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语暗喻的翻译陈军英语暗喻(metaphor)在英语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诗歌、散文、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尤其高。由于英语暗喻在格式上变化较多,且类比的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之间未用比喻词相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完缺不齐或相互换位,使...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格.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为了表达同一种喻意,同一主体的英语喻体和汉语喻体可能大相径庭。因而在翻译中采取直译法还是意译法,应取决于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暗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但专门的论著很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是着墨不多。为此,本文从暗喻的特点及其结构入手,分析暗喻的作用和效果。 Metaphor这一词在词典里有两层含意:一是广义的比喻;二是指狭义上的暗喻。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用于两种性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之间,用甲事物来描写或说明乙事物.在法语中,这种修辞的使用也颇为广泛.比喻有多种类型,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明喻和暗喻两种手法出发,对本体、喻体、比喻词以及相似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出如何正确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5.
修辞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语中出现频繁。它们寄寓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和无穷的艺术雄力,赋予行文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大学英语》精读l-ar册中出现了许多修辞格的运用,本文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Simde(明喻)Sndle(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象BA代表本体;B代表喻体。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as,seem,asif等。一般是通过激发想象,诱发联想的方式使读者、听众洞察本来想不到的人和事物,从而对人、对事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如:1.Fareservesarel您切Macc…  相似文献   

6.
比喻修辞格源远流长,可以说是汉语中使用历史最悠久,应用量最大、最广泛的.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形式简单的比喻,而对比喻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相似性作为本体与喻体的内在联系是比喻成立的基础.本文就相似性的研究观点做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7.
比喻贵新,而比喻是否新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喻体的选用。可以说,喻体是比喻的核心和关键。使用比喻的艺术,实际上是结合本体寻找喻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明喻、暗喻和换喻,运用比喻所描绘的商品形象、生动,易为消费者所接受,激起其购买欲望。对于广告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根据其在汉语中是否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体,可采取直译、意译、归化、还原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墨子在谈辩中对比喻曾有灵活多变的运用.就整体而论,这些比喻可划分为同喻和异喻.其中,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单喻、复喻和博喻,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本体全异于喻体、本体弱于喻体和本体强于喻体.墨子谈辩中比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阐释己见、驳斥论敌、催人省悟以及止事成义.  相似文献   

10.
墨子在谈辩中对比喻曾有灵活多变的运用。就整体而论,这些比喻可划分为同喻和异喻。其中,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单喻、复喻和博喻,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本体全异于喻体、本体弱于喻体和本体强于喻体。墨子谈辩中比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阐释己见、驳斥论敌、催人省悟以及止事成义。  相似文献   

11.
习语中比喻用法从喻体和喻义的角度可分为:喻体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喻义相同;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喻体不同,喻义不同等。该文通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宏观的文化与微观的信息相互交叉,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因此在英语情感隐喻喻体表达的汉译中,译者应该在考虑相关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优先、综合考虑原喻体文化功能与意义的传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喻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习语在语言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形成过程是认知隐喻思维的结果。英汉语采用的喻体总体来说异大于同,主要是因为受到不同自然因素和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了英汉习语喻体选择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提出“二柄”及“多边”的比喻概念,汉英语言中的“二柄”及“多边”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喻义,而喻义的需要又最终决定了立喻者对喻体的“柄”的确定及“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英译汉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不能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6.
古英语属于综合语,其句法关系用屈折变化来表示;古汉语属于分析语,其句法关系用词序来表示。两种语言的比较式句法结构很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语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序上有同有异。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量语言素材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归类整理,将英语基本句型的语序及英语修饰成分的语序与汉语语序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英语和汉语在语序上的异同之处。掌握这些异同之处对于学习英语、中英文互译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英汉词类细分不对应和各自语言表述习惯内在差异的影响,易形成汉语学习者习得英语时的盲点或弱视区,即语言缺失。概括出包括基于动词词根的形容词/副词在内的六种跨词类派生词。这六类词既丰富了所属词族又可解码英语词汇,并能言简意赅地对接汉语。  相似文献   

19.
金仁旻 《科技信息》2007,(17):150-150,92
英语和汉语都大量使用颜色词。"红"作为常见颜色词在汉英表达中频繁出现,有时能出现对应情况,但往往不能直接翻译,从而反映出两种语言系统的颜色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茶在16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由上流社会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平民的饮品,成为西方人必不可少的饮料。茶特有的多种功能使西方人爱上饮茶,并把中国的茶文化融入了西方的习俗,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茶文化。英语Tea源于厦门方言的发音,进入英语后,产生了许多与茶相关的茶事、茶饮词汇,丰富了英语语言。由Tea产生的习语含义简洁,喻意深刻,在词义上,Tea还出现了引申及转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