土壤7.5~15 cm紧实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土壤15~22.5 cm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5)高原鼠兔相对密度与土壤0~7.5 cm和7.5~15 cm全钾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7.5~15 cm和15~22.5 cm速效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这表明高原鼠兔喜栖居在土壤湿度较小、土质较疏松的平缓坡地及滩地地段,且其活动的区域土壤全钾含量较高,速效氮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王朗自然保护区7种土壤为对象,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该区表层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如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pH及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王朗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p为2.679 6~2.741 4;各土壤颗粒粒径与累积重量的对数相关系数R2>0.85(p<0.0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仅与粒径为0.001~0.005mm和小于0.001mm土壤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容重的关系不显著,然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对王朗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的探究发现,该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偏低,土壤结构相对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需要加强该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王朗自然保护区7种土壤为对象,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该区表层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如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pH及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王朗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p为2.679 6~2.741 4;各土壤颗粒粒径与累积重量的对数相关系数R2>0.85(p<0.0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仅与粒径为0.001~0.005 mm和小于0.001 mm土壤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容重的关系不显著,然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对王朗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的探究发现,该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偏低,土壤结构相对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需要加强该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峡库区澎溪河落干期消落带不同地点、不同高程段、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化强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消落带硝化强度范围为0.76~9.76 mg/kg·d,平均值为3.76±0.76mg/kg·d,明显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区域土壤硝化强度。澎溪河消落带从上游汉丰湖到下游黄石,土壤硝化强度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高程的增加,消落带土壤硝化强度逐渐降低,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地土壤硝化强度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硝化强度(P0.05),是耕地土壤硝化强度的1.82倍。消落带土壤硝化强度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机质含量及亚硝化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周期性的淹水影响了消落带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从而影响了消落带土壤硝化强度。  相似文献   

6.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生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8月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在沿岸和近杭州湾口门一侧较高,在大金山岛周围区域较低;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不均,仅在近杭州湾口门一侧出现一高值区;浮游植物密度的数量变化与表层悬浮物(r=0.906,P=0.013)呈显著负相关,与表层无机氮(r=0.835,P=0.038)呈显著正相关,与底层无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7,P=0.004),与表、底层无机磷(表层:r=0.541,P=0.268,底层:r=0.605,P=-0.280)、浮游动物丰度(r=0.083,P=0.876)相关性不显著,水动力作用对其平面分布有一定程度影响;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近年来呈升高趋势,浮游动物丰度则呈下降趋势,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非一致性,反映出浮游动物未能对浮游植物有效的下行控制,该水域浮游生态系统可能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湿地土壤养分供给状况及可利用水平与氮素含量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以贵州草海湿地自然演替下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四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牛筋草、李氏禾、香薷和芦苇)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下湿地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全氮含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芦苇群落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速效氮和全氮含量最高;(2)各植物群落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AN和T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芦苇群落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均低于其他植物群落;李氏禾群落土壤氨态氮含量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分布受植物种类及自身凋落物、降雨量和地势、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或促进,各植物群落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样方法,2011年9~10月调查了安徽境内21个草地样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含凋落物)变化幅度为75.73~3 729.07 g·m-2,平均值为987.48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是129.88~8 134.18 g·m-2,平均值为2 115.50 g·m-2,不同土层中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总生物量在205.62~10 711.05 g·m-2之间,平均值为3 102.99 g·m-2;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从北向南皆呈增大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皖南地区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促进贵州山区茶产业的优质高产发展,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鸟王茶产地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08~107.09 g/kg,平均含量47.20 g/kg,变异系数为50.11%属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不同生态环境下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为原生区域(59.32 g/kg)林地(57.28 g/kg)人工茶园(46.56 g/kg)耕地(34.8 g/kg)。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Ⅰ、Ⅱ,有机质含量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坡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海拔、石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土壤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太湖沿岸防护林模式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选取林龄相同的杨树纯林、杨树石楠混交林以及杨树女贞混交林3种森林经营模式,挖取1 m深的土壤剖面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各模式下春季土壤的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试验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17~1.35 g/kg,各森林经营模式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df=2,F=102.820,P<0.05),与杨树纯林相比,杨树女贞混交林和杨树石楠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1.8%、69.7%;随着土层深度增加,2种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df=3,F=108.289,P<0.05);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别为5.67~9.79、3.22~12.43 mg/kg,各森林经营模式之间差异显著(df=2,F=18.764,P<0.05;df=2,F=9.655,P<0.05),杨树女贞混交林和杨树石楠混交林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杨树纯林分别降低了11.8%、27.3%,而杨树女贞混交林和杨树石楠混交林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20~40、≥40~60和≥60~80 cm土层显著增加(df=3,F=106.230,P<0.05;df=3,F=119.794,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经营模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为6.04~9.52 mg/kg,与杨树纯林相比,杨树女贞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增加了7.5%;②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为3.43~9.16、0.16~1.04、0.15~0.25 mg/(g·d),与杨树纯林相比,杨树女贞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增加(df=2,F=19.600,P<0.05),而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土壤表层则显著降低(df=3,F=43.637,P<0.05);杨树石楠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降低(df=3,F=17.825,P<0.05),而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则相反;3种森林经营模式下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脲酶和硝酸还原酶对经营模式的响应更敏感,可作为土壤氮变化的指标。