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主义是科技史研究中有价值的视角,此文回顾了作者近年来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的一些中国近现代科技社会史研究工作,对这些研究的主题、内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未来的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若干内容与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世纪至 2 0世纪前半叶 ,科学技术的发展被描绘成知识稳步增长的进步图景。这种科学观的历史研究注重过程和成就的考释与描述。如以往我们中国学者研究古代科技史时 ,特别重视中国人曾做出了哪些发明和发现 ,为世界科技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近些年来 ,国外科学史家把科学技术理解为人类文化的产物或者一种文化形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关注人们如何利用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去创造知识。这一变化扩展了研究视野 ,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学术问题。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基本上不属于那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已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以西方科学哲学为参照的回顾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当前在展望21世纪前景时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这些不同路径存在的共同缺陷,是不能产生出公认的分析框架和描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无法完整刻划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难以从历史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其内在根据。这些缺陷的克服要以探讨不同话语体系的共同根基为前提,以与其他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对比分析为基础并接受后现代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委员会、《中国工程师》杂志社和华中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技术史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4日至30日在湖北宜昌葛洲坝工程局党校举行。大会中心议题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共收到论文36篇,参加代表38人。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涉及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许多方面。1.综述性论文有《试论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论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五四以来“科学救国”思想初探》,《论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论中国技术发展战略》,《从中国兵器发展史谈战争与科学技术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等。2.比较技术史研究,论文有《中日近代技术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译本全文在中国传播至今已75周年。为了回顾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国的建制化发展,展望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未来走向,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于2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工作会议于2001年8月9—12日在北京香山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合肥、哈尔滨、西安、长沙、四川等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组发起并组织,旨在交流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了解国内有关研究新动向、倾听同行批评建议,以促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 2 0 0 3年学术年会第 36分会场“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于 2 0 0 3年 9月 15日在东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具体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韩德馨院士、顾金才院士 ,中国自然法研究会秘书长王国政教授、副秘书长张明国教授、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文化教授 ,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大会由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凡教授主持 ,东北大学副校长娄成武教授致欢迎辞。研讨…  相似文献   

9.
东华大学科技与哲学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12月 2 9日正式揭牌。来自中科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等十数名哲学界知名学者到会祝贺。东华大学科技与哲学研究中心是该校哲学学科的研究平台。它以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大背景 ,综合东华大学有关学科的优势 ,调动该校人文学院的科研力量 ,广泛联系国内各兄弟高校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 ,对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国传统哲学等开展多方面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 :虚拟哲学与科学认识论、科学思想史与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近年来 ,华东大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成果 ,刘大椿和段伟文所著《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一书出版 (江西高校出版社 ,2 0 0 2 )后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一、伟大的杠杆。回顾从近代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的历程 ,提出对科技革命的积极的回应 ,探讨亘古未有的社会巨变 ,分析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机制。二、社会嬗变的主要助力。客观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把蛋糕做大”的策略 ,细致地探究社会对体制的冲击和调整 ,提出“后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社会。三、曲折的基本缘由。透过苏联…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和河北东方企业集团协办的 2 0 0 0年物理学进展学术研讨会 ,于 11月 2 8至 30日在秦皇岛市秦发假日酒店召开 ,来自全国 10个省市 2 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对 2 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发展、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物理学教学以及我国解放以来在物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研讨。一、物理学基础问题其一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的评价问题。关洪认为费曼的路径积分否定了玻尔的互补原理 ,标志着哥本哈根解释已走向衰败 ;刘辽认为 2 0世纪下半叶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新局面。经过5年多的筹划,2000年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内30多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分工承担二级课题,超过70%的课题由中青年学者承担,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从2004年到2010年,项目成果《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35种、共47册书陆续出版发行。相互包容、通力合作和契约精神是集体研究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史重大科研项目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重大科研项目的筹划与实施"系列报告会,回顾《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华大典·数学典》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筹划与实施。四位负责人的报告指出,发挥集体优势与追求学术创新是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促使人们对科学技术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科技文化研究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科学技术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004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在武汉联合召开了“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为了促进科技文化研究,与会同仁发起和酝酿成立科技文化研究学术社团。2005年,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批准,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定于2009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东南大学召开“2009年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纪念《自然辩证法讲义》出版30周年。专题内容包括:(1)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与发展;(2)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与发展;(3)博士生与硕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6.
统一规范资源科技名词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在走进 2 0世纪之后得到了蓬勃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中叶以来 ,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兴起 ,资源科学就是在这种学科的综合与交叉的潮流推动下 ,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促发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横向科学领域。资源是财富的源泉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工业革命之后发现 ,这个强大的物质文明的社会基础———自然资源 ,供应出现了危机 !由于人类忽视了对资源理论的研究 ,资源紧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资源问题愈演愈烈 ,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当前 ,我国正处…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是卡尔·波普尔诞生 10 0周年。卡尔·波普尔是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山西大学和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拟于 2 0 0 2年 9月 2 4 - 2 5日在北京举行学术研讨会 ,考查和评价波普尔的哲学思想。乔治·索罗斯先生表示如果时间不冲突 ,将参加会  相似文献   

18.
1由中国软科学研究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 0 0 2 -中国 :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 ,于 10月 2 7日至 30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 :休闲———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会议就“休闲产业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政策、劳动时间的关系及对策” ;“转型期城乡 (社区 )居民休闲的时间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2 0 0 8年奥运会与中国休闲产业发展” ;“休闲产业相关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在我国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休闲的文化价值与对人文关怀的意义” ;“休闲旅游与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2004,6(2):12-14
20 0 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 0 0 4年 2月 2 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经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荣获 2 0 0 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经国务院批准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8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表 1) ;有 19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表2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项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社会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共同承办。本领域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已退休的资深研究员,也有活跃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大家共聚一堂,回顾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