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分辨率的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研究了GH128铸态合金中硼的偏析和在均匀化、正火、调质热处理过程中硼分布的变化,并且分析了硼含量、加入稀土元素以及合金中Mo等元素对硼分布的影响.硼在铸态合金中有明显的偏析现象,并随着硼含量的增加而偏析加剧,经过常规的均匀化处理之后,铸态合金中硼分布状态受Mo偏析的影响非常显著.在一定的条件下,硼相沿着奥氏体的特定结晶学平面析出,或结晶界形成粗大连续网状的硼相,从而导致沿晶界的脆性断裂,实验表明稀土元素有保护硼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碳调质高强度钢中添加硼对焊接冷裂敏感性的影响较少有人研究,并存在两种不同意见.本文对含硼量分别为0.005%,0.0014%,0.0028%,0.0035%的12Ni3CrMoV调质高强度钢焊接冷裂敏感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插销试验临界应力:含硼钢比无硼钢(含硼0.0005%)高;含硼钢中,临界应力按含硼量0.0014%,0.0028%,0.0035%的顺序递减.2.扫描电镜断口分析:无硼钢有沿晶断裂区、准介理断裂区和韧窝断裂区.含硼钢没有沿晶断裂区,只有准介理断裂区和韧窝断裂区.3.焊条未烘干时,无硼和含硼钢的插销临界应力都降低,无硼钢沿晶断裂区扩大,含硼钢仍无沿晶断裂区.4.硼在HAZ粗晶区中沿奥氏体晶界形成偏聚带,硼相主要沿奥氏体晶界呈不连续点状析出.含硼愈多,沿奥氏体晶界偏聚和硼相析出也愈多.5.C.D.Beachem提出的断口形貌发展过程示意图可以解释无硼钢断裂,不能完全解释含硼钢断裂过程.6.裂纹敏感性成分Pcm值表达式中,硼项系数为" 5"值得商榷.就本文钢材而言,硼项函数应为"负变数".本文对含硼钢延迟裂纹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微量硼对高纯铁硫合金沿晶断裂和硫沿晶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俄歇能谱微区分析、低温拉伸试验和SEM断口观察,研究了微量硼在高纯铁-6×10-5(质量分数)硫合金中的沿晶偏析及其对硫沿晶偏析和硫偏析引起的低温沿晶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硼能强烈地沿铁晶界偏析,显著降低硫的沿晶偏析倾向,抑制低温沿晶断裂·文中还讨论了硼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铸态5383铝合金的元素偏析行为及均匀化制度对其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5383铝合金组织中Mg、Cu和Mn等元素偏析严重,晶界处有大量网状分布的难溶金属间相;均匀化处理后,非平衡共晶相和难溶金属间相发生回溶,晶粒长大并球化,Mg、Cu和Mn等元素偏析程度减小,同时在位错和晶界附近有大量细小析出相;结合试验及均匀化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得到试验合金的最佳均匀化工艺为480~490℃退火24 h,过烧温度为506℃.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对耐候钢元素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OPA)研究了耐候钢铸锭中C、P、S、Cu、Si和Mn的宏观偏析规律,并分析了稀土元素对耐候钢中元素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40%等轴晶率,20℃过热度下,元素C、S、P和Cu能产生严重的宏观偏析,C、S呈中心正偏析,P、Cu呈中心负偏析并伴随有反偏析,而Si和Mn的分布较为均匀.各个元素中心偏析位置完全相同.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固溶度为10-5~10-4,固溶稀土元素可以细化枝晶,提高等轴晶率.钢中加入质量分数0.38%~0.55%的稀土元素可以有效改善C、S、P和Cu的宏观偏析.  相似文献   

6.
我们将样品按两种不同的原料匹配方式(含硼触媒合金与不含硼石墨,简称“单含硼”;含硼触媒合金与含硼石墨,简称“双含硼”),分半对称地组装在同一高温高压反应腔中,研究了硼不同的含量和原子分布情况对高温高压合成含硼黑金刚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含硼”方式得到的金刚石与“单含硼”相比不仅平均单产高,而且粗颗粒度比也高;硼原子可以增加金刚石单晶体的长大速度,因此可能缩短大颗粒单晶的合成时间,在高温范围内,“双含硼”方式得到的金刚石单晶有着增强抗氧化性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硼在转炉22SiMn2TiB钢中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及各种热处理工艺对硼相析出溶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成分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硼相的析出量越多、粒度也越大,贫硼区越明显;对钢进行多次热处理时,钢的最终热处理工艺是决定该钢中硼相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硼镁铁矿的矿床特点和矿石结构。评述了近年来硼镁铁矿综合利用的各种试验方案。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在实验室中含硼烧结矿和含硼球团矿冶金性能的研究结果,对比含硼烧结矿与南芬烧结矿矿相特点。研究表明:硼对烧结过程;对高氧化镁初渣和终渣及对生铁成份和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Ni9铸钢的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沿晶断裂的形成原因,考察了稀土元素对沿晶断裂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Ni9铸钢中沿晶断裂的形成主要与杂质元素H、P在晶界偏聚有关.添加稀土后,钢的沿晶断裂倾向明显降低,脆性沿晶断裂消失.  相似文献   

