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2,6-双(2-苯并咪唑)吡啶(2)及其衍生物(1)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研究了它们和不同金属离子间的络合作用,发现衍生物(1)有着对Cu 2+ 离子的特征识别能力.相反,化合物(2)则并不呈现出类似的特征性,而能以不同的络合能力和多种不同金属离子相作用.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一特征识别能力的出现可能和衍生物(1)在极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中能形成环状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双[N,N-双(羧甲基)氨甲基]荧光素(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是一种含有三环平面结构的荧光素衍生物.研究采用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为配体,采用铁离子(Fe(Ⅲ))为中心金属离子,通过直接反应的合成方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Fe(Ⅲ)配合物.并采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FL)光谱来研究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Fe(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相应的研究数据和计算结果表明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Fe(Ⅲ)配合物对BSA分子荧光的猝灭机理是静态猝灭过程.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三维等高线剖面图谱进一步考察了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Fe(Ⅲ)配合物存在时BSA分子的荧光猝灭过程和混合前后的构象变化.通过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甲胺基二羧酸-Fe(Ⅲ)配合物与BSA分子相互作用的结合方式和结合位点.研究为荧光素及其衍生物在医疗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1064nm)对4种C60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衍生物固体拉曼光谱中都包含了C60分子的特征拉曼峰,同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与C60拉曼光谱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有机官能团的引入使得C60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提出拉曼光谱分析是一种研究富勒烯衍生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M-2000UI型宽光谱可变入射角椭偏仪研究十六氟铜酞菁(F16CuPc)和铜酞菁(CuPc)薄膜的光学性质. 在248~1 650 nm使用逐点拟合的方法对测得椭偏光谱进行分析, 获得两种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复介电常数和吸收系数. 讨论了外环氟取代基对酞菁光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轭酞菁大环上的外围取代基对薄膜的响应波长和非正常色散影响较大. 分析了两种酞菁的电子结构及吸收谱成因, 并由吸收边外推得到两种材料的光学禁带宽度(Eg).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测定了气态的二乙基硅烷、二乙烯基硅烷和乙基乙烯基硅烷及其氟取代衍生物的红外光谱。所用仪器为Sargent-Welch 3-200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000—600cm~(-1)。指认了波数高于800 cm~(-1)的主要谱带。本文较详细地解释了二乙基硅烷及其氟取代衍生物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测定了气态的二乙基硅烷、二乙烯基硅烷、乙基乙烯基硅烷及其氟取代衍生物的红外光谱。所用仪器为Sargent-Welch 3—200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000—600cm~(-1)。指认了波数高于800cm~(-1)的主要谱带。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二乙烯基硅烷、乙基乙烯基硅烷及其氟取代衍生物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作为一种有机小分子结构单元,广泛应用于两亲分子自组装领域。本研究主要利用了两种胆固醇酰胺衍生物(CH-1、CH-2)分子,以纯水为亚相通过气液界面组装成功制备了Langmuir膜,由表面压力-分子面积等温线表征界面铺展行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层Langmuir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紫外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研究CH-1及CH-2分子制备的多层Langmuir膜界面光谱表征及界面组装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H-1、CH-2分子在纯水亚相表面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同时由于CH-2分子在CH-1分子的基础上发生取代效应,从而使两种分子产生不同的组装行为。因此,本研究工作为胆固醇衍生物界面自组装及其纳米结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2-羟基苯乙酮与取代苯甲醛在20%NaOH水溶液中,TBAB(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微波辐射3~7 min,合成了13种羟基查尔酮及其衍生物.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认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Antherton-Todd反应制备了两种水溶性的磷酰化壳聚糖仿生衍生物:两性的N-磷酸胆碱磷酰化壳聚糖(N-PCCs)和带正电荷的N-乙基磷酸胆碱磷酰化壳聚糖(N-PC Cs),并用紫外吸收光谱(UV)和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两种胆碱磷酰化壳聚糖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的电荷状态对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影响很大.在pH=7.2的中性条件下,两性的磷酸胆碱壳聚糖衍生物与DNA作用不明显,而带正电荷的乙基磷酸胆碱磷酰化壳聚糖衍生物与DNA有强烈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SAA、NSAA对铜酞菁实施表面处理,观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添加方式(处理方法)对铜酞菁颜料分散、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型及不同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α-CuPC改进分散、润湿性的作用,比较了CuPC颜料分散性能与表面活性剂HLB(hydrophile-lypophile balance)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纳米金属酞菁MPc(M=Fe,Co,Ni,Cu和Zn)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热方法以邻苯二甲腈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在反应釜中合成了各种形貌的Fe,Co,Ni,Cu和Zn纳米金属酞菁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电子扫描电镜、XRD、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产品纯度高,产率大,形貌独特.  相似文献   

12.
The electron structures and the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phthalocyanines and a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s are studied with the AM1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tertbutyl-nitro-phthalocyanines have much higher second order non-linear optical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13.
尝试使用9种多核金属酞菁催化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它们对环已烯在氧气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的能带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HMO/ CO方法对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的能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金属原子的酞菁的能带结构不同.钛、钒、铬酞菁的能带结构与酞菁的能带结构相似,而锰、铁、钴、镍、铜酞菁的能带结构与酞菁的能带结构明显不同,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带隙变窄;酞菁环中心的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在不同K点的分子轨道对称性不同;不同金属原子的酞菁环的层间距不同,其导电性不同.层间距越小,带宽越大,导电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15.
金属酞菁对碘苯的乙烯基化反应的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发现金属酞菁对碘苯与苯乙烯反应有一定催化活性,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活性,钯-镍(摩尔比为1:1)多核酞菁的催化活性最好且可与均相催化剂相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甲醇—吡啶体系中,一系列金属酞菁配合物在光激发下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结果表明,它们产生1O2能力的顺序如下:ZnPc>AlPcCl≥CrPc>TNCoPc>TNNiPc>MnPc>CoPc>NiPc>Mn(OH)Pc>FeClPc>FePc.并着重讨论了中心金属离子、环取代基对MPc产生1O2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邻苯二甲醚为初始原料,合成六种2,3,9,10,16,17,23,24-八甲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IR)、紫外可见(UV/ Vis)光谱表征以及可溶性分析.对比发现各种酞菁IR光谱几乎相同,但是UV/ Vis光谱中甲氧基锌酞菁红移最大,而甲氧基钴酞菁溶解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草酸铵在铝酸镧和铝酸铈的前驱体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硝酸镧、硝酸铈铵和硝酸铝分别溶于草酸铵水溶液中,干燥后所得前驱体经磨粉和压片,在600℃和700℃温度下焙烧分解,合成了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LaAlO3和CeAlO3化合物粉末.X射线衍射和DSC分析结果推断前驱体的脱水、分解、中间体形成及转变为LaAlO3和CeAlO3多晶相是个多步复杂过程.此类软化学方法的运用大大降低了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温度.  相似文献   

19.
新型酚氧基酞菁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锂法和插入法合成了三种α-(4-羟基苯氧基)4酞菁(中心元素为2H,Zn或Mg),产物经IR,UV-vis,1H-NMR和MS表征。重点考察了三种化合物的两亲性,聚集性和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此类酞菁具有良好的两亲性,α位引入的对羟基苯氧基降低了在溶剂中的聚集程度,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使得荧光量子产率降低,有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Ⅰ型光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