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制作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梗死(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eMCAO)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制作eMCAO模型,均为单人制作,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 结果 改良PE插管均成功,大鼠eMCAO造模成功率90%,制作时间每只平均30 min。 结论 利用血管张力法可单人操作制作大鼠eMCAO模型,有效节省造模所需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
小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与肾上腺素的混合诱导剂诱导体内血栓形成,观察复方沙棘对小鼠体内血栓的影响;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术(MCAO)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塞模型,观察复方沙棘对大鼠行为障碍和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沙棘(22.8,45.6g/kg)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复方沙棘(9.98,19.95g/kg)能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的行为障碍,可减少大脑中动脉阻断所致的脑梗塞范围.提示复方沙棘对大鼠脑缺血、脑梗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的动物模型,应用新生血管抑制药物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β-CD-14S)联合肝动脉结扎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β-CD-14S(0.5g/kg)门静脉给药组;(3)肝动脉结扎组;(4)β-CD-14S(0.5g/kg)肝动脉给药 肝动脉结扎组;(5) β-CD-14S(0.5g/kg)门静脉给药 肝动脉结扎组。实验结果表明,β-CD-14S 肝动脉结扎治疗组较单纯用药或肝动脉结扎组术后30d生存率明显提高。影象学和病理学的观察表明大鼠肝细胞癌的血供受到抑制,证实了β-CD-14S对肝细胞癌诱导的新生血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它与血管栓塞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望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介导的bFGF基因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腺病毒介导的bFGF的基因治疗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脑血管发生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载体组(Ad-null组)和治疗组(Ad-bFGF组),于造模成功后24h尾静脉给药.检测实验各组脑组织含水率的变化,通过核磁共振的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实验各组大脑梗死体积和血管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和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空载体组,脑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空载组.说明腺病毒介导的bFGF基因卡显著减小脑组织含水率和脑梗死面积,促进脑部血管发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二肾一夹(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心肌肥厚发生和逆转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MH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1)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术后第2~12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左室重量/体重(LVW/BW)明显升高、左心室α-MHC基因表达明显减弱、β-MHC基因表达明显增强;2)在术后第4周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和术后第8周切除肾动脉狭窄侧肾脏可使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血压下降、左心室肥厚发生逆转、抑制左心室α-MHC基因表达减弱和β-NHC基因表达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在2K1C肾性高血压中,动脉血压升高是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肌球蛋白MHC基因表型转换的重要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2KIC肾性高血压过程中的心肌肥厚和MHC基因表型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经脑室途径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1,Ang-1),治疗大鼠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并探讨治疗的机制。采用脑立体定向输注的方法,将rAAV1-VEGF治疗载体或者rAAV1-VEGF和rAAV1-Ang-1的混合治疗载体,通过侧脑室转染途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基因治疗。观测VEGF和Ang-1蛋白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微血管密度等指标,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等。结果显示,联合应用VEGF和Ang-1治疗急性脑梗塞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增加缺血灶周围脑区的微血管密度,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由此得出结论:联合应用VEGF和Ang-1基因治疗大鼠急性脑缺血。可保护脑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减轻脑水肿。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气丸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心肌、肝脏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肾气丸低、高剂量组.制备D-gal大鼠衰老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心肌、肝脏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ELISA法测定心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mdialdehvde,MDA)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组大鼠心肌、肝脏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 <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5或P<0.01);心肌、肝脏组织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肾气丸可阻断衰老大鼠心肌、肝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理与肾气丸提高心肌、肝脏组织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复方苦豆子(CK)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左室肥厚(LVH)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rgⅡ)的影响,建立了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2K Ⅰ C-RHR),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57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Mod组),CK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和卡托普利组(Cap组),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每日灌药1次,连续8周。根据体重随时调整给药量。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左室肥厚指数(LVHI)及AngⅡ影响。结果表明:1)CK长期给药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LVHI,H、M组与Mod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L组也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CK能降低模型动物血浆AngⅡ水平,与Mod组相比,各给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H组下降最为明显。这表明CK对RHR的心脏重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三七毛根皂苷(PNS)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配合腹腔维生素D3注射法建立AS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NS低剂量组、PNS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治疗4周后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离主动脉,苏木素 伊红(Hematoxylin Eosin)染色及RT PCR技术检测主动脉VCAM l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PNS低、高剂量组能降低TC,TG,LDL-c及MDA含量,升高HDL-c及SOD活力(P<0.01或P<0.05),下调VCAM-l基因mRNA的表达(P<0.01).表明PNS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其下调相关基因VCAM-1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治疗作用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利用中国小型猪制作动脉粥样狭窄病变模型,采用球囊扩线的方法对15头小型猪骼动脉内膜进行损伤并饲以高脂饮食,术后12周病理检查内膜增生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显示:13头动物26支血管有12支(46.2%)狭窄程度对超过50%,其中4支(15.4%)血管完全闭塞。表明中国小型猪不仅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且在血管损伤的基础上也可以产生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1.
