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基体电极表面原位聚合邻氨基苯酚得到聚邻氨基苯酚薄膜修饰电极(POAP/GE),该电极对呋喃唑酮(FD)的电化学还原具有电催化作用.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形成的聚邻氨基苯酚为含有C=N,C-N,C-O-C的闭合式聚合物.采用电化学方法及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OAP/GE和FD的电化学行为以及POAP/GE对FD的电催化机理.电化学方法结果表明,POAP薄膜发生的是2个电子转移的可逆电极过程,FD在POAP/GE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包含2个质子的2个电子转移的不可逆电极过程.现场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FD在该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基团是-NO2.推测POAP/GE对FD的电催化机理为聚合物上的亚胺首先还原为带有1个H的二级胺,而后FD的硝基O与还原态聚合物中二级胺上的H形成氢键,从而促进了FD的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一种吡啶类钴配合物[Co(PC)2(H2O)2](PC=吡啶-2-羧酸)与DNA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探讨了该钴配合物与DNA二者之间结合模式、结合机理及结合参数等.循环伏安法发现该配合物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经数值分析可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比值Ipa/Ipc=0.5,且峰电位差△Ep=72mV,表明该配合物在金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为准可逆过程.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发生了显著的减小,且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之间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了相互作用.配合物还原态与氧化态与DNA结合平衡常数比K2+/K3+=2.6,表明还原态的配合物与DNA之间结合能力是氧化态的2.6倍,符合嵌入模式的特征.常规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DNA对配合物电化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o(PC)2(H2O)2]与DNA的结合常数K为9.4×10^4L/mol,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结合能力.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当配合物与DNA作用后形成高分子量的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循环伏安,电位阶跃和交流阻抗等化学方法对MlNi4Mn贮氢电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lNi4Mn电极循环伏安曲线氧化峰电流Ip与扫描速度v^1/2成线性关系,说明贮氢电极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氢原子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与电极的荷电状态有关,随着电极中氢原子含量增加而增大;MlNi4Mn电极的交流阻抗图谱由两个半圆组成,高频区(6.3-100kHz)小半圆对应于电反应过程,低频区(0.1-  相似文献   

4.
以现场紫外-可见及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四(对-辛酰氧基)苯基足啉锰在二甲亚砚中的电还原过程。结果表明,该金属足啉配合物在非质子介质中经历了二步单电子还原反应,氧化态敏感带出现在1522cm^-1,1464cm^-1,1204cm^-1,1005cm^-1和807cm^-1附近,随中心金属氧化态降低,吸收带均向低滤烽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发现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在金电极表面阴极还原时能产生与两类不同界面相变相关联的电势振荡:一类发生在析氢之前,涉及阴极表面二氧化锰固体膜相的生成与溶解;另一类伴随间歇式阴极表面氢气逸出,源于高锰酸钾表面浓度的还原耗尽和析氢引起的对流恢复,更有意义的是,这两类电势振荡分别与循环伏安中的两个交叉环相对应,这是发现这一振荡体系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微分脉冲伏安和计时库仑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茂铁甲酸(FCA)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FCA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FCA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电位往正向移动,表明二者可能通过沟面方式发生作用.计时库仑法表明FCA与DNA作用后,复合物扩散系数明显降低,这可能是FCA与DNA反应峰电流降低的原因.微分脉冲实验表明以FCA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1.3×10^-5mol/L~1.0×10^-4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紫外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二者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模式可能够沟槽结合.  相似文献   

