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和筛选甘草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超滤质谱法(UF-MS)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和5种甘草提取物(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甘草呋喃酮和甘草利酮)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甘草提取物均与人血清白蛋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其中甘草酸的结合能力最强,其次是甘草苷、甘草素、甘草呋喃酮和甘草利酮.说明超滤质谱法可准确识别与受体蛋白质结合的活性小分子配体,实现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甘草内4种潜在活性成分甘草酚、甘草查尔酮A、甘草异黄酮A、异甘草黄酮醇对体外I相与II相药物代谢酶的激动活性,探讨甘草解毒的分子机制。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甘草内口服生物利用度(OB)较高的化合物,体外建立Hep G2与A549的药酶诱导体系,MTT法正反向验证I相与II相药物代谢酶的激动显著减轻顺铂对细胞的毒性,RT-PCR法检测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rf-2和Hep G2细胞内肝微粒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 G2细胞内CYP3A4蛋白的表达。高OB的4种潜在活性成分均能诱导I相与II相药物代谢酶。由此可知,甘草酚、甘草查尔酮A、甘草异黄酮A、异甘草黄酮醇可以激活A549细胞内Nrf-2及Hep G2细胞内CYP3A4的表达,结合上述化合物潜在的高生物利用度,认为其在甘草解毒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亲和超滤技术的天然活性物质筛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效物质与药物靶标的相互作用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利用药物靶标亲和选择性“钩钓”其特异性配体,可以实现复杂提取物中天然活性物质分析的“精准制导”.亲和超滤是一种以上述原理为基础,将亲和捕获与超滤分离相结合以实现化合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具有快速、简单、高效等特点,常与液质联用等分析技术联合使用,克服了天然活性物质筛选研究面临的诸多问题,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活性物质的快速靶向筛选.本文从亲和超滤技术本身的原理、影响因素及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情况等方面,详细综述了亲和超滤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以期为构建天然活性物质的快速筛选策略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鉴定陕西地区黄芩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筛选出其中具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活性的成分.方法 使用UPLC-Q-TOF-MS/MS对黄芩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ESI-M S质谱裂解途径解析进行鉴定,借助亲和超滤技术筛选出其中的BSA结合活性成分.结果 从黄芩粗提物中共鉴定出33种黄酮类成分,包括21种黄酮苷元与12种黄酮苷类,详细分析了其在ESI源下的质谱碎片裂解规律,并从中筛选出17种BSA结合活性成分,包括2',3,5,6',7-五羟基黄烷酮、2',5,6',7-四羟基黄烷酮、白杨素-7-O-β-葡萄糖苷等.结论 初步明确了陕西地区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归纳了其ESI裂解规律,并筛选出其中的BSA结合活性成分.为陕西地区黄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鉴定陕西地区茵陈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筛选出其中具有G-四链体结合活性成分.方法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茵陈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其电喷雾(ESI)质谱裂解途径进行鉴定,借助亲和超滤技术筛选出其中的G-四链体结合活性成分.结果 从茵陈粗提物中共鉴定出34种黄酮类成分,包括31种黄酮苷元和3种黄酮苷类,分析了其在ESI源下的质谱碎片裂解规律,并从中筛选出3种G-四链体结合活性成分,分别为芹黄素、芫花素与蓟黄素.结论 初步明确了陕西地区茵陈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组成、ESI裂解规律,并从中获取了潜在抗肿瘤活性成分,可为陕西地区茵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假地豆植物中经80%丙酮-水溶液超声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提纯,得到6个查尔酮类化合物,经过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质谱等波谱鉴定,6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异戊烯基黄酮G、甘草查耳酮A、异补骨脂查尔酮、黄腐酚、异补骨脂色烯查耳酮和、异戊烯基查尔酮B。并对这6种酮类化合物作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4、5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十二肽库对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特异性亲和配体进行筛选, 经3轮筛选及序列比对后得到一个酶联免疫测定分析 (ELISA)检测阳性特征序列: W P N H H M L H K R W P. 对此序列进行肽合成, 并标记上荧光标记物芘, 经高效液相纯化、 冻干及质谱确定其分子量后制成荧光肽探针检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样, 结果均呈阳性. 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肽探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噬菌体表面展示十二肽库; 亲和配体; 酶联免疫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类苝醌类光敏色素,在开发新型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光敏活性农药及新型光电转换材料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聚酮合酶( Polyketide synthase,PKS)是合成竹红菌素的一种关键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在Shiraia sp. Slf14中存在一个III型聚酮合酶基因.利用RT-PCR技术,以其总RNA为模板,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ET-22b(+)-PKSIII,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成功表达出了目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重组产物分子质量约为43 kDa,与理论值一致,为III型聚酮合酶的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竹红菌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类苝醌类光敏色素,在开发新型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光敏活性农药及新型光电转换材料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是合成竹红菌素的一种关键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在Shiraia sp.Slf14中存在一个III型聚酮合酶基因.利用RT-PCR技术,以其总RNA为模板,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 ET-22b(+)-PKSIII,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目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重组产物分子质量约为43 k Da,与理论值一致,为III型聚酮合酶的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15 000,在心肌中含量丰富.H-FABP在脂肪酸的运输、脂类的代谢、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以H-FABP为靶标,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随机十二肽库对H-FABP的特异性亲和配体进行了筛选,经四轮筛选得到一个ELISA检测阳性特征序列:W-P-H-Q-K-L-H-L-M-R-H-S,为临床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并筛选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蛋白LasR的抑制剂,本实验利用纸片扩散法对59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PAO1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对其中3株菌进行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通过检测报告质粒中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来筛选LasR蛋白抑制剂。实验发现,丁香、赤芍等中药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部分中草药可通过影响LasR蛋白的水溶性或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结合来实现对细菌群体感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随着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以及结核分枝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现象的出现,寻找新的更安全有效的药物靶标迫在眉睫. 对来自结核分枝杆菌的潜在药物靶标进行蛋白三维结构的阐释是研究抗结核药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酰基辅酶A 脱氢酶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肪酸合成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药物靶标.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了酰基辅酶A 脱氢酶蛋白FadE5,经多步蛋白质的纯化和结晶条件的筛选后,获得具有衍射能力的蛋白质晶体,并收集了分辨率为0.29 nm 的X-射线衍射数据. 这些实验和衍射数据都为FadE5 蛋白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组成,筛选其中具有白细胞介素-6 (IL-6)结合活性的成分。方法 使用热回流法获得川贝母粗提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鉴定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并结合碎片信息对其电喷雾(ESI)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分析,再借助分子对接对IL-6结合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结果 从川贝母粗提物中共鉴定出原阿片碱等5个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初步明确了其在ESI源下的质谱裂解途径,从中筛选出梭砂贝母酮碱、贝母辛、靛玉红、东莨菪碱等4种IL-6结合活性成分。结论 初步探明了川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组成、ESI-MS/MS裂解规律,并从中筛选出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可为川贝母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欣  危英  李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0):12827-12834
基于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分析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及主要成分抗RNA病毒蛋白酶的活性。利用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构建金银花小分子配体库,采用药物分子设计模拟SYBYL 2.1.1软件分析金银花与HIV-1蛋白酶和Cathepsin L蛋白酶结合情况。通过荧光法验证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水提物、30%醇提物、60%醇提物和85%醇提物)抗HIV-1和Cathepsin L蛋白酶的活性。收集金银花22个化学成分,其中21个活性成分与HIV-1蛋白酶有较好的结合,金银花抗HIV-1蛋白酶活性强于Cathepsin L蛋白酶。金银花水提物、30%醇提物、60%醇提物和85%醇提物具有抗HIV-1的活性,IC50分别为0.14、0.015、0.05、0.121 mg/mL,其中30%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HIV-1的活性。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未发现有强烈抑制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实验结果和计算机筛选结果具有一致性。初步明确金银花抗HIV-1蛋白酶和Cathepsin L蛋白酶活性,为抗病毒药物的开...  相似文献   