此外,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与含水量、pH密切相关。【结论】与杨树纯林相比,杨树女贞混交林和杨树石楠混交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有效吸收并削减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硝酸盐向土壤深层淋溶导致污染浅层地下水的风险。同时,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变化加速了土壤氮转化和养分循环。建议在太湖沿岸防护林构建过程中,推广乔灌复层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其土壤蚯蚓数量(密度)及生物量时空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击法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样地土壤理化环境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森林群落类型显著影响蚯蚓密度(P=0.001)和生物量(P=0.006),各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云南松群落>桉树群落>疏林群落、云南松群落>疏林群落>桉树群落。②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时间变化总体上表现为:9月>10月>11月。垂直分布表现为:桉树群落与云南松群落蚯蚓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而疏林群落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③桉树群落土壤温度、pH及水解氮与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等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它们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云南松群落和疏林群落下蚯蚓密度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相关性不显著。【结论】3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样地土壤理化环境(温度、水分、pH、土壤氮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喀斯特小流域土壤质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2 755个样点信息收集与土壤样品采集,定量研究了流域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喀斯特小流域土壤物理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异质性,其中剖面土壤容重平均值范围为1.17~1.41 g/cm~3;随着土壤厚度增加,土壤容重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整个后寨河流域内土层厚度大于100 cm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51.32%;不同土属分区土壤厚度差异较大,黄泥田区土壤厚度大多超过100 cm,而黑色石灰土区则大部分厚度小于20 cm,部分区域甚至仅几厘米。流域内23 536个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8.27 g/kg,变幅为0.22~221.95 g/kg,极差为221.73 g/kg,结果显示,范围较宽,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 008.86倍。本研究表明后寨河流域土壤质量空间差异较大,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98%以上的表层土壤肥力皆在较适中以上。土壤厚度及石砾含量等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施用氮肥是当今作物生产中获得较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人类向全球陆地氮循环中输入了过量的氮,已引起全球氮超载及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揭示土壤中全氮含量和分布特征,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因盲目过量施氮肥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六镇镇、二郎口镇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为研究对象,对耕地土壤中全氮的背景值、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全氮背景值为1 068.0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67倍;水平方向上,分布较均匀,含量范围为385~2 543mg/kg,通过绘制全氮的地球化学图并结合全氮的分级标准,查明全氮较缺乏区和缺乏区的分布范围;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全氮含量逐渐减少,110cm后含量变化不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全氮与碱解氮、全氮与有机质、碱解氮与有机质、碱解氮与p H均显著相关(P0.01),且全氮、碱解氮、有机质三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对土壤养分循环产生的影响及机理,以杭州湾滨海湿地围垦区内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与3种土著植物群落:束尾草(Phacelurus latifolius)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0~10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束尾草、白茅和芦苇(P0.001),分别提高了91.49%、116.97%和334.88%;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也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都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显著提高了部分土壤酶的活性.这些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能加速了土壤养分转化,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绿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壤盐分对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精河流域为研究靶区,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精河流域表层(0-10cm)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盐分电导率平均值为6.13ms·cm-1,属于中度盐渍化类型,变异系数较高,呈强变异性;(2)土壤表层盐分变异函数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决定系数0.766。空间变异比为9.4%,表层盐分变异与空间强烈相关,格局受制于土壤自身性状;(3)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空间上整体呈条带状分布,局部表现为斑块格局;(4)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状况显著相关,线性拟合R2为0.769;(5)土壤含盐量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干扰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和分析抚仙湖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土壤、抚仙湖典型沉水植物、表层湖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总有机碳、碳氮比值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探讨抚仙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表层土壤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抚仙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的内源输入,少部分为陆源输入,陆源输入有机质主要来源于C3植物.流域土壤有机质在经河流输入湖泊过程中存在后期改造和降解,在探究湖泊沉积物来源时需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金寨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079件,采用酸熔-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分析土壤样品硒含量,运用ArcMap 10.2软件中Kring泛克里格法网格化模型绘制土壤硒含量等级评价图,同时分析了该地区土壤硒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为0.040~1.254 mg·kg~(-1),平均值为0.233 mg·kg~(-1),土壤硒含量对数属于正态分布。富硒土壤面积为421.29 km~2,占金寨县总面积的10.75%,硒适量土壤2 536.94 km~2,占金寨县总面积的64.82%。研究区土壤硒含量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土壤全氮、Fe_2O_3、有机质含量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统计学、GIS和传统统计方法,分析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通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并探讨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和人工施肥量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林省通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西部高,东北和西北部低,而全氮含量为北部高,西南部低;2)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差异并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大,急剧减少;4)淡黑钙土、栗钙土和草甸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风沙土和沼泽土;5)通榆县各乡镇人工施肥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的相关性并不强,说明影响本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因素以自然环境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20.
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选择王朗自然保护区内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土壤调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在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SCR)和土壤影响综合指数法(SII),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憩活动增加了土壤容重、p H值及全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全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游憩活动对土壤的显著影响范围至少达到了游道外2 m区域,且越靠近游道,土壤所受的影响越大.游憩活动后,0~20 cm、20~40 cm及40~60 cm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所变化,其中0~20 cm层土壤变化最为明显.土壤影响综合指数(SII)由高到低依次是景区大门(4.06)、牧羊场(2.93)、甘海子(3.20)、涅磐石(2.25)、白沙沟原始森林(1.74).总的来说,目前游憩活动已经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