7.
盐酸氯丙嗪在碳纤维电极上伏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盐酸氯丙嗪在不同的pH底液条件下在碳纤维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性质,得出了底液pH值与盐酸氯丙嗪的氧化峰电势及峰电流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碳纤维电极上伏安法检测盐酸氯丙嗪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Keggin型锰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39Mn(Ⅱ)(H:O)5-,并进行了IR、UV-vis和循环伏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1O39Mn(Ⅱ)(H2O)5-在700~1 100 cm-1的指纹区内有5个特征振动吸收峰,分别对应于P-Oa、W=Od、W-Ob-W和W-Oc-W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其中P-Oa的振动吸收分裂成2个峰.在200 nm和252 am处有两个很强的紫外吸收:在400~700 nm的可见光区有一个连续的吸收带.在循环伏安图中除了2对W-O骨架波之外,还有两对Mn的氧化-还原波,其电化学性质与溶液的pH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金属氧酸盐[P2W17O61(FeⅢ·OH2)]7-(简写为P2W17Fe)水溶液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在-0.5~0.15 V的电位区间内,P2W17Fe呈现了一对单电子和两对两电子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分别归因于铁和钨氧的电子转移过程.催化活性实验显示,在酸性溶液中该物质对H2O2,IO3-,BrO-和ClO-的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Keggin型铜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39Cu(II)(H2O)5-(PW11Cu),并对其进行IR、UV-Vis和循环伏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1Cu在700~1100 cm^-1的指纹区内有四个特征振动吸收峰,分别对应于P-Oa、W=Od、W-Ob-W和W-Oc-W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在200nm和249 nm处有两个很强的紫外吸收,在650-800 nm的可见光区有一个较强的连续吸收带.循环伏安显示W-O骨架波和一对Cu的氧化-还原波.  相似文献   

11.
从电催化的角度讨论了杂多酸的结构特性与电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杂多酸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通过从分子水平进行设计和改变它们结构中的中心原子、配位原子、反荷离子等来进行调节,并讨论了它们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纳米MnO2粉末的固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纳米级α-MnO2超微粒子,并结合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量和差热分析(TG/DTA)以及循环伏安(CV)恒流放电等测试手段对微粒的形貌,粒径大小,热稳定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一种电中性多吡啶铜配合物[Cu(phen)(PC)(H2O)](phen=1,10-邻菲罗啉,PC=2,6-吡啶二羧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显示,配合物溶液加入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减小,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表明二者发生了相互作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呈现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加入DNA后,配合物的峰电流明显减小,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可能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DNA对配合物的影响,表明以[Cu(phen)(PC)(H2O)]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3.3×10–6 mol/L~4.0×10–5 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配合物与DNA形成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了.  相似文献   

14.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丙烯酸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丙烯酸水溶液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及氧化还原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为制备高粘度聚丙烯酸提供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确定了各因素对这一聚合反应影响的主次顺序.  相似文献   

15.
以蔗糖为碳源,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Fe位掺杂不同阳离子(Al 3+,Ni 2+和Mn2+)的LiFe0.97M0.03PO4/C(M=Al,Ni,Mn)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研究了不同阳离子Fe位掺杂(Al 3+,Ni 2+和Mn2+)对LiFePO4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Fe位掺杂没有改变LiFePO4的晶体结构,但是减小了LiFePO4材料的粒径,最终改善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LiFe0.97Mn0.03PO4/C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和1C下放电,LiFe0.97Mn0.03PO4/C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2mAhg-1和140mAhg-1,且1C充放电倍率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然为98%.  相似文献   

16.
由QCM技术与电化学技术联用,构成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电极表面过程极其灵敏的新方法,在电化学反应机理、电聚合、表面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我国,对QCM理论了解的人们不多,并且影响液相中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石英晶体微天平频率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调节N2流速在单晶硅(n-110)表面制备了不同N含量的氮化铝钛钒(TiAlVN)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入、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Autolab type3型电化学工作站等方法,分别对薄膜断面形貌、力学性能、N元素成分含量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薄膜呈明显的柱状生长方式,且薄膜生长速度随N2流速增加而单调降低;同时,当N2流速为15sccm时,薄膜具有最高的硬度,为15.7GPa。随着N2流速的进一步增加,薄膜的硬度先减小后增大;此外,当N2流速为30sccm时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