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镇泾油田镇泾5井区长81油藏单井产能差异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镇泾5井区长81油藏单井产能差异的原因.方法 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单井含油性的差异、沉积环境、成岩演化作用和自生矿物成分、压裂改造效果、重复压裂、早期注水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地质及工程因素影响了长81油藏单井产能.结论 为了提高单井产能,需要深化压裂机理及工艺研究,开展储层预测和早期注水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欠平衡水平井技术开发松南深层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长深井区长深平1井为例介绍了松南长岭1号气田地质简况、钻井完井施工难点、欠平衡水平井钻井剖面优化设计、钻头优选、抗高温欠平衡钻井完井液、欠平衡水平井压力控制技术和完井工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定边油田长7油藏是典型的"三低"即低压、低渗、低产油藏,具有连续性好、规模大的特征,初步估算含油面积约300 km~2,储量估算约1×10~8t。本研究主要针对常规井网难以有效动用致密油藏的问题,采用不同井网试验效果分析,总结优选适合本区域的水平井注采井网。研究认为:水平井开发是目前开发致密油藏最有利的开发方式,其中水平井七点井网、交错七点井网、五点井网应用效果较好。同时,对水平井的注水开发、天然能量开发以及注水吞吐3种不同开发方式,进行效果分析,为后期定边油田长7致密油藏规模建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镇泾油田长8油层开发概况,从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常规录井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长8油层录井显示特征。  相似文献   

5.
确定钻头上下倾钻进方向及其在目标层中的位置是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一种基于MWD和LWD测量信息实时确定水平井钻井中钻头上下倾钻进方向及其在目标层中位置的实用方法。该法从地质导向几何理论出发,根据井眼轨迹上相邻两点连线到水平线的夹角与地层倾角的关系有效地判断与调整钻头的上行下行钻进方向,同时通过求取钻头离目标层顶界的距离h或对比随钻测井曲线与邻井电缆测井曲线来确定钻头在目标层中的位置。将该法应用于XJMB油田3口水平井的实时钻井中,明显地提高了地质导向钻井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深D平12井是位于吉林油田长深气田的一口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设计井深5322m,水平段长1500m。该井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邻井二开井段青山口—泉头组无法使用PDC钻头,以及三开水平段无法使用PDC钻头等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对二开部分层位PDC钻头先期损坏和三开PDC钻头卡钻现象的关键细节进行研究;通过降低二开的钻井液失水增强了井壁的稳定,为PDC钻头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分析得出了三开PDC钻头卡钻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PDC钻头在三开井段顺利使用;并将"经验中总结得出的科学规律"作为指导下部施工的依据。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圆满完成了该井的施工任务,创造了该地区多项钻井记录,降低了该井二开、三开井段的钻头使用数量。  相似文献   

