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卷烟是一类特殊的食品,烟叶是这类特殊食品的原材料。为了减少烟叶的杂气,使卷烟制品吸味好,需将烟叶贮存1~2年,进行自然醇化,而烟叶在贮存过程中会受到烟草甲、烟草粉螟等贮烟害虫的危害,使其成丝率降低,造成严重损失;同时,虫粪、虫尸会败坏烟叶的吸味,引起烟叶霉变,造成间接损失。而我国烟叶一般都是用烟包以堆垛方式存放,贮烟害虫躲在烟垛之中,一般药剂发挥不了防治作用,只能用穿透力强的熏蒸剂才能杀死。  相似文献   

2.
利用恒温恒湿箱模拟湿度条件,探讨不同湿度下造纸法再造烟叶平衡水分与吸(放)湿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此研究成果形成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在生产和储存时的水分调控方案,提升了再造烟叶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40级)烤烟烟叶质量分析与配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华 《河南科学》1999,17(1):105-110
本文对河南,山东省区的烤烟烟叶进行了化学分析和感官质量鉴定。结果表明,以中部桔黄色烟叶的各项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吸味品质好,可作为高档烤烟型郑烟的主料烟;上部烟的高等级烟叶可作高档烤烟型郑烟的主料烟;下部烟下作为烤型卷烟的填充料。  相似文献   

4.
◎场景一老师:老实说,你吸烟吗?男生A:不吸。老师:不吸?嗯,吃根薯条吧。A很自然地伸出两根手指夹着接过来……老师:不吸?!叫家长来……◎场景二老师:吸烟吗?男生B:不吸。老师:不吸?嗯,吃根薯条吧。B由于听到A的情况,所以很小心地用手掌接过了薯条。老师:不蘸点儿番茄酱吗?B一不小心蘸多了,于是马上用手指弹了弹……老师:弹烟灰的姿势很熟练嘛。叫家长来……◎场景三老师:吸烟吗?男生C:不吸。老师:不吸?嗯,吃根薯条吧。因有前面两个例子,C很小心地流着汗吃完了薯条。老师:不给同学带根回去吗?C接过薯条后顺手就夹在耳朵上……老师:不吸?…  相似文献   

5.
吸烟危害健康,早已为科学所证实。但吸烟又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最为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资料介绍,全球有12亿烟民,每年有490万烟民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是每年艾滋病死亡人数的2倍。吸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烟草在吸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阐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吸烟与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消费者对烟叶质量“三高一低”(高香气、高浓度、高尼古丁含量、低焦油)的要求日趋迫切。有关专家建议,我国烤烟发展的方向是生产国际水平的优质烟叶,过渡时期可生产接近国际水平的优质烟。简言之:产量2250~2625kg/ha,烟片完全成熟、桔黄色,上等烟率≥20%,烟碱含量为2.0%~3.0%,糖碱比值为8~10,单叶重≥6g。  相似文献   

8.
乌龟会吸烟,而且吸得还挺快,仅4分钟就吸完了。这只奇怪的小乌龟就是永吉县口前镇的云先生家里养的小乌龟。云先生的这只小乌龟养了4年,前一段时间发现它会吸烟。3年前,云先生从市场上买回这只小乌龟。平时云先生特别愿意逗这只乌龟玩,每  相似文献   

