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研究了益智仁中提取的原儿茶酸对人脂肪干细胞(hADSCs)体外迁移的影响.实验采用明胶包被的Transwell细胞培养池,观察到适宜浓度的原儿茶酸可显著促进人脂肪干细胞体外迁移,其作用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同时,1.5 mmol/L原儿茶酸促进hADSCs迁移的作用最强且呈现时间依赖性.RT-PCR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原儿茶酸处理后,人脂肪干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明显升高.酶谱分析发现,经原儿茶酸处理后,干细胞的活性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增加.抗体阻断实验显示,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与MT1-MMP的表达升高和MMP-2的活化增强有关.最后,人脂肪干细胞鉴定结果表明,经原儿茶酸处理后的人脂肪干细胞仍保持间充质干细胞多分化潜能的特性.因此,原儿茶酸有可能在脂肪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小鼠肥大细胞体外诱导体系。探究肥大细胞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了与肥大细胞共培养后的细胞2LL侵袭转移能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肥大细胞能够抑制IDO诱导的细胞2LL的侵袭转移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能够抑制促肿瘤转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肥大细胞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而减少IDO的表达;并通过TIMP1信号通路抑制MMP2、MMP9和VEGF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肥大细胞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调控IDO表达和抑制下游TIMP1、MMP2、MMP9信号通路抑制细胞2LL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探讨龙葵碱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N-乙酰基转移酶1(NAT1)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对氨基苯甲酸(PABA)为底物,以PABA被NAT1乙酰化为乙酰对氨基苯甲酸(Ac-PABA)的量反应NAT1酶的活性.观察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时间龙葵碱对完整HepG2细胞NAT1酶活性的影响;龙葵碱对HepG2细胞细胞质中NAT1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T1酶活性测定中,龙葵碱能显著降低HepG2完整细胞NAT1的活性;龙葵碱能够降低HepG2细胞质内NAT1的活性,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增加NAT1转化产物的量逐渐增加,但龙葵碱能显著降低同一时段NAT1的活性.提示龙葵碱通过抑制HepG2细胞中NAT1的活性是龙葵碱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m八肽对肝癌HepG2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以及P-5m八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10μmol/L和100μmol/L的P-5m八肽分别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进行处理,药物作用时间为36 h,36 h后将细胞裂解.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给药后细胞中MMP-2和MMP-9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测定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eal-time PCR检测显示终浓度为10μmol/L和100μmol/L的P-5m八肽对HepG2细胞刺激后,MMP-2和MMP-9的m RNA表达均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用10μmol/L和100μmol/L的P-5m八肽对HepG2细胞刺激后,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m八肽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对已经构建成功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T5 MMP的催化结构域进行诱导表达, 得到分子量为21000, 包涵体形式的重组蛋白.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后, 用凝胶过滤树脂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柱上复性, 得到了具有较高活性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6.
补体Clq TNF相关蛋白1(complement-Clq TNF-related protein 1,CTRP1)属于CTRP超家族成员之一,能在多种组织细胞表达,包含一个 N-末端的信号肽,一个短的可变结构域,一个胶原结构域和一个C-末端的球形结构域,从而在调节物质代谢、炎症免疫、阻止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CTRP1的分子结构,细胞组织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究甘蓝型油菜bHLH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2个bHLH122转录因子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nbHLH122-1(GenBank登录号为MT795160)和BnbHLH122-2(GenBank登录号为MT79516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nbHLH122-1和BnbHLH122-2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都含有bHLH保守结构域,分别与白菜和甘蓝中预测的bHLH122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两个BnbHLH122蛋白均定位在细胞核且具备转录激活活性.qRT-PCR实验结果表明BnbHLH122-1基因主要在花期的根中表达,BnbHLH122-2基因主要在苗期的根和花期的花中表达.此外,高温、低温、干旱、高盐、渗透、核盘菌胁迫以及ABA、SA、MeJA激素处理均能显著影响BnbHLH122基因的表达,由此说明甘蓝型油菜BnbHLH122基因可能在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金刚烷甲酰氯为起始原料,亲核取代、环化、硝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2-金刚烷-5-氨基-1H-吲哚(5);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5个N-(2-金刚烷-1H-吲哚-5-基)取代苯甲酰胺(6a—6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了6a—6e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6d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 45,11. 45,9. 56μmol/L.实验表明,化合物6d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Zn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则能抑制其活性,这两组酶在很多瘤组织中表达增高.文章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及在淋巴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和蛋白沉降实验(GST pull-down),分别从体内外对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GALNT14)与金属硫蛋白2A(MT2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验证.将MT2A全长c DNA片段克隆到p ET-Dsb A和p CMV-Myc载体上.表达并纯化了His-Dsba-MT2A和GST-GALNT14蛋白,在体外通过GST pulldown技术分析,显示MT2A能与GALNT14结合,证实了二者在体外的直接相互作用.继而,共转染p CMVMyc-MT2A和p CDNA3.1-Flag-GALNT14到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抗Myc抗体可以将GALNT14从细胞裂解液中沉淀下来,证实了它们在胞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了GALNT14和MT2A在体内外条件下能够发生直接相互作用,这为进一步明确GALNT14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一种30 kDa左右且高度保守的β-半乳糖蛋白,在人体各组织及微环境内广泛存在.由于Gal-3特有的糖识别结构域和高度保守的N-端结构域,使其具有可塑性强和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并在人体内作为特殊中介物参与炎症反应.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炎性反应细胞对调节炎症反应起关键作用.