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山东省17地市5681名60—69岁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体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并研究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本省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城镇老年人体质状况整体优于乡村老年人,但城镇老年男性发生肥胖的机率较大.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城乡之间经济状况、健身环境及健身意识有关.建议各地市体育部门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重点加强对乡村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指导,缩小城乡差距;鼓励乡村女性和城镇老年男性参加体育活动减少肥胖发生的机率,增强全民体质.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时应顺应生命发展的规律,科学适度“循序渐退”.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老年人体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海南省老年人的体质现状,通过对海南省4个监测点840名男女性老年人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以及城乡老年人体质的比较分析,揭示了男女性老年人群各年龄段的体质状况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7,(6):43-45
《健康山东行动方案(2014-2016年)》中提到,到2016年山东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3岁,由于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上限为69岁,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与发展需求。为此,就潍坊市70-79岁部分老年人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更多地了解高龄老年人的体质健康状况,丰富和充实国民体质监测年龄段和数据,为更好的指导老年人健康工作提供服务。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个体体质状况差异显著,说明该年龄段体质状况不够稳定,有些指标如:BMI指数、腰臀比、骨密度、平衡能力等应引起重视。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老年人体质关注,增加对70-79岁老年人体质测试,出台相对科学合理的测试内容、方法和标准;同时,老年人也应积极锻炼,特别是加强一些功能性锻炼,以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娅 《科技信息》2013,(7):329-329,342
依据河北省体育局发布的2010年河北省老年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的国民体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并与河北省城市同龄老年人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试图填补农村老年人体质研究的空白,为了解农民体质收集基础数据,为河北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一个特定群体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常德市老年人闲暇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该市676名60~69岁的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常德市老年人闲暇活动仍以视听娱乐(91.6%)、棋牌活动(33.9%)等静态活动为主,只有38.8%的老年人有散步习惯,44.9%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健步走、舞蹈、武术类等是其最常选的健身项目;老年人体育人口的比例(27.8%)偏低,但较2005年有较大增长;受教育程度、体质强弱、场地设施条件和健身组织的健全程度等是主要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掌握淮安市老年人体质现状,科学评价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淮安市312名老年人进行了体质监测,并对淮安市与江苏省老年人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以及派生指数的均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淮安市老年人体质现状良好,与江苏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男子的柔韧素质要明显好于省平均水平。淮安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体质水平无明显差异,而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体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男性在力量和平衡能力方面明显好于女性,而在协调能力方面则要逊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刘齐 《科技资讯》2008,(36):228-228
通过对中国高纬度地区黑河市城乡老年人体质现状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黑河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是为增进健康,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结果与高纬度地区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在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0年和2005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江苏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江苏省老年人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不明显,影响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肺活量下降、体育锻炼时间、吸烟行为、工作时间等。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休闲体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我国老年人现实生活状况阐述了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并对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积极有效地宣传导向、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和完善的体质监测跟进.发展老年人休闲体育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以2000,2005和2010年海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海南省幼儿、青壮年、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海南省国民体质状况良好,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幼儿身体发育水平持续增长,体质水平有所提高;青壮年和老年人肥胖率有所下降,力量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握力和背力指标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驾驶人的感知认知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及操作反应能力均出现衰退,进而导致其交通风险感知和应激反应能力发生变化。为了研究风险情景下老年驾驶人的应激操作反应特性,设计并搭建了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的道路交叉口风险虚拟试验场景;分别招募了15名中青年与老年驾驶人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的操作行为及车辆运行数据,选取相关的指标对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驾驶人在各风险情境下的反应时间与制动踏板行程总体上比中青年驾驶人长;而在高风险驾驶场景下,老年驾驶人的纵向加速度的波动幅度比中青年驾驶人大,其中有10名老年驾驶人发生了碰撞事故,占所有受试者的比例为33.3%。研究结果为交通安全政策制定者的措施制定提供一些提高老年驾驶人驾驶安全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社区老年人患病行为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62)和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对162例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功能为良好、一般、障碍的老年人分别占39.5%、43-2%、17-3%。不同家庭功能老年人患病行为中的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感紊乱(AD)、易激惹性(I)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病行为的上述5个因子得分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结果表明,社区老年群体存在一定的异常患病行为,家庭功能对其患病行为有影响作用,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老年人建立正常的患病行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绿地是承载老年人日常游憩的主要载体,度量其适老性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公园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感受出发,建立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构建4个评价维度共14个影响因子变量的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城市公园适老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舒适性、环境安全性、空间可达性以及健康交互性四项潜变量对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均存在正向相关性,其中环境舒适性对老年人游憩满意度影响最大;休憩设施完备度、无障碍设施配置度、夜间照明配置度、园路通畅性、活动场所丰富度等观测变量对其所属潜变量的作用更明显,是影响适老性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设计策略,可为城市公园的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病房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减轻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护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7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观测组)及34例同期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对照组)血清甲状腺激素(T3、FT3、T4、FT4、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测组血清T3、F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T3水平明显升高(P〈0.01),T4、FT4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对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生的连续护理干预对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独居老人40例,给予连续护理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分别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干预前后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结论护生的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32例老年急性尾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治愈29例,好转3例。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与青壮年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属的职业陪护需求,探讨合理的陪护行为,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方法:通过临床实践中不断访问分析、综合查看大量参考文献,总结:影响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护理行为。结果:有效的陪护行为能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快老年病人的康复速度;不良的陪护行为会加重老年病人的心理负担,减慢其康复速度。结论:陪护行为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病人的康复情况,应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专职陪护人员行为进行不断改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福州市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福州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对福州市95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为(143.90 ±17.52)分,其中自我管理认知维度均分最高(3.95 ±0.65),健康自我管理环境维度均分最低(3.67 ±0.64),年龄、患病情况、文化程度对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影响。结论 福州市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老年照护工作人员应多关注高龄、患有慢性病和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门诊老年患者的焦虑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门诊548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对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结果焦虑程度上女性患者高于男性(P<0.05);年龄愈高、文化程度愈高、对疾病了解程度愈少、对医护工作不满意程度愈高则焦虑分值愈高(P<0.05).结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医护的满意程度及对疾病了解程度均影响患者就诊时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