15.
将p66shc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克隆到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pGL3B-neo载体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GL3B-neo-p66shc转染入人的肺癌细胞A549中,通过单集落分离法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稳定细胞系A549/p66shc。利用这个以报告基因为基础的药物普筛系统,筛选了数百种中药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发现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2种中药提取物和8种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类最重要的药物靶点,目前市场上大约34%的现代药物都以GPCRs作为靶点.在药物发现过程中,配体生物活性的准确预测对于筛选苗头化合物至关重要.对单个GPCR任务来说,通过实验得到生物活性的配体数量十分有限,若将多个GPCRs任务放在一起通过矩阵分解进行学习,可以利用GPCRs任务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机体内天然存在许多受体与配体,它们之间亲和结合力远远高于抗体亲和力(Kd=10-8~10-9).本实验根据VEGFR和VEGF之间的高亲和力(Kd=1.6×0-11),以新生血管细胞表面的VEGFR为靶点,设计VEGFhFc融合蛋白作为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本实验中构建pcDNA3.1IgG leader-VEGF-hFc重组载体,转染CHO/dhFr-细胞真核表达融合蛋白VEGF-hFc,并通过Protein A纯化.使用A549细胞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肿瘤模型,小鼠静脉注射10 μg VEGF-h  相似文献   

18.
运用ADME/T预测进行首轮筛选中药数据库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中的化学成分,然后分别以(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简称S蛋白)和ACE2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为靶点,采用YASARA和AutoDock VINA进行第二轮虚拟筛选,最后基于靶点与药物相互作用位点对候选药物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分析.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425个候选中药成分,以S蛋白为靶点,筛选出中药成分有12个,包含在青蒿、丹参、黄芩、半夏、甘草、柴胡等;以ACE2为靶点,筛选出中药成分有77个,包含在丹参、甘草、黄芩、麻黄、杏仁、柴胡等,并最终找到潜在的抑制剂分子鼠尾草酚酮和二氢丹参内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头翁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离纯化,为筛选抗RSV的有效单体做准备.方法:预实验分别以水、体积分数为75%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进行粗提取药物.分别采用RSV-MA104、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MA104和肠道病毒71型(EV-71)-RD细胞感染模型进行病毒筛选,初步检测其体外具有抗RSV活性.根据预实验结果,再用水提醇沉法对白头翁水总提取物分离纯化,将其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再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白头翁的16个化学部位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酶标仪测定中性红染色后的A540值,计算其治疗指数(TI).结果:白头翁的水、乙醇、乙酸乙酯3种总提取物中水总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效果最好;再用水提醇沉法将白头翁水总提取物分离后,沉淀物的治疗指数TI97.01;白头翁大孔树脂水洗脱液2号具有显著的抗RSV活性,治疗指数TI112.99.结论:白头翁水部位具有良好的抗RSV活性.  相似文献   

20.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药物作用靶标.针对GPCR配体进行了较全面的药效团模拟研究,有效地整合针对GPCR进行药物发现研究的数据,并构建了相应的药效团数据库.收集并构建了GPCR的8个大类17个亚型的不同配体共110个药效团模型,作为GPCR配体药效团数据库的首批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87%GPCR配体药效团中含有疏水性基团(Hydrophobic,HY),66%包含芳香性基团(Ring aromatic,RA),45%含有正离子基团(Positive ions,PI),GPCR药效团数据库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开发设计新的具有选择性的GPCR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