李洁  车玉琴  康志伟  林巧 《广西科学》2010,17(3):255-258
采用Longa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动物模型,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持续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在大鼠的小脑皮层有动态表达,第1天、第3天和第5天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出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动态表达,远离梗死灶的相关部位脑组织继发损害机制可能与神经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1h后再灌注24h,多数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可见苍白梗死区;HE染色和尼氏染色发现典型的缺血性表现。BABL/C小鼠大脑损伤最为明显,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脑组织百分比与昆明白、C57BL/6J小鼠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线栓法易于操作,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参与了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观察血清和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7-硝基吲唑对再灌注期间两者的影响.结果脑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血清及脑组织中NOS活性及NO含量增加,再灌注8 h达高峰.7-NI能显著抑制再灌注期间血清及脑组织中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NO和nNOS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红花甙对缺血性脑梗塞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红花甙经十二指肠给药,对电凝阻断大脑脑中动脉造成的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脑梗塞灶,使梗塞后动物的活动行为障碍减轻,同时脑指数、MDA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失败原因探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中的失败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健康Wistar大鼠 ,线栓法制备MCAO(middlecerebralocclusion)模型 ,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TTC染色判定梗死是否成功。结果 夏季的大鼠梗死成活明显高于冬春季 (P <0 0 5 ) ;体重在 2 70~ 2 80g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体重的 (P <0 0 5 ) ;雌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插入长度小于 1 8cm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插入长度为大于 1 8cm的 (P <0 0 5 ) ;而麻醉也影响模型成功与否 ;还未发现有明显原因而死亡的大鼠。结论 最理想大鼠脑梗死模型制备是在夏季 ,体重 2 70~ 2 80g ,插线长度小于 1 8cm。  相似文献   

16.
Pullinsin-4血管烧灼阻断法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2):91-93
采用永久双侧椎动脉热凝烧灼术,次日行双侧暂时夹闭阻断颈总动脉20 min再灌48 h法制备pullinsin-4vo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组织化学技术显示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造模前模型组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别无显著性;再灌48 h后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路径长度显著长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值均小于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存在明显的缺血坏死病灶,海马各区神经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稀疏,细胞数明显较少.研究表明经改良后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及其药物疗效评价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双肾动脉闭塞的病因与抢救措施.方法对突然出现腰腹痛和双下肢疼痛伴麻木4 h的患者行腹主动脉造影,造影证实该患者为腹主动脉合并双肾动脉完全闭塞,行介入治疗和清栓术治疗.结果清除部分血栓,患者恢复血流5 min后发生高血钾,引发心脏骤停死亡.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双肾动脉闭塞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心脏毒性物质的吸收、高血钾、酸中毒、肾衰竭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患者闭塞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体质量)、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体质量)、莫诺苷大剂量组(270 mg/kg体质量)。造模7 d后,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大鼠患侧海马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及CDK6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CyclinD1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DK6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小、中、大三个剂量组CDK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莫诺苷能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yclinD1和CDK6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异常激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因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正在日益增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以上,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占血管闭塞的43%,针对这一情况对MCAO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而制备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它具有不开颅,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可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的时间,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模型的成功复制,现就模型的制备、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