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9年,我们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亲鸟营巢投入对繁殖功效的影响开展了初步研究。大山雀平均巢材重量为33.90±13.44g,不同繁殖个体的巢材重量存在极显著差异(t=18.336,Sig=0.000),表明大山雀不同个体的营巢投入不同。大山雀种群内个体的繁殖时间存在明显差异(Z=1.422,Sig=0.35),但巢材重量与大山雀产首枚卵日期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较晚繁殖的个体并未减少筑巢投入。大山雀巢材重量与窝卵数(r=0.292,P=0.034)和出雏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294,P=0.033),巢材越重,窝卵数越大,出雏数越多,表明大山雀能通过调节营巢投入增加窝卵数和提高出雏率。但巢材重量与雏鸟出飞数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可能存在其它生态因子影响大山雀育雏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白眉姬鹟,进行了其身体条件对繁殖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雌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窝卵数及巢材重量投入无显著相关性;雄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29);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367,P=0.013);雌雄鸟身体条件与递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亲鸟育雏次数随窝雏数增加而显著增加(r=0.552,P0.001).研究表明白眉姬鹟可根据自身和配偶身体条件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3.
2004—2012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种群,对其首枚卵产期选择与窝卵数调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大山雀产卵期持续时间约90d.大山雀种群中部分个体一个繁殖季节会繁殖两窝,一次繁殖首枚卵产期为4月27日(±0.38d)(n=336),二次繁殖首枚卵产期为5月29日(±1.17d)(n=78).年际间首枚卵产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一次繁殖首枚卵产期随着年份推移而显著后延,二次繁殖首枚卵产期随年份推移而极显著提前.大山雀一次繁殖平均窝卵数为11.3枚,变化范围5~15枚;二次繁殖平均窝卵数为8.9枚,变化范围5~14枚.大山雀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不同窝卵数的出雏率及卵成功率都无差异,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窝卵数与出雏数、出飞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工巢箱条件下大山雀(Parus major)的最佳窝卵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鸟类繁殖季节,通过悬挂山雀类人工巢箱,确定了大山雀(Parusmajor)的常见窝卵数与最佳窝卵数.大山雀常见窝卵数为11枚(10.85±0.14,n=115).随着窝卵数的增加,卵重和卵体积逐渐增大,雏鸟出飞数、出飞率也相应地增加,达到窝卵数为11枚后有下降趋势.不同窝卵数的出雏数差异极显著(x2=39.016,df=6,P=0.000).回归分析表明:窝卵数与繁殖成功参数存在二次函数关系.运用二段最小平方法拟合,窝卵数与繁殖成功参数的回归方程为:窝卵数=11.1731-0.0305×卵重(W) (6.241603E-006)×卵体积(V) 1.1105×出雏数-0.0205×出飞数 0.5881×出飞率-12.6394×孵化率(R2=0.9691,P<0.01).为此,验证了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的Lack假说.也验证了个体最优化假说(IOH).  相似文献   

5.
2004—2006年的3—7月,通过人工招引的方法对大山雀的窝卵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工巢箱内繁殖的大山雀的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平均窝卵数为10.24±1.87枚(n=157巢),卵重为1.47±0.12克(n=484枚),卵大小为1.646±0.063cm×1.287±0.045cm(n=484枚).卵重差异显著(P<0.05),卵长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短径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方法为其它鸟类窝卵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录像和直接观察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雌性普通?孵化投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窝卵数、首枚卵产期及雌鸟的身体条件对孵化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普通?坐巢时长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01);不同孵化阶段坐巢时长存在差异;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50).说明雌性普通?可根据身体条件和窝卵数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7.
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明显高于二次繁殖,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11.79±1.34)枚和(8.89±1.73)枚;二次繁殖的筑巢期、产卵期、孵化期都短于一次繁殖;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巢材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孵化率和出飞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出飞数分别为(10.40±2.29)只和(8.05±1.90)只.大山雀二次繁殖主要通过减少窝卵数和缩短筑巢期减短繁殖周期,二次繁殖能增加大山雀的年繁殖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大山雀(Parus major)巢箱和天然洞繁殖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天然次生林内悬挂巢箱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大山雀在人工巢箱和天然巢洞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悬挂的113个巢箱中,有75巢大山雀筑巢成功并产卵孵化;与同一地点的19巢天然洞繁殖的大山雀的几项主要繁殖参数进行比较后发现,窝卵数、孵化率、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test,P>0.05),但上述指标巢箱均优于天然洞,尤其体现在窝卵数大、生产力高、捕食水平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1988年3—8月在陕西省勉县铜钱坝乡陈家湾村对苍鹭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苍鹭营巢期3~7天,交尾后5~7天产第一枚卵,窝卵数4.27±1.44(n=15)枚,孵化期25~27天,卵的重量损失率为16.6±4.4%(n=23)。雏留巢期约40天,育雏期60天。营巢、孵化、育雏均由双亲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性别鉴定分子技术研究易危物种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的初雏性别比例(性比),探讨晚成鸟初雏性比与窝卵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在种群水平上,黄嘴白鹭初雏性比没有显著的雌雄偏向(47.37%雄性,p=0.37);平均窝卵数为3.71±0.09(n=109),其中,拥有4枚卵的巢最常见(57.80%).在巢水平上,初雏性比随窝卵数而变化(p=0.003);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具有显著的雄性偏向(69.23%雄性,p=0.02),而拥有4枚卵的巢无显著的性别偏向(44.23%雄性,p=0.17),拥有5枚卵的巢则有显著的雌性偏向(31.43%雄性,p=0.04);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显著大于拥有4枚卵的巢(p=0.005)及5枚卵的巢(p=0.001),而初雏性比在拥有4枚卵的巢与拥有5枚卵的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综上可见,黄嘴白鹭具有晚成鸟特有的性别分配机制,即窝卵数的变化能调整初雏性比.  相似文献   