10.
硫引起的高温脆性断裂是制约钢铁材料生产和使用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利用高温拉伸试验和SEM断口观察研究了微量硼对含微量硫(质量分数为0.006%)的纯铁高温塑性及断裂方式的影响,在利用扫描俄歇电子谱仪对界面偏析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微量硼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微量硼的添加能明显提高含微量硫的纯铁的高温塑性,抑制硫界面偏析造成的高温脆性断裂.微量硼的这种影响是由于硼沿界面偏析,显著降低硫的界面偏析倾向,抑制硫界面偏析引起的高温沿晶孔洞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试验与实际装车运行试验,本文研究了硼量对蠕墨铸铁性能的影响以及合硼蠕墨铸铁闸瓦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模拟试验条件下,随着含硼量的增加,蠕墨铸铁与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增加,耐磨性能提高;含硼蠕墨铸铁闸瓦的铸造工艺性能优于含磷蠕墨铸铁闸瓦,实际装车运行结果表明,含硼蠕墨铸铁闸瓦的耐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电导率等检测手段,对铸态和均匀化态的2219合金微观组织、第二相分布及电导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219合金铸态组织存在着枝晶偏析,在晶界上聚集大量的Al2Cu相,并有长条状的脆性相Al7Cu2(Fe、Mn)穿插在晶界上。经525 ℃均匀化处理22 h后,晶界上Al2Cu相回溶到基体中,枝晶网络被破坏,枝晶偏析消除,Cu元素从晶界到晶内的分布趋于平稳;处于亚稳态的溶质原子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在晶内呈细小、弥散地分布,基体溶质原子固溶度降低,电子散射作用减弱,电导率提高10 %IACS。  相似文献   

13.
采用SEM,EPMA,TEM和硬度测试等技术,研究2E12铝合金铸锭在均匀化过程中的非平衡相溶解、元素分布特征以及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的晶界处连续分布着粗大的α+θ+S共晶组织。合金中的Cu和Mg元素存在明显的偏析,而Mn元素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均匀化处理的进行,合金中的粗大共晶组织逐渐溶解,Cu,Mg和Si元素逐步溶入合金基体,而Fe和Mn元素则从合金基体中脱溶。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合金基体中析出大量T相粒子。伴随着T相的析出,合金的硬度逐渐升高,同时电导率也明显增加。当合金于490℃均匀化1 000 h后,晶界附近出现明显的PFZ。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质硼粉、镍粉和钼粉结合反应硼化烧结法制备了Mo2 NiB2基金属陶瓷,研究了Mo2 NiB2基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尺寸变化以及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物相逐渐由单质相变为二元硼化物相和三元硼化物相,并且材料的尺寸先发生细微收缩,再在硼化反应过程中逐渐增加,最后在液相烧结过程中逐渐减小;随着烧结温度升高,Mo2 NiB2基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290℃达到最大,分别为1346.5 MPa和83.7 HRA,并且硬质相颗粒逐渐粗化;保温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与烧结温度一致,但在保温30 min时抗弯强度最大(1453.3 MPa),保温60 min时硬度最大(83.7 HRA).  相似文献   

15.
针对硼泥、铁尾矿和粉煤灰的成分特点,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深入探讨了利用硼泥、铁尾矿和粉煤灰制备矿渣微晶玻璃的原料配比对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硼泥配入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初始析晶温度降低,矿渣微晶玻璃的主析晶相为钙铁辉石,当硼泥配入量为30%~40%时,矿渣微晶玻璃的晶体分布较为均匀,球晶有利于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成分为2.7%C-17%Cr-0.7%M_0的高铬铸铁中设计了含硼量变化范围为0.1~1.2%的五种白口铸铁.考察了其铸态及热处理态的组织;进行了石英砂磨料和绿碳化硅磨料的三体磨损试验及湿式橡胶轮磨损试验;测定了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试验结果表明:硼促使化合物体积分数增加,并有新的硼碳化物形成;基体组织中铸态己有马氏体析出,具有更好的淬硬性;三体磨损石英砂磨料时随含硼量增加耐磨性显著提高,对碳化硅磨料则相反;在湿式橡胶轮磨损试验中约在0.9%B 处耐磨性出现了最大值;化合物量相近时,含硼与无硼高铬铸铁的韧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均匀化退火对AZ31B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Z31B镁合金铸态组织晶界处存在粗大的"骨骼"状Mg17Al12相以及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成分偏析,严重影响了铸锭的成形性能.为改善其成形性能,对铸态试样进行了均匀化退火试验,其保温温度为380,400,420 ℃以及保温时间为6,15,24 h.均匀化退火后Mg17Al12相呈细小的颗粒状分布在α-Mg基体上,枝晶偏析大部分得到消除,镁合金的塑性得到改善.根据均匀化退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确定了最佳的退火工艺为400 ℃×15 h.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淬透性和力学性能两方面阐述了硼钢热处理的要点。着重指出了本文所提出的晶界硼浓度,点阵硼浓度和晶粒尺寸间的关系式在热处理中的指导作用。阐述了较高含硼量钢因热加工而丧失淬透性,并因析出网状硼相而变脆时,恢复淬透性和韧性的原则和方法。硼淬透效果的恰当判据是淬透系数F_B。本文还讨论了合金元素对硼淬透效果影响的经验关系式。淬火低、中温回火状态硼钢的性能最为优异,这是应当充分利用的。我国硼钢的质量目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热处理原理的研究也有长足的进展,这就为硼钢的广泛推广使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奥氏体化温度对P20B钢淬透性的影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IL805A型相变仪,测定含硼P20B钢在850~1 000℃的奥氏体化条件下的过冷奥氏体在640~720℃等温时的C曲线;结合.850~1 000℃奥氏体化条件下晶粒度的测定和第二相分析,研究硼对P20B钢淬透性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在850~92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晶粒略有长大,固溶硼含...  相似文献   

20.
钼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及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钼含量对铸造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及耐点蚀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耐点蚀性能、含钼量、组织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钼含量增加,钢中r相含量逐渐减少。当钼含量超过一定量后,组织的均匀程度降低,并存在X相。随钼含量的增加,钢的耐点蚀性能逐渐提高;当钼量超过一定量后,耐点蚀性能明显降低,耐点蚀性能与组织的均匀程度及X相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