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塔中隆起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指导塔中隆起的勘探实践,研究了该区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大面积分布.自晚加里东以来,曾经有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次向志留系砂岩充注.大面积分布的沥青都是寒武系的烃源岩第一期充注后遭到破坏的产物,现今的可动油以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晚期充注油气为主,有部分寒武系源岩的贡献.油气聚集在区域盖层之下的多种类型圈闭中.针对潮坪相沉积的薄砂层、大面积叠置分布、输导体系沟通砂体含油气的特点,认为提高勘探成效的基本对策是开展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围绕断层和火山通道,依靠直井寻找油砂层,依靠水平井滚动勘探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Q) ;中下寒武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35 87亿t ,第一、第二个排烃期为其排烃高峰 ,早期成藏为主 ;中上奥陶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714亿t ,从石炭纪开始大量排烃 ,第三个排烃期为其重要排烃阶段 ,晚期成藏为主 ;供烃中心在地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3.
根据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芳烃馏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和烃源岩有机质三芳甾(TAS)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芳甾分布差异可以有效地划分奥陶系原油的族群及来源;绝大多数奥陶系原油具有C2820S和C2820R相对于C2620S,C2620R+C2720S和C2720R优势的三芳甾分布特征,而塔河油田东部九区T904和塔东地区TD2井原油具有相反的特征;以LN46、TZ12等井为代表的中上奥陶统泥灰岩具有类似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的三芳甾分布特征,而以KN1、TD2等井为代表的寒武系黑色泥岩具有类似于T904和TD2井原油的三芳甾分布特征;可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划分为来自寒武系烃源岩的原油族群和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族群两个成因类型;判识寒武系烃源层油气来源的三芳甾地球化学判识标准为C26/C2820S>0.30,C27/C2820R TAS>0.75;中上奥陶统烃源层油气来源的三芳甾判识标准为C26/C2820S<0.30,C27/C2820R TAS<0.30。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西南部有石炭系-二叠系和沙三段两套主力烃源岩,其生烃能力及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影响着该区勘探层系和目标的评价,尤其是沙三段能否生气、气藏是否混源等存在不同的观点。应用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天然气组分、色谱-质谱等多种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油、气源对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2型~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较高,为差-中等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高,为好-优质烃源岩。工区原油来自沙三段;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先生原油,再进入高成熟阶段生成具有重碳同位素特征的煤型气的特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主要生成煤成气,两种气混合成为工区重要的天然气来源;两套烃源岩共同供烃的区带是该区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分布广,但有机质丰度较低,且成熟度高。通过对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在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指出盆地中部马五段、马三段蒸发台地相碳酸盐岩为较好的烃源岩,盆地内其余地区和层位的碳酸盐岩为较差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分布受碳酸盐岩沉积相和盆地基底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柴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东部祁连山南缘石炭系海相地层发育全、分布广且厚度大,岩性多以暗色泥质岩(包括碳质泥岩)和灰色碳酸盐岩为主.借助于有机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岩石热解仪、色谱-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区地表30个暗色泥质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泥质烃源岩氯仿沥青"A"和生烃潜量(S1+S2)含量较低;但有机碳含量较高,介于0.40%-4.93%,平均为1.13%(除两个碳质泥岩样品外).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Ⅱ2型;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较成水环境,母源以陆生生物为主,也有较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除北部中务隆山前石灰窑、红山中沟及柏树山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已变质外,盆地内部都兰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2.44%-2.70%(平均为2.60%),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石灰沟、城墙沟及扎布萨尕秀等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0.85%-1.39%(平均为1.12%),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综合评价该区石炭系泥质烃原岩为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7.
对三个凹陷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地化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为差的烃源岩,佳木河组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中拐凸起石炭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第二类来源于二叠系乌尔禾组烃源岩。石炭系油藏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8.