11.
普通(币鸟)不同窝雏数雏鸟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币鸟)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币鸟)的平均窝雏数为(7.59±0.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05).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和2007年,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大山雀(Parus major)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窝雏数不同,大山雀雏鸟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不同;两个繁殖高峰期的生长参数除尾长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生长参数(体重、体长、翅长、嘴峰长和跗蹠长)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草原沙晰(Phyrnocephalus frontalis)生殖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原沙晰(Phyrnocephalus frontalis)每年产卵一次,平均窝卵数为3,平均生殖投入(卵重/体重)为0.164,生殖投入与体长、体重、年龄不相关;窝卵数与生殖投入显著正相关,y=0.025x 0.095,r=0.462,即生殖投入随窝卵数增加而增加;体重与窝卵数显著正相关y=0.35x 0.86,r=0.65;体长与窝卵数刀显著正相关,y=0.1x-2.45,r=0.51。根据繁列期前后性比(♀/♂)的变化,推测部分雌晰繁殖后死亡,说明生殖对雌性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根据各项生态学特征的比较,草原沙晰的繁殖策略属K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 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的平均窝雏数为(7 59±0 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 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PVC塑料板作为新奇事物检验了其对孵化期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雌鸟离巢时间的影响,分析了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奇事物的影响下,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与离巢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返巢雌鸟和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鸟觅食时间为(7±4)min/次(n=7),短于7 min与高于7 min的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对白眉姬鹟雌鸟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较大,但窝卵数和是否存在婚外子代对白眉姬鹟雌鸟在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6.
风头鸊鷉每年3月初迁来乌梁素海,10月末11月初离去.它们在蒲苇地营水面浮巢,巢材主要为苇茎,蒲叶和水草,巢的外径65cm,内径17cm,深3.5cm。窝卵数3~5枚,平均4枚,日产一枚卵圆形污白色卵。卵径平均36.39×54.87mm,卵重37.89。  相似文献   

17.
对于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营巢习性、卵及其雏鸟的生物学观察,至今国内外报道甚少。笔者1986年和1987年在四川的若尔盖、青海的龙宝滩和青海湖泉湾,对九窝繁殖的黑颈鹤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巢的类型与巢材黑颈鹤是一种营地面巢的鸟类。繁殖区限于青藏高原的湖泊沼泽湿地。巢地建于这些环境的湖中小岛、草墩和水草丛中,根据置巢环境,分别为岛地巢、泥堆巢、草墩巢、草丛巢和临时巢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后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86±2.11)个,产卵间隔约为24h,产下最后1枚卵即开始孵化,孵化期26~27d;巢温为(34.5±0.1)℃;雌鸟单独孵卵,平均每2.3d离巢1次,平均离巢时间(110±24)min,79%的离巢行为发生于16:00之后;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列联表检验表明,天气状况对雌鸟是否离巢觅食有显著影响(χ2=9.089, ν=3, P=0.028).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时间长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t=-2.146, P=0.046). 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F=32.03, ν=35, P=0.000).孵化过程中,卵在巢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白马鸡巢址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04-06和2004-04-06在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地区对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巢址进行了调查.野外共发现白马鸡巢13个,11巢位于高山栎灌丛根基部(84.62%),1巢位于石壁下(7.69%),1巢位于倒木下(7.69%).其中12巢为满窝卵,平均窝卵数为(7.33±0.54)枚(n=12,5~11枚).从8个巢的准确出雏时间推测,研究区内白马鸡产卵期为04-27 05-21.著杰寺附近发现的12巢,1巢在杂木林中,其他11巢皆在高山栎灌丛中.x2检验表明,著杰寺研究区的白马鸡巢址偏爱高山栎灌丛环境(x2=8.333,v=1,P<0.05).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白马鸡巢址偏爱距地表0.5,1,2 m盖度(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P<0.05)和灌丛直径较大的环境(Mann Whitney U-test,P<0.05);白马鸡对植被盖度、灌木高度(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P<0.05)和灌木盖度(Mann Whitney U-test,P<0.05)等因子的选择是在相对较小的区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2012~2013年5月和6月,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反嘴鹬、普通燕鸻、金眶鸻和环颈鸻的营巢生境、巢材、窝卵数、卵颜色及卵参数进行了调查,对42处巢穴135枚卵进行描述,并对30枚卵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5种鸟类少数巢穴窝卵数偏少;同一巢穴卵间颜色不同,同种鸟类卵大小相差较大,并记录到黑翅长脚鹬和金眶鸻的底色为黄褐色的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