7.
酸化技术是储层改造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根据镇北油田长8层的储层物性特征,研制并优化适合该储层的酸化增注体系。研究表明,有机膦酸酸液体系主要成分为有机膦酸和含氟化合物,通过酸液添加剂的筛选与研究,确定了酸液体系配方。主体酸配方:2%NH4F+10.0%有机膦酸+0.5%柠檬酸+1.5%乙酸+0.5%助排剂TF-1+2%缓蚀剂SJC;前置酸配方:12%HCl+3%乙酸+0.5%柠檬酸+1%缓蚀剂SJC+2%防膨剂PDMD。岩心伤害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膦酸体系对镇北油田长8层岩心的渗透率显著提高。2014年9月至12月,应用有机膦酸酸液分别对镇北长8层镇2x井、镇3x井和镇9x井进行现场试验,累计增注2 219 m3,平均降压5.77 MPa。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致密砂岩气藏的广泛开发受到了普遍关注,在致密砂岩气藏钻、完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先进技术,井型设计从最初的单一直井发展到水平井、丛式水平井,最长水平段超过3000m;布井方式也从单口井钻井转变为工厂化钻井,提高了施工效率;钻井提速采用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优质钻井液等技术,实现了长水平段水平井安全、快速钻井;完井技术由常规酸化发展为大型分段压裂技术,改造级数最多超过60级,单井产量提高45%以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藏低成本、高效益开发。根据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先后在长庆、吉林等油田进行了丛式水平井工厂化钻井和长水平段加砂分段压裂改造技术的试验应用,钻井最长水平段为2800m,改造级数最多已超过25级,单井成本节约100万元以上,产量是直井的3~10倍,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这些配套技术的形成推动了中国致密砂岩气藏钻完井技术的进步,对加快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7口水平井单井日产油10~20t,是同区块直井产量的3-6倍;区块日产油由过去的37t上升到现在的141t。预计将提高油田采收率15.2%——这组最新数字表明,濒临废弃的新海27块依靠水平井技术在老油田二次开发中起死回生.这预示着老油田二次开发将在辽河油田乃至更多的油田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62油层段产油层的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钻井工程预算常以标准井为基础,按设计井深与标准井井深的差异大小分段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极不合理,在实际应用中误差很大.从统计的观点出发,首次提出了钻井工程预算井深调整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钻井工程预算的基本模型.该方法经实例应用分析表明能极大地提高钻井工程预算的精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方法可望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欠平衡冲洗介质空气、雾状气、泡沫.并分析了各欠平衡冲洗介质的性能、作用机理、设备和钻进地层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石油经济和供求前景分析出发,得到了石油工业上游领域必须重视难拿储量、重视改造挖潜、重视增产增效、重视提高探井水平的结论。从这些必须要重视的技术领域出发,分析了地质特点、储层特点和经济技术特点,指出了完成这些艰巨任务必须要采用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最后介绍了国外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西南石油学院近7年的储备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大直径水平定向钻进(HDD)在实际砂土层的工况为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推导HDD钻孔孔壁的塑性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压差等于零或内压大于外压时,孔壁塑性半径受到钻井液渗透的影响非常小,几乎趋近于一个定值;当内外压差小于1.0 MPa时,塑性半径受钻井液渗透影响程度呈指数增加,当内外压差大于1.0 MPa时,其理论值已经超过了实际工程钻井液渗透的半径。  相似文献   

15.
陈冬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6):296-296,F0003
介绍了国外无钻机钻井技术中的超小井眼钻井技术和光能钻井技术,指出无钻机钻井技术是钻井工艺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空气雾化钻井中液滴大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液滴尺寸的因素.发现液相和气相的相对速度、液体的衣面张力以及气体中液相的体积百分数足影响液滴尺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钻井方式 ,根据激光能量密度大等特性 ,说明了利用激光器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光能形成很高的温度 ,熔化、融熔、震碎、蒸发要钻进的岩石进行钻井的基本原理 ;指出激光钻井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有可能使钻井发生革命性变化 ;提出当前应深入探讨激光钻井的原理、激光对地层及今后采收率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技术及经济条件下激光钻井的可行性及对钻井用激光器的特殊要求 ;回顾了激光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展激光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存在陆相地层可钻性差、高陡构造井斜严重,地层岩性变化大、压力系统复杂、易塌、易漏,“高压、高产、高含硫”勘探风险大等世界级钻井技术难题,造成的钻井复杂情况多、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围绕“钻井提速”这一主线,以开发与应用新工艺、新工具提高南方复杂深井钻井速度为目的,从气体钻井和垂直钻井设备引进配套和研发入手,结合已有的欠平衡钻井技术、控压降密度钻井与复合钻井技术,综合应用多种钻井技术全面提高川东北复杂深井钻井速度及井身质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单项技术试验和综合技术集成,形成了适应川东北地区地层特  相似文献   

19.
进行水平井段旋转钻进时钻头侧向力的试验研究,并将钻头侧向力分解为方位力和井斜力,以这两个力的变化规律为基础,对待钻井的钻进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钻压和转速的增加,方位力和井斜力的变化规律不同,增加钻压,两个力波动的频率变小,波动的能量变大,但方位力的波动频率大于井斜力的波动频率,方位力的波动能量小于井斜力的波动能量;增加转速,方位力的波动频率变大,波动能量几乎不变,井斜力的波动频率变化不大,但波动能量变大;在实际的钻进过程中,为避免"方位漂移"现象的加剧,建议使用较低钻压或者高钻压钻进;为避免井斜加剧,建议使用低钻压和低转速钻进。  相似文献   

20.
在元坝11井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发现了多层气层,提高了机械钻速,整体降低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