主要介绍Gal-3作为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中与巨噬细胞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明胶酶谱电泳法研究大鼠肝部分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肾结蛋白(desm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9(MMP-9)的活性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肝再生过程中肾小球系膜细胞、足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desmin和GFAP,而且二者的表达在PH后均经历了先减少后恢复的过程.明胶酶谱电泳结果显示,在对照组,检测到1条92 kD(pro MMP-9,MMP-9酶原形式)蛋白酶带,具有强的活性.在PH后8 d到14 d检测到了92 kD,86 kD(MMP-9),72 kD(pro MMP-2,MMP-2酶原形式)和66 kD(MMP-2)4条蛋白酶带.从第10 d到14 d,pro MMP-9和MMP-9活性逐渐增强,pro MMP-2和MMP-2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皂甙Rh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治疗至今尚无好的方法.传统化疗药因其缺乏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作用,治疗中容易造成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人参皂甙Rh2是人参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文章从人参皂甙Rh2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分化、抑制肿瘤DNA合成、提高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转移、抗肿瘤耐药性增强、其他化疗药物对耐药肿瘤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GF-β1与E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成对照(C)、TGF-β1(T)、EGF(E)及TGF-β1+EGF(TE)组。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α-SMA表达,W.B检测上皮、间质细胞标记物、MMPs及信号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结果:T及TE组RLE-6TN发生EMT转变并见间质标记物及MT1-MMP、MMP2表达上调,E组Vimentin、MT1-MMP、MMP2及CD147表达上调;T与E组p-ERK、p-38MAPK及p-Akt表达上调,T组p-Smad2表达上调;T与E组均见凋亡,TE组凋亡加剧。结论:单用EGF不能诱导RLE-6TN发生EMT,合用TGF-β1无协同诱导EMT,却能协同诱导凋亡。TGF-β1诱导EMT时,主要通过EGFR信号通路诱导MMPs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8-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NA-17(N-(3,4-亚甲二氧苯乙基)-4-(3-N,N-二甲氨基)丙胺基-1,8-萘二甲酰亚胺)在肝癌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NA-17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对肝癌细胞(HepG2)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对正常肝细胞(HL-7702)毒性较低。初步的机制研究显示,NA-17通过诱发HepG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杀死HepG2细胞,但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NA-17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蛋白Bak的表达,从而诱导HepG2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处理人红细胞膜导致膜蛋白交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HMP).用一定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预处理红细胞膜,HMP明显减少.用巯基抑制剂N-乙基马来酰胺(NEM)预处理红细胞膜,则HMP几乎消失.用特异性标记巯基的荧光探针N-(3-芘)马来酰胺(N-[3-P]NEM)来研究经不同浓度邻苯三酚处理的红细胞膜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邻苯三酚浓度增高,荧光强度相应降低.上述结果提示,O_2~-可能主要是通过氧化巯基导致膜蛋白交联并形成HM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GW1929)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分泌的影响.方法: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50μg/mL),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1929(GW1929)(20 μmol/L)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 h后,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泡沫细胞的形成.并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上清中MMP-2、MMP-9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及GW1929组细胞几乎未被油红O染色,oxLDL组大量细胞胞质被油红O染成暗红色,而oxLDL+GW1929组细胞胞质染色明显浅于oxLDL组细胞.oxLDL组MMP-9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GW1929组(P<0.05).而oxLDL+GW1929组MMP-9的浓度明显低于oxLDL组(P<0.05).而各组间MMP-2的浓度并没有差别(P>0.05).结论:GW1929可能具有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及MMP-9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A549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之间可能潜在的关系.方法:①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和干预组(5、10、15μg/mL脂多糖(LPS)干预12 h,10 μg/mL的LPS干预6、12、24 h)A549细胞MMP-2蛋白质表达;②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和干预组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COX-2活性产物前列腺素E2(PGE2)及MMP-2的变化.结果:①在5、10、15μg/mL的LPS 12 h诱导下,肺癌A549细胞MMP-2蛋白表达及MMP-2和PGE2的分泌增加;②10 μg/mL的LPS干预肺癌A549细胞6、12、24 h后MMP-2蛋白表达及MMP-2和PGE2的分泌增加;③肺癌A549细胞PGE2与MMP-2正相关(r1=0.980,r2=0.975).结论:①肺癌A549细胞PGE2与MMP-2密切相关;②肺癌A549细胞可能通过激活肺癌A549细胞MMP-2,参与肺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酵母朊蛋白Ure2蛋白(Ure2p)具有动物朊蛋白类似的构象转变特点,其N-端65个氨基酸是朊病毒结构域(PrD),对酵母朊病毒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将PrD基因与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重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可溶性的GST-PrD融合蛋白(sGST-PrD).sGST-PrD在体外自发地聚合成纤维,这种蛋白纤维的圆二色谱呈典型的β-折叠,对蛋白酶K的抵抗力增加,并具有淀粉样纤维的光学特性.聚合的GST-PrD(aGST-PrD)能促进sGST-PrD聚合成纤维.这些结果显示PrD能使与其融合的GST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形成一种新的朊蛋白样嵌合蛋白.这是PrD改变其他蛋白构象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实验评价不同蛋白酶酶解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所得酶解物的抗氧化性;运用MTT检测法和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研究不同乙醇浓度对LO2细胞的影响,并评价河蚬酶解物对乙醇致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后对活性高的样品进行了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河蚬酶解物具备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河蚬酶解物(300~400 mg/L)对LO2细胞的增殖无毒性,且可以抑制乙醇诱导降低LO2细胞存活率的趋势,其中胰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物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其他酶解物,同时二者可减缓乙醇导致的LO2细胞ALT和AST的释放,各自含对抗氧化有贡献的氨基酸占其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是75.69%、75.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