9.
正健康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础!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吸多了烟,人会感到精力不集中,出现头痛、头昏症状,甚至脑部受到损害,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但全社会禁烟仍有待公众努力。如今,不少少年儿童正处于主动或被动吸烟的状态。而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弱。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决定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青少年烟草流行基本特征。方法:采用国际统一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简称GYTS)问卷,对全省112万在校初中生进行分层整群复杂随机抽样和描述性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复杂抽样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校初中生尝试吸卷烟率为14.5%,在4.4%的正在吸卷烟者中,经常抽烟的比率为0.8%,其中烟草依赖的比率为32.7%;现在想戒烟的比率为76.2%;学生接受课堂控烟信息占35.6%,接受各媒体信息占67.6%,学生在校附近即可买到烟占61.6%,从别人处获得占49.4%,不因年龄小被拒绝占88.4%;家庭、学校"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43.9%和52.1%。父母、教师、好朋友吸烟是学生吸烟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有69.6%的初中生30天内在影视媒体中见过吸烟镜头广告。结论:福建省初中生尝试吸卷烟率、现在吸卷烟率低,对烟草使用认知度高,但烟草依赖率高。各种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烟草流行影响不容忽视。应从"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分析青少年烟草流行产生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减少烟草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11.
卷烟烟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及与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吸烟与健康”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控烟已是大势所趋;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人具有吸烟的嗜好,无法做到不吸烟,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吸一些对人体危害轻、安全性强的烟,因此,研究卷烟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并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化学物质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论述了卷烟烟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并论述了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安全卷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扩大烟草种质资源的范围以及缓解吸烟与健康的矛盾,利用普通烟草品种沙姆逊与药用植物罗勒和紫苏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育种,选育出新型烟草品系香料型罗勒烟和香料型紫苏烟,研究了喷施光合细菌菌液对其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光合细菌菌液由Rhodospirillium、Rhodopseudomonas、Rhodobacter、Chromatium和Chlorobium等菌株发酵培养,菌液含菌数达5×109个·mL-1。在苗期和大田以1∶200的比例对烟叶叶面喷施光合细菌菌液,能够促进新型烟草的生长,提高烟叶的产量;对外观质量的改善不显著,但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协调性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同时降低烟碱并增加钾的含量。评吸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后的新型烟草香味独特,余味纯净,劲头适中。  相似文献   

13.
 经主成分分析将22个烟叶常规化学指标转换为22个主成分新指标,并通过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烟叶进行了无监督式的分类,建立了各类型烟叶的综合评价模型,阐述了云南省不同地区、品种和部位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学生吸烟现状,探索开展控烟对策,自行设计问卷选取衡东县6所城镇中学部分班级整群随机抽样,针对吸烟现状以不记名方式调查男女中学生共计380人。结果显示该县城镇中学生总吸烟率偏高(23.95%),烟龄最长为7年;始吸年龄主要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并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吸烟起因呈多元化,主要原因来自好奇心、从众心理及周围同伴的影响;吸烟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家里及一些娱乐场所等。建议从中学生自身心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着手,全面系统地开展中学生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烟草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烟叶种植存在超面积种植、质量不稳定、灾害测算不准确、产量估算粗放等问题.分析了卫星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优势,提出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烟叶种植,并提出具体方案,为提高烟叶种植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1986年至1988年,在针灸科门诊,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戒烟21例观察,有较好疗效,报导如下: 21例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6岁,以41岁至56岁最多。吸烟时间最长为46年,最短仅2年。每日吸烟量最多为60支,最少为20支。吸烟种类多数为国产中低档香烟,少数人吸高档外国香烟。中国有19人,印尼、西德各1人。治疗方法:选穴:耳穴中肺、口、神门,每次选一侧,埋种子后,3~7天换另一侧。  相似文献   

17.
烟叶复烤行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间壁式换热器而非混合式换热器,只需要消耗蒸汽中的热量,而不直接消耗蒸汽质量本身。在投资允许的前提下,应该首选工作压力为2.5 MPa的蒸汽锅炉和换热器,而不应该再选工作压力为1.25 MPa的蒸汽锅炉和换热器。因为定压是2.5 MPa的放热吸热系统的放吸比为定压是1.25 MPa的放热吸热系统的放吸比的1.93倍。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烤烟烟叶的分组依据主要有烟叶的部位和颜色,传统的分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进行分组评判,这种评判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福建三明产区的K326烤烟,除完熟组以外的7个主组共78片烟叶提取外观特征,包括烟叶的几何特征(如长度、宽度、伸缩度、面积)和颜色特征(如色调、饱和度).将传统烟叶分组中定性的分组因素量化,再经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烟叶的组别,为烟叶进一步精准化分级做准备.分组实验的正确率为91.30%,已经达到了人工分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无数烟草研究人员的基础研究为烟草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宝贵经验,将烟叶烘烤由人的主导转为机器智能控制这一问题的研究条件已然成熟.本文阐述了当前鲜烟叶素质判断技术、烘烤工艺匹配技术以及自动化烘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设想了烟叶智能烘烤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实现烟叶烘烤智能化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烤烟烟叶的分组依据主要有烟叶的部位和颜色,传统的分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进行分组评判,这种评判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福建三明产区的K326烤烟,除完熟组以外的7个主组共78片烟叶提取外观特征,包括烟叶的几何特征(如长度、宽度、伸缩度、面积)和颜色特征(如色调、饱和度).将传统烟叶分组中定性的分组因素量化,再经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烟叶的组别,为烟叶进一步精准化分级做准备.分组实验的正确率为91.30%,已经达到了人工分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