从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对塔城盆地古生界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烃源岩进行评价,同时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认为塔城盆地煤系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他烃源岩为非-差烃源岩,不具备生烃潜力,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上扬子区寒武-志留系发育两套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主的烃源岩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连同上奥陶统五峰组笔石页岩为主的烃源岩.研究区曾遭受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作用,导致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分析,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烃源岩生烃热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寒武-志留系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揭示出研究区寒武-志留系有机质生烃演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演化规律性,阐明了寒武-志留系烃源岩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时空分异特征等.认为鄂西-渝东区为下寒武统烃源岩主力生烃区,而川东南-黔中区为下志留统烃源岩主力生烃区.生烃热模拟实验再现了烃源岩生烃历程,借此探讨了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剩余产烃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集东道海子凹陷的烃源岩样品和油气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热解、饱和烃色谱及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认为石炭系烃源岩为一套高—过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差的中等烃源岩,二叠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好—较好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差的中等烃源岩。该区油气成因复杂,通过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油气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的原油和天然气,也有来源于侏罗系的原油,还有来源于石炭系的天然气。油气成因的复杂导致油气成藏期次的多样,油气的成熟度及油气包裹体研究表明,既有一期成藏的油气,也有多期成藏的油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量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从有机质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四个方面,对吐哈盆地十三间房地区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西山窑组在研究区内厚度较大,分布较为连续,烃源岩成熟度较高,是研究区内主力烃源岩层段。对研究区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十三间房地区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为1 800 m,门限温度为95℃,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约为162 Ma;2在西山窑组现今地层温度为50~110℃,Ro达0.6%~1.1%,正处于生油高峰期;3研究区内烃源岩成熟度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其有利勘探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相似文献   

12.
魏国文 《科技信息》2013,(3):414-414,402
生物有机成矿作用是当前矿床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介绍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三点成矿作用:(1)生物有机质对成矿金属的预富集作用;(2)在成矿流体运移的过程中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对成矿金属的活化迁移作用;(3)改变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对成矿物质的还原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益栋  蒋文新 《科技资讯》2013,(15):139-14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生物累积性和长距离迁移等特性已成为沉积物中一类重要污染物,沉积物对它们的吸附-解吸行为是控制和调节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途径,决定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沉积物对持久性有机物的吸附解吸理论以及影响吸附-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天然有机物、有机物分子结构、pH和离子强度以及沉积物粒径等,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求文研究一种新的测定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方法──元素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氧化炉炉温为600℃时,一步测定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回收率在97~101%之间。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分布规律,并对控制大气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相沉积浮游藻类及有机质类型与烃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含油盆地的湖相生油岩大多含有丰富的化石浮游藻类,主要包括非海相沟鞭藻囊孢和单细胞绿藻珠江口盆地西部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的详细研究证实,化石浮游藻类相对丰度(占孢粉型总数)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占干酪根总量)的高值指示古湖表层水高生产力和底部水体贫氧环境.表层水高生产力为湖泊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原地生藻质富氢有机质,贫氧的湖底有利于这类藻质无定形有机质堆积与保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膜(UF)组合工艺对某城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不同PAC投加量下组合工艺的膜渗透性能,并对其膜污染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最佳膜通量投加量下(PAC为10 mg/L),膜通量和不可逆膜污染阻力达到最低值;组合工艺对不同分子量的去处效果较直接超滤都有所提高,其中小分子量(3k~10 k Da和3kDa)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最大;组合工艺以滤饼层和中间堵塞模型为主,而发生完全堵塞模型的概率相对较小。投加PAC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效果,降低膜污染。  相似文献   

18.
水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辉 《科技信息》2009,(31):377-378
目前,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随着工业化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了饮用水水质下降。人类若长期饮用或接触大量被污染的水,会对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应用水处理技术治理水污染,使人们饮用到健康、洁净的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岩石热解色谱技术,对未成熟的下三叠统碳酸盐岩进行了人工热解模拟热演化实验,得到了较有效的结果。利用岩石热解分析中最高热解峰温可以迅速地划分碳酸盐岩有机质的不同热演化阶段,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信的。应用有机质降解潜率可以了解各演化阶段有机质热降解产烃的效率,预测生油气潜力。从获得的地球化学信息来看,这种方法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孔隙结构特征是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渝东南地区重庆石柱剖面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孔隙类型等方面对研究区页岩储层进行了系统表征,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页岩储层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其实际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重庆石柱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龙一1小层页岩内有机碳含量高,达到4.8%,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次之,且含少量的长石和碳酸盐岩。页岩孔径分布呈双峰型,主要分布于0.3~0.9 nm的微孔和60~100 nm及200~300 nm的宏孔。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内有机孔极为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石英及方解石粒内溶蚀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均有发育,这些孔隙为页岩气的保存与富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其中微孔和介孔控制着比表面积大小,介孔和宏孔对孔体积的贡献显著。研究区页岩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矿物组成控制,具体体现在:页岩内有机碳含量与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尤以微孔和介孔最为明显。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岩与微孔和介孔体积具有正相关,石英含量与孔体积呈负相关,突出表现在与微孔、介孔体积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