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威胁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公正现象出现。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和公民的公共需求是我国社会公正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只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才是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曾是困扰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建构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新领域是解决问题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进,民营化是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性发展的新形式,法治化是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性发展的保障,培育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性发展的基础。这些对推进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有效途径。有效克服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碎片化"现状是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成败的关键。从"整体政府"的理论视角,研究公共服务存在的困境,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将对我国的区域公共服务改革产生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现,在社会结构变迁、收入及贫富差距扩大、贫困现象等社会公正问题中,政府要履行自身职责,树立公正的发展理念、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及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协调公平与效率、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由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复杂,需要科学、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在社会层面,要消除身份传统的影响,建立公民社会;"以人为本",重塑我国体育核心价值取向;切实保护弱势群体体育利益;大力发展弱势群体的体育非营利组织。在经济层面,须加快政府向市场的分权,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完善和规范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积极推进体育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加大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首先保证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一视同仁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建立无差别的体育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在政治层面,要加强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建立群众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取消全运会,让地方政府"眼光向下";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存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以政府为绝对主体,忽视甚至压抑了市场与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愈演愈烈的今天,公众日益迫切地要求高质量、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供给,而目前政府无法单独担此重任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亟待改革。研究现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问题所在,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新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适应我国目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浅谈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现代政府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堂 《科技信息》2011,(16):67-68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文章认为强化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就必须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管理主体,改革社会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维护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本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把握服务理念的内涵。公共服务理念即是政府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价值追求,又是对实现公共服务终极目标的精神把握。公共服务理念又包含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公正和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便民,高效意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已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进程在当前阶段的迫切要求。在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特点及公共服务社会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上政府的主导地位,这对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4):8-9,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尽早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这也是新一轮政府改革的重点所在。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之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存在着极大的城乡差异。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极为不均,并严重影响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策研究,从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作为切入点,探寻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快于老龄化、老年"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等现状以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器材、社会指导员不足、管理理念上存在问题和老龄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等因素。建议:树立代际公正理念实现"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基于健康管理理念完善老年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体育院校和下岗职工为重点,扩展社会体育人力资源;以中央政府推动,加快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立法;政府放权于社会和个人,开发老龄产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我国城乡差距十分悬殊,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诸如公共品供给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基于这种现状,政府要改进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把增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点内容,把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作为衡量城乡一体化进展的重要标志,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运作效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综合性、协调性很强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迈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作为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一项制度改革,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然而我国由于制度环境尚未完全形成,政府在实施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着公共服务界定不清、非营利组织发展遭困,政府监管和服务意识缺失、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甚至引发权力寻租、腐败、损害公众利益等风险.为此,必须通过法律规制,明晰公共服务外包的范围、界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会的责任边界,以保障公共服务外包的良性运作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从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行政改革的一种趋势。服务型政府作为中国新时期行政改革的一个目标选择,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改革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把它应用于我国的政府改革实践却面临着六大冲突,即“公民本位”与管制行政的“官本位”的冲突,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缩减的冲突,企业型政府效率观与民主行政观的冲突,“公民至上”行政理念与回应民众需求渠道缺失的冲突,公共服务社会化与非营利组织不健全的冲突,行政权力的扩张性与行政法制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包有或 《科技信息》2007,(31):346-34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转型具有紧迫性。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实施公共服务职能取得可喜进步,树立了亲民"善治"政府的形象,但在进一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中面临困难和考验,今后扩大和健全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估,是在现有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公共服务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社会的基本公共需求状况,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旨在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核心维度,从政府公共财政,内部管理以及创新学习三个维度着手,以真正实现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民生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四个方面论述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从①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②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确保公共服务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③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绩效;④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步伐,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找出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应当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提供者和责任主体。在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公共治理与其有着天然的内在相关性。善治的实现,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给予公民的充分参与和监督机会,对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充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玲玲 《科技信息》2009,(22):I0067-I0068
政府机构中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物,配置公共资源,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代理人、社会改革的领导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对政府职能的有效执行,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针对现行政府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能优化政府职能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