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综述了磁性多层膜、颗粒膜、钙钛矿型氧化物及铁磁薄膜隧道结等几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情况,并简述了巨磁电阻的物理机制及磁传感器、随机存储器和高密度读出头等几方面的应用,还涉及到了制备这些巨磁电阻材料的常用方法,并列举了10种不同组分的巨磁电阻材料,还说明了特大磁电阻和巨磁电阻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了NiFe/Cu/Co多层膜;研究了薄膜的磁特性和磁电阻特性与中间层Cu厚度的关系.在适当的Cu层厚度下 (大约为2 nm),制备出了具有很好自旋阀巨磁阻效应的多层膜.研究表明,在弱磁场下,薄膜的磁电阻回线的斜率与原来的磁化过程有关,因此该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巨磁电阻存储器中.  相似文献   

3.
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了NiFe/Cu/Co2多层膜;研究了薄膜的磁特性和磁电阻特性与中间层Cu厚度的关系,在适当的Cu厚度下,制备出了具有很好自旋阀巨磁阻效应的多层膜。研究表明,在弱磁场下,薄膜的磁电阻回线的斜率与原来的磁化过程有关,因此该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巨磁电阻存储器中。  相似文献   

4.
法国科学家Albert Fert和德国科学家Peter Grünberg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GMR)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介绍他们的突出贡献及该领域的其他相关重要工作,梳理了近20年时间里,巨磁电阻效应和隧穿磁电阻效应(TMR)从物理发现到人工制备和优化多种纳米磁性多层膜、磁性隧道结(MTJ)材料,以及被成功应用于计算机磁读头、磁随机存储器和多种磁敏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该领域现阶段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一些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磁致电阻效应在信息存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巨磁电阻效应、隧道巨磁电阻效应以及自旋传输矩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这些磁致电阻效应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La0.67 Ca0.33MnO3/Ag/Fe"多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控溅射,将磁电阻材料La0.67 Ca0.33MnO3(Tc= 267℃)与金属Ag、Fe 等材料相结合,制成了多层膜(磁电阻材料/非磁金属/铁磁金属),测得了三层膜“La0.67 Ca0.33MnO3/Ag/Fe”的巨磁电阻效应(MR= 86% ,B= 0.8T,T= 150K).  相似文献   

7.
巨磁电阻效应是近年来磁电阻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发现,发展了将近二十多年。许多新型的磁电子器件因此应运而生,并对产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简单介绍了巨磁电阻效应的发展和基本原理,并重点介绍了巨磁电阻效应在四个方面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磁性金属多层膜的新颖特性-巨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磁性金属多层膜中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过程、特点和成因,并展望了巨磁电阻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什么是巨磁电阻效应,以及由此获得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巨磁电阻材料;巨磁电阻材料的不同类型,描述了其特性;此外还介绍了用于计算机硬磁盘驱动器的巨磁电阻磁头和巨磁电阻随机存储器的最新应用和开发,指出巨磁电阻材料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也令人瞩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巨磁电阻材料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什么是巨磁电阻效应,以及由此获得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巨磁电阻材料:巨磁电阻材料的不同类型,描述了其特性;此外还介绍了用于计算机硬磁盘驱动器的巨磁电阻磁头和巨磁电阻随机存储器的最新应用和开发,指出巨磁电阻材料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也令人瞩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性多层膜是人工设计制作的新材料,表现出许多新的性能,巨磁电阻电阻疚2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简要地介绍了磁性多层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并指出可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巨磁电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各向异性磁电阻(AMR).巨磁电阻(GMR),特大磁电阻效应(CMR)以及隧道磁电阻效应(TMR)的实验结果及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磁控溅射,将磁电阻材料La0.67Ca0.33MnO3与金属Ag,Fe等材料相结合,制成了多层膜,测得了三层膜“La0.67Ca0.33MnO3/Ag/Fe”的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4.
按照颗粒尺寸将颗粒膜中磁性颗粒分为3类:单畴超顺磁颗粒、单畴铁磁性颗粒和多畴磁性颗粒.不同尺寸的磁性颗粒对巨磁电阻效应作用的研究存在着争议.为此,该文假设颗粒膜中磁性颗粒尺寸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利用二流体模型和有效媒质理论对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单畴铁磁性颗粒为主导作用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相关各类实验相符,表明单畴铁磁性颗粒对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控测射方法制备的NiFe/Cu多层膜,在室温下测量到巨磁电阻随Cu层厚度振荡的第三峰,讨论了NiFe/Cu多层膜界面结构对巨磁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数个系列的Co/Cu多层膜样品,成功地观察到巨磁电阻随Cu层厚度的振荡行为。对比不同制备条件,发现清洁、较好的背景真空是获得巨磁电阻的关键。真空退火显著地降低了巨磁电阻第一峰的数值,其原因是退火引起的界面状态的微观变化导致相邻Co层间的铁磁耦合。然而,对第二峰而言,退火后巨磁电阻值变化较小。用X-光衍射分析了样品退火后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纳米颗粒构成的颗粒膜具有巨磁电阻效应,其中的相元互不固溶,颗粒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与电子自旋相关散射有关,以界面散射的贡献为最大,并受到颗粒尺寸、体积百分数、退火及温度的影响。由于颗粒膜制备工艺简便,巨磁电阻效应在信息储存技术中有巨大应用前景,颗粒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具有不同厚度Ni过渡层的Co5.0nm/Cu3.5nm/Co5.0nm三明治膜的巨磁电阻效应,发现Ni过渡层可以大大地提高材料的灵敏度。不同程度Ni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的磁电阻值在3.5%和5.6%之间,相应的矫顽力在0.95kA/m附近。因此,材料的灵敏度最大可以达到39%kA.m^-1。原子力显微镜给出的表面形貌表明Ni过渡层提高了材料的平整度,从而导致大的巨磁电阻值。而电阻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巨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锆钛酸铅(PZT)/巨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三层磁电材料L-T模型传感器,利用所设计的磁电传感器,可以精密测试磁场强度。采用等效电路法对复合材料的磁电电压系数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表明所设计的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磁场测量精度,建立的方程对磁电传感器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由于颗粒膜巨磁电阻本身的科研价值和在磁记录、磁性传感器、磁随机存储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了